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物哀与日本文化中的生死观

谈谈物哀与日本文化中的生死观

大家在观看日本文学,动漫,电影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发现有一个让我们国人看起来很奇怪,但是却被广泛的应用在主角身上的一个特征,主角大部分都不是双亲健在的,都是有一个或者多个亲人已经故去。有些时候我在思考,为什么日本人喜欢这么设置主角的生存环境呢?只是为了把小人物的闪光点铺在更白的白布上,让它放大吗,慢慢想来,可能并不尽如此。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藏在日本文化中,藏在日本人的物哀美学与生死观中。

物哀美学: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一句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了,看到美丽的花,想到了或尔国家,或尔故去的亲人,又或者是绯红色的记忆,触景生情,物哀物哀,看到了景物而哀伤,这种哀伤绵绵不绝,让人回味良久。

樋口一叶的青梅竹马的最后一句,我认为就是物哀美学的经典句子,樋口这样写道:”在一个下霜的寒冷的早晨,不知什么人把一朵纸水仙花弄到大黑屋别院的格子门上,虽然猜不出是谁丢的,但美登利却怀着不胜依恋的心情把它插在小花瓶里,独自欣赏它那寂寞而清秀的姿态。日后她无意中听说:在她拾花的第二天,信如为了求学穿上了法衣,离开寺院出门去了“。 哀伤一点一点滴落,扩散,可真是让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说完物哀,就出现疑问了,嗯?,物哀跟生死观有什么关系呢,目前看来,哀伤这种情绪的第一大制造商绝对是和亲人,所爱的人,朋友阴阳两隔,光阴如流,不想忘记的人的面孔在记忆中越来越模糊,声音却越来越近,猛然回首,继续掉入伤心的漩涡里面。说这么多呢,就是想阐释:生死观和物哀是有很复杂紧密的联系的,我们继续说,物哀既然穿插在日本人的精神生活里面,他们喜欢这种纤细的美,死亡是物哀产生的温床,喜欢物哀的他们,对于死亡应该不会抱有太多恐惧,对此讳莫如深,这是喜欢物哀的读者的反应,现实社会中,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叫“看淡”,这就是我理解的日本文化中的生死观。

我们接到开头,主角背景的设置为什么会有第一段描述的现象呢,我的观点就是物哀,它蕴含着日本文化的生死观,这种设置让日本文化的神秘感继续增强,让作品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5712788/article/details/10464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