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仿真实践中的精益思维(随感)

提出建议是一种创造,而指定规则则是一种毁坏—加西亚.洛尔卡


图片

之前也有多年的精益项目实践(在机械制造和制药行业),今天和大家讲讲如何借鉴精益的理念和思路用于系统仿真的学习和项目实践中。

精益咨询现在在中国俨然成为一门显学,虽然在国内的推广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毋庸置疑精益的理念和方法论适用性很广,在之前从事精益项目实践中我也学到许多。最有感触的是:精益入门很容易,但是要持之以恒的话非常难。我有一个澳大利亚咨询朋友,他从事精益已经有很多年了,他有7000多个小时的精益项目经验和600+精益价值流图的从业经验。他说精益咨询也遵循10000小时定律,项目工时不超过1万小时,千万不要说自己是专业从事精益咨询的哦。

系统仿真咨询虽然在国内离成熟还有许多路要走,但是我想必须坚定信念,不断摸索和改进,在帮助客户进行改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其成为体系化,标准化的咨询方法论和实践套路。这方面我们可以大量借鉴精益咨询的方法。

精益是“改善的魂”,是指向器,精益套路是一个流线型的“外壳”,如果里面装载了“系统仿真”能力的“芯”,那么将是一个多么锐利的改善推进器!

系统仿真可以在以下方面借鉴精益思路和理念,有许多内容也是相通的。


可视化

可视化是精益里面强大的工具。在系统仿真里也利用到了这个强大的展示方法。3D仿真软件都可以很直观的展示系统的三维表现和动画表现,也可以对变化的数据进行图表化,例如:SIMIO中的饼图柱状图直方图甘特图。但是呢,在系统仿真分析方面,也是要有侧重点的,还是侧重在数据分析,所以三维动画和表现是锦上添花的事,但是千万不要过分拘泥于动画逼真而忽略了逻辑的严谨性,可视化纠错技术也是为了确保逻辑正确。“子母穿梭车货架展示”,“流力式(重力)货架”?,再炫有什么用,so what?还是务实一点先把逻辑构建好。

现在在这个表现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就是越是缺少什么就越是用其他强项来替代,比如某些仿真产品分析功能很弱,就会展示非常逼真超现实的动画,细节震撼,即便是展示比较弱的分析功能,也只是一带而过。题外话:还有其他的“替代性”原则,比如易用性通常会用灵活性来取代,比如某类产品对编程要求极高易用性很差,容错性强纠错成本极高,这时候他们会过分展示其灵活性。“可视化”方面仿真建模和精益理念是有共通的地方的,比如发现瓶颈,精益的理念如“连续流”和“均衡化”,在系统仿真模型里我们也可以通过目视发觉影响流动的元素,比如库存堆积,线平衡系数等等,找到瓶颈的。

方针管理

通常是用于将企业级的指标分解到下一层级,最终到执行级,使得下面的指标和高端指标相呼应,在组织上下达成广泛一致和合力。在系统仿真咨询中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将客户的项目指标从多个维度进行拆解细分,最终定义我们的仿真模型的范围和KPI。通常客户管理层比较关注财务指标,除此之外还有制造型企业最常用的QCDSCMP,都可以采用方针管理的形式拆解,并最终确定和目标直接相关的内容,不但可以和项目影响的各个层面达成一致(Nemawashi),这里面还能培养大家战略性思考能力。

5W

问五个为什么,直达问题的根源。大野耐一创造的这个5W,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如何持之以恒的实践他是比较难的。我经常在这个方面看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些就直接问到第2个why就觉得找到根本问题了,有一些工程师觉得自己是某领域专家,直接跳过这个步骤直接去解决问题,这些都不是好的做法和习惯。在系统仿真建模实践中这个方面可以借鉴。可以问:为什么这个指标是必须的?为什么这个数据表单要这么设计?为什么要这样建模?为什么要舍去这些内容?为什么要做如此简化?这个习惯一旦养成,不但能够提高效率,挑战各种做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得团队有一种争鸣的文化,这样的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改进的旅途没有唯一正确的途径,我们必须发展自己,必须从“你应该这样做”到“你是怎么想的”这样的转变!

POKAYOKE

防呆。可以设计一些方法使得错误很容易被发觉,甚至是避免错误。这样的方法在系统仿真中,尤其是纠错环节必须被广泛使用,比如在SIMIO建模中,我们经常用到防呆的机制,在PROCESS中增加防错设计,让它自动报错和警报。给流程代码加特殊颜色,也是好的方法。

A3套路

A3就是丰田工程师最早用于改善系统的一个方法,把要解决的问题描述和解决过程全部浓缩在一张A3纸上,通过层层过滤,把问题的根源找出来,并按照优先级去实施并跟踪。我个人觉得A3除了可以在项目过程中使用之外,A3是一个非常好的文档化工具,比如可以把系统仿真项目最终报告写成A3的形式(作为正式技术报告的简化版本,更易于展示结果,和向客户展示)。我觉得还可以把“软件”的优点和宣传介绍写成A3的形式。这是创新的运用。退一万步讲,这里也能至少锻炼你的ppt能力嘛。:)

PDCA

相信精益项目实践者对PDCA最为熟悉不过,Plan-Do-Check-Act循环。这个在仿真项目中也是时常用到的,在对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和探索过程中,我们也是不断去发觉新问题,完善我们对系统内在行为的理解。这个过程是循环往复的或螺旋上升的,我们公司的DM3R系统仿真咨询业务模型也是遵循这样的理念,不断迭代和优化的。这里面最典型的一个实践方法就是做PROTOTYPE概念模型,然后不断去迭代。

SevenWastes(七大浪费)

大家耳熟能详的七大浪费,也能指导系统仿真项目的推进。7大浪费缩写为TIMWOOD,就是运输浪费,库存浪费,动作浪费,等待浪费,过度加工浪费,过度生产浪费,质量缺陷浪费。系统仿真建模的过程中,优化的原则也是可以从这个七大方面去着手(还有muda muri mura等概念),这个对于我们最终设计出最高效的系统是有指导意义的。仿真借鉴了这些指导原则,加上他强大的量化分析功能就可以去调整系统的参数,使他最优化,对KPI的影响最小化。定量化则给人以信心!

图1:旧图---好大帅和矮小精  精益workshop

图片

价值流图VSM

VSM是精益咨询项目中最为广泛使用的图析技术,在我们之前的一篇博文中我们提到了系统仿真技术如何使VSM的应用能力提高一个层次,今天反过来讲,我们也可以用VSM来刻画复杂系统,尤其是供应链系统。然后对这个VSM图的关键部位进行量化和策略分析,更好的指导客户去把握问题的实质。我觉得不用去探讨系统仿真和精益咨询谁为主谁为辅的问题,这有点像“主义”之争。都可以相辅相成,目的只有一个“为客户解决问题,获得可持续发展”。

标准化

标准化是精益大厦的两大根基之一(还有一个根基是稳定性),日本人强调标准化,强调任何新人经过产业培训就能上手工作,强调傻瓜也能上岗。在这点上,也值得我们系统仿真咨询师的学习。比如:系统仿真咨询的软件培训文档的标准化、项目文档标准化、命名规范标准化、团队配合流程的标准化、评价体系的标准化,等等不一而足。这方面也是一个愿景了(所谓的真北),因为仿真咨询和其他学科还有点不一样,它是艺术+科学。人为的经验和综合判断能力(即艺术部分)不太可能千篇一律,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去减少这种差异,这个还需摸索。

均准化

说到均准化就想到了均准化箱子了。均衡化对于系统设计是有帮助的,比如如何让需求均准化(影响需求),让产量均准化,让人员的安排均准化,计划投放均准化。在系统仿真实践中,也可以采用均准化的方法去减少复杂系统的瓶颈。对于仿真项目本身,可以用均准化的方法协调项目资源和投入的人力。

员工参与

丰田文化中最重要的核心之一是人的价值,其实在之前我说的七大浪费后来又有八大浪费之说,就是人才的浪费。在一个组织中,大问题少,中型问题次之,小问题最多,如何鼓励所有员工参与到日常的改进中来,特别是一线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最宝贵财富。只有他们才能找出并解决数不清的小问题-而这些小问题逐渐积累就会成为大问题。在系统仿真咨询中也要重视一线员工的作用,我们也鼓励咨询师去现场,去采访用户,加深对系统的认识,这样在能建立有效和可信的模型。还有,我们也鼓励有条件的公司(有软件和有应用背景)去鼓励员工使用仿真结合精益和工业工程知识解决各类问题,加强业务粘性。可以借鉴精益活动中的改善圈,提案制度,TOP-N项目,等等。这些都是可能增加仿真业务粘性的应用场景。

鱼骨图

又叫石川图(IshikawaChart),初看这个图,我大脑中掠过一个想法,就是系统仿真结果的解释和问题相关性的解释,比如说我能不能告诉客户说:这个模型哪些元素对于我们关注的KPI的影响度分别是多少?这块有方法啦,在SIMIO系统仿真里有一个SMORE图(风险误指标),还有输入分析的风险误(响应敏感度和样本误差),这些都有助于研究输入和研究参数对于KPI的影响度。如果可以结合鱼骨图把定性和定量的都系统的做一遍,相信这个对于客户而言是一个很宝贵的财富。

心智模型(Mental Model)

系统仿真过于注重定量化分析,而精益方法更加注重理念和哲学,方向。我最喜欢精益里面的许多所谓的心智模型,这些都是经验和智慧的总结,这些东西很多是经过沉淀和简化的模型,我觉得仿真模型在简化系统方面也需要借鉴这类的思考。

温心原则

在精益里有一个“温心原则”,就是对问题严厉,对人员宽松。这里面能借鉴到的就是:暴露问题是好的,不要把问题归咎于咨询师身上,不要杀了信使!

客户至上

这是精益大厦的屋顶。在系统仿真咨询中也是一样,要竭力帮助客户解决问题,coach客户,帮助他们成长。客户可能面对一个复杂系统无法下手,我们仿真咨询师就是要帮助他找到分析的突破口。我们要培养客户成为积极的problem solver,甚至是innovative thinker,而仿真平台就提供了各类创新想法的试验场。Think Differently在目前的产业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关于仿真咨询师的特质我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中述及,大家可以参考。

最后,我分享一下10大改善哲学思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只是随感,可能不够严谨,也还有其他精益方面的工具和理念可以参考,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经验。

图片

图2:改善十大哲学观点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1243247/article/details/115383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