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 刘太后专政与积贫状况的加剧

摘录

寇準在丁谓的打击下,连遭贬斥。一年多以后,真宗“忽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準,何也?’左右亦莫敢对”(16)。真宗也没有再追问。真宗实际上已经是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这给刘皇后、宰相丁谓擅权、弄权提供了机会。

同年十一月,次相李迪奏称:前相寇準无罪而遭罢斥,首相丁谓奸邪弄权,又曾奏请当“以法治”宫内只敬刘皇后、不敬真宗的内侍、宫女之罪。因被刘皇后在屏后听到,李迪遂遭到刘皇后的排斥,不久即罢相。

丁谓虽也同时罢相,但次日即对真宗说自己不该罢相,真宗只命赐坐,丁谓却自行宣称:“有旨复平章事”,重又担任宰相。其后真宗虽命太子处理日常政务,然而“时太子虽听事资善堂,然事皆决于(刘皇)后,中外以为忧”(17)。

笔记

丁谓隆重出场。

此人算是一个奸臣中的翘楚,特点是心理素质出众,能力出众。也许其他奸臣还有环境所迫之类的借口,丁谓 则是天生奸臣,可能他就是认为自己做的对(这样其实危害更大,参见司马光对王安石的矫枉过正)。

  • 利用 真宗脑子不清醒把真宗绕进去了,自己复相。
  • 而且倒台之后,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丁谓贬官至死共计十五年,在崖州三年多,在雷州五年多,在道州近四年,在光州大约三年,其 “流落贬窜十五年,须鬓无斑白者,人服其量“

溜须 的来历就是他。

一日,是中书省举行宴会吧,寇准不注意,一点汤汁流到胡须上了。丁谓忙上前给他抚去。

今天看来,这种做法也没有什么出格的,毕竟是同事兼朋友嘛。可寇准却冷了脸,说了一句“一个副宰相,给上司溜须,成何体统?“ 话,让丁谓下不了台。

摘录

天圣二年九月,刘太后想在天安殿受尊号册,如同皇帝受册一样,当即遭到次相王曾的反对,只得改就文德殿受册。作为首相的王钦若也无能为力。

刘太后虽然不再进行封祀活动,但消耗财力营造宫殿、寺庙的举动,仍不断发生。不仅在刘太后专政之初,天圣元年时俞献卿即指出:“非常调率营造,一切费用皆出于民,是以物价益高,民力积困”(22),天圣五年,“时方崇建塔庙,议营金阁,费不可胜计”(23),遭到监察御史曹修古的极力谏阻,结果曹修古被逐出朝廷任地方官。刘太后派亲信曾继莘前往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建造佛塔时,永兴军的长官姜“遵希太后旨,悉毁汉、唐碑碣以代砖甓,而又佐继莘躬自督治”(24),当佛塔于天圣六年建成后,姜遵即被提升为枢密副使。刘太后又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西太一宫。

刘太后一心想享受皇帝的礼遇,甚至向执政大臣探问对武则天的评价,还想依皇帝的礼仪建立刘氏七庙,因遭到副相鲁宗道的否定而作罢。在鲁宗道去世、宰相王曾被罢免及吕夷简任首相以后,刘太后开始逐渐地享受皇帝的礼遇,终于登上天安殿受朝贺。在进谒太庙的礼仪上,刘“太后欲纯被帝者之服”,虽遭到副相晏殊、薛奎的反对,也只是“少杀其礼”(27)

刘太后专政十一年间,不论是支持她摄政而诬陷寇準的丁谓、曹利用、雷允恭,还是她所信任的王钦若及内臣罗崇勋、江德明等,无一不是些擅权的奸臣和贪官污吏,以致还未亲政的宋仁宗也认为:“王钦若久在政府,察其所为,真奸邪也。”另外,丁谓“四方赂遗,不可胜计”(36),后来只是因为与刘太后发生权力冲突,才被贬斥。深得刘太后宠信的雷允恭,贪污金、银、珍珠以千万计,因与丁谓勾结以挟制刘太后,也被借故给予严惩。曹利用是因参与“澶渊之盟”谈判,由小军官迅速升迁为执政大臣的,却也参与诬陷“澶渊之盟”的主要功臣寇準,是个“人怨神怒”的人物,后因得罪刘太后的亲信内侍罗崇勋,才被远贬而死(37)。

史官对刘太后多溢美之词,称刘“太后称制,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38)。实际是“天圣之间,多由内降,莫测夤缘,尽由请托”(39)。即使在刘太后专政时及其后,也多有臣僚指出“奸邪者易进”,“朝夕左右,非恩泽即佞幸,上下皆蔽”,且“垂帘之后,外戚用事”,“政出多门”,“近日制命,有信宿辄改,适行遽止”,等等(40)。

笔记

刘娥差一点成了新武则天,历史上对刘娥也是各种评价都有。

问题

  • 刘娥究竟仁慈嘛?李妃究竟如何死的?
  • 刘娥来历可信吗?
  • 刘娥为何能治理朝政?这种能力从何而来?
  • 刘娥如何拿下丁谓?寇准?李迪?
  • 寇准真的勾结叛乱?
  • 刘娥能够做武则天吗?
  • 刘娥真的想废仁宗过吗?
  • 宫内大火究竟如何?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7364682/article/details/121885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