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VS人类,谁会笑到最后?

人工智能vs人类,谁会笑到最后?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史。人工智能的发展史可归结为萌芽、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是在1956年以前,许多历史名人提出的各种思想与理念为人工智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英国哲学家培根(F. Bacon)曾系统地提出了归纳法,德国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G. W. Leibniz)提出了万能符号和推理计算的思想,英国数学家图灵(A. M. Turing)在1936年提出了一种理想计算机的数学模型,即图灵机,美国神经生理学家麦克洛奇(W. McCulloch)与匹兹(W. Pitts)在1943年建成了第一个神经网络模型(M-P模型)。这些前人的工作为人工智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人工智能开始萌芽。

形成阶段大致为1956至1969年。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个词汇的正式提出是由现任斯坦福大学教授麦卡锡(J. MeCarthy)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所提出。1956年夏季,由当时达特茅斯大学的年轻数学助教、现任斯坦福大学教授麦卡锡(J. MeCarthy)联合哈佛大学年轻数学和神经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明斯基(M. L. Minsky),IBM公司信息研究中心负责人洛切斯特(N. Rochester),贝尔实验室信息部数学研究员香农(C. E. Shannon)共同发起,邀请普林斯顿大学的莫尔(T.Moore)和IBM公司的塞缪尔(A. L. Samuel)、麻省理工学院的塞尔夫里奇(O. Selfridge)和索罗莫夫(R. Solomonff)以及兰德(RAND)公司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纽厄尔(A. Newell)、西蒙(H. A. Simon)等在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召开了一次为时两个月的学术研讨会,讨论关于机器智能的问题。会上经麦卡锡提议正式采用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麦卡锡因而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它标志着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式诞生了。此后,美国形成多个人工智能研究组织,如纽厄尔和西蒙的Carnegie-RAND协作组,明斯基和麦卡锡的MIT研究组,塞缪尔的IBM工程研究组等。自这次会议之后的10多年间,人工智能的研究在机器学习、定理证明、模式识别、问题求解、专家系统及人工智能语言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就。在机器学习方面,1957年Rosenblatt研制成功了感知机;在模式识别方面,1959年塞尔夫里奇推出了一个模式识别程序,1965年罗伯特(Roberts)编制出了可分辨积木构造的程序;在问题求解方面,1960年纽厄尔等人通过心理学试验总结出了人们求解问题的思维规律,编制了通用问题求解程序(General Problem Solver,GPS),可以用来求解11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在人工智能语言方面,1960年麦卡锡研制出了人工智能语言(List Processing,LISP),成为建造专家系统的重要工具。1969年成立的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IJCAI)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肯定和认可。1970年创刊的国际性人工智能杂志《Artificial Intelligence》对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研究者们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发展阶段为1970年以后。1980年,卡内基梅隆大学设计出了第一套专家系统——XCON。该专家系统具有一套强大的知识库和推理能力,可以模拟人类专家来解决特定领域问题。从这时起,机器学习开始兴起,各种专家系统开始被人们广泛应用。不幸的是,随着专家系统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专家系统应用有限,且经常在常识性问题上出错,因此人工智能迎来了第二个寒冬。1997年,IBM公司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成为人工智能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之后,人工智能开始了平稳向上的发展。2006年,李飞飞教授意识到了专家学者在研究算法的过程中忽视了“数据”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带头构建大型图像数据集—ImageNet,图像识别大赛由此拉开帷幕。同年,由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不断发展,“深度学习”的概念被提出,之后,深度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开始不断映入人们的眼帘。深度学习的发展又一次掀起人工智能的研究狂潮,这一次狂潮至今仍在持续。

如何简单的理解人工智能呢?将人和机器放在一个小黑屋里与屋外的人对话,如果屋外的人分不清对话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拥有和人一样的智能,这就是图灵测试机。机器拥有和人类一样的能力,在今天来看似乎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很快就会实现。试想有一天,机器翻译完全取代了人工翻译,那我们还有学习多国语言的必要吗,只学习自己的母语就够了,我们学生的教材是不是可以少很多本,还可以为学生减负;试想有一天,机器可以自动求解世界百年数学难题,那世界将不存在任何难题,院士荣誉应该都颁给这些机器人,科学家们可能都消失殆尽;试想有一天,机器可以完全替代我们工作,可以替我们施工、替我们设计、替我们维修、替我们购物、替我们销售,那么很多人将失业,所谓存在即是合理,那么很多人将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再试想有一天,机器可以发明机器,微量子计算机、皮米芯片、航空汽车、时空穿梭机、宇宙公交车、永恒发电机等等,那人类就不需要创新了,会享受这些发明成果就够了;再试想一下,机器将统治世界,人类成为奴隶,终有一天,人类这一种族将完全灭绝,世界由人类时代迈入机器时代,那将是怎样一个地球,怎样一个宇宙,我已无法想象。

人工智能vs人类,谁会笑到最后?其实人工智能目前最突出的能力应该就是机器学习以及深度学习,通过超强的学习能力来理解世间事物。如理解世间语言,理解具有统计学规律的气候变化,预测自然灾害,自动识别技术实现等。我们都知道人工智能在这些领域都极大化的促进了这些领域的技术发展与科技进步,但这些都不是完美的,预测不准、识别错误等依旧是摆在今天的种种难题。人工智能,没有人工哪来智能,被用来调侃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同时也刷一刷人类微不足道的存在感。

人工智能可以说是人类的一项发明,人类发明的东西会打败人类吗?纵古至今,似乎还没有哪个发明超越了人类,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也不会超越人类,尽管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很强,但人类不仅仅只有学习能力,人类还有意识,意识这个词汇比较难以解释,非常独特,看不见摸不着,却感觉就存在于大脑中某个地方。我想人类意识将来是可以控制人工智能发展上限的。

了解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的人会说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不了解的人会担心自己有一天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每一个人类个体的能力是不同的,在今天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保持自我独特性,才能屹立于山峰之巅。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人工智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些人不思进取,思想落后。

人工智能vs人类,你会笑到最后吗?

【Reference】
1.人工智能发展简史
2.人工智能发展史:4张图看尽AI重大里程碑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3314560/article/details/115024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