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和效率,关于提升竞争力的总结

把握质量和效率,追求创新并拥有No.1心态

1、如果把商场比作战场,质量和效率就是”飞机和大炮”,创新则是”核武器”,有更大的杀伤力。

这些是一个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

质量:要对产品保持一种严谨和敬畏的心态,它面向的是用户,不是小孩过家家。

效率:提高效率就是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也是创造利润。提高效率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快速的对市场反应,迭代试错,抢占先机。

创新:竞争中的核武器,一旦爆破,要么不响,要么一鸣惊人。这是打破常规,突破的必经之路。

2、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拼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更简单和高效,做到低成本和高效率" 。拼的是创意和企业产品价值。

3、树立自信,拥有No.1心态。

No.1心态不是说要自傲,认不清自己和对手,而是一种虚怀若谷,来自心底的自信,吸取别人之长处取长补短并敢于发出自己的不同声音。

不一味的追赶盲从和追赶潮流,有时敢于引领潮流,敢于大胆的创新和改变,敢于树立标杆,就是要争当这一领域的No.1。

BATZ很了不起?我们只能跟风和夹缝生存?

不宜妄自菲薄,他们也不一定都对,如果他们是神仙就不会在这里,就不会有后来的拼多多和张一鸣的字节跳动。

时代在召唤,时代在召唤英雄,英雄没点儿自信和气魄就不会是英雄。

提高效率的思考

模块化,组件化 搭积木的思想

玩积木的小娃何以能迅速的建立起各种模型,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肯定不懂某个模块儿是如何制造的,但能拿来即用。 模块化、组件化,最大限度的可复用。打造稳定可靠的可复用组件。让开发应用变得敏捷高效。

复用,不是一句口号,要有这方面的意识,不断的积累和沉淀。

复用,简单可分为技术组件的可复用和业务的可复用,或者是借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技术组件作为构建应用的基石。

业务模块则需要不断的进化迭代和抽离。

借力,则不用重复造轮子,发挥自己的专职优势。

在《Android开发进阶,从小工到专家》一书的第26页中有这么一段话,说Android之父Andy Rubin在被采访时说过,在设计Android之初他就希望Android能像FaceBook那样可以使用不同的应用中的功能模块儿,通过现有的模块儿像搭积木一样方便地构建一个应用。正式基于这一理念,Android被设计为高度组件化、可复用的系统。

好书推荐《程序员修炼之道》

该书虽然没代码,但是它影响的是人的思想,思考方式,这远比敲代码更重要,推荐一下。

我们看到太多重复造轮子的故事。

正如书中提到“鞋匠的孩子没鞋穿”,作为一个pragmatic程序员,合理地使用工具/库/以及自己积累的开发的轮子,会让自己的productivity不断提升。

这让我想起公司里一个让人崇拜的“牛”,产品一直想把进程内cache做成多进程共享,正在大家还在讨论该怎么做的时候,“牛”已经用短短几天时间完成了,众人再次崇拜一把,原来“牛”是备有很多现成代码的,完成这个功能只是把之前积累的封装良好的模块重用就可以了。

书中讲到的一些观点

重复的危害 DRY原则(Don't reapeat youorself):系统中的每一项知识都必须具有单一,无歧义,权威的表示

四种重复:

加强的重复(impsed duplication):环境似乎要求重复(信息多种表示,注释,文档与代码,语言问题)

无意的重复(inadvertent duplication):没有意识到信息的重复

无耐性的重复(impatient duplication):开发者偷懒,似乎那样更容易

开发者之间的重复(interdeveloper duplication):大家重复同样的东西

复用是解决重复一个最好的方法 Make it easy to Rease.让复用变得容易

1.你的知识资产 你应该一直投资知识资产,这是你成长的根本包括但不限与,定期读书,定期学习新的语言,尝试新的工具 。

2.破窗原则 任何时候你都应该使用你当时最高水品的技术去完成一个项目,如果你发现又不好的设计或实现应该修正它。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

木桶效应

重视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产品一定要打磨,精益求精。做到让用户好用、易用、爱用。惊讶,惊异、惊叹,不能仅满足于功能实现。

优点尚且难被发现,一些细节一旦被用户吐槽抱怨,再好的产品也瞬间拉低了档次。

一个产品的好坏,就像这木桶效应,取决于它的短板。细节决定成败,多注重细节。在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多想一步,多进一步。

换位思考,多站在用户的角度想问题

1、拥有全局的意识,考虑到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多站在客户使用者的角度想问题,运维人员实施维护的角度想问题。

2、不能只满足于功能实现,应把产品做好做优,把功能做稳定好用。让用户好用,让运维简单,提交效率。

3、提交效率也是降低成本,并且提高效率可以让精力从繁琐的低效劳动中解放出来,做些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

4、不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方便完成任务结束项目或担心多做任务,而不从全局上考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十年磨一剑,修的是内功。

滴水能穿石,这是什么力量?

三种力量

习惯的力量

坚持的力量

积累的力量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要善于沉淀、积累和总结。

2、习惯思考。

3、敢于坚持,只要坚持深,铁棒磨成针。

4、养成好习惯,常记笔记,做总结,写博客。

沉淀积累总结

1、主动思考,从琐碎的开发任务不妨抽出些时间,反思总结一下。

2、最大限度的复用,有意识的复用。

3、对以往的项目代码做一些梳理,提炼下组件和业务。

4、有些东西需要沉淀,如成熟的技术组件和项目文档。

5、打造成熟稳定的可复用的组件模块。

6、有意识的逻辑分层和搭积木的思想和意识。

哪些是可以复用的组件。

哪些是可以复用的业务。

哪些是做了很多重复的劳动。

7、有意识的把项目进行功能模块和组件划分。

8、养成记笔记或写博客的习惯,这是思考的过程。

9、动笔画一画,如果一份项目代码不能清晰的画出来结构和流程,说明对业务或架构理解还不够透彻。

做事的方法论

1、同现实世界做类比。 比如建造大厦,建造桥梁,如何协同分工。

2、讲究做事的先后顺序和方法。

3、先讨论,理出来或画出来结构模块儿和架构,在动笔编码。

同样是做一件事,方法有很多。

比如先整体后局部,从内到外,由细到粗,由粗到细,由点到面,由面到点等。

不同的方法,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即便最终都是完成了这件事。

因为这里面有时间和机会成本在里面,考虑到时间和机会成本,当然是时间更短的胜出。但是也不是绝对,因为有句话叫做慢工出细活,意思是说不能太过于急躁,急于求成,应沉下心来把东西好好打磨,但这更多是是针对熟悉的事物和同等生产力的情况下,做的越细当然越好。

针对不同的情况,应选择不同的方法,比如针对一个新事物,如果一下子考虑的面面俱到,很深很细,往往很难落地。因为复杂性和业务的多变性,充满太多的未知的不确定因素,往往容易让人知难而退,止步不前。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难在迈出那一步。所以这时应当选取由粗到细的方法,先争取快速的实现业务,不要考虑的过深过细,毕竟有很多未知的变动的因素。得允许有试错和迭代的机会。否则,就是在失去先机。或许等面面俱到的实现了,也已经不再有大的价值和意义了。

把任务细分

一个任务很艰巨的原因之一是这个任务很宏大。比如说你想要做一个菜谱构造程序,没有人能一下子完成它,这是一个目标而不是一项任务。一项任务是使你能够朝向目标更进一步的具体概念。一个好的任务是你能够立即拿来实施的,比如“画一个展示菜谱的草图”。 当你完成了上一个任务后,下一步就会变得更加清晰。你将会考虑一个菜谱有什么构成,你需要什么样的搜索机制,如何构建菜谱的数据库,等等。这样你就构建了一个引擎,每一个任务都会通向下一个任务。 对于每一个比较大的项目,我们应考虑我需要完成一连串什么样的任务,并且将这些任务加入到我的待办事项列表中去。同样,当我们做完一些任务之后把接下来需要完成的任务再加入任务列表中去。

简化任务

另一个让任务变得艰巨的原因就是它太复杂了。“写一本书”这个任务会放你感到无从下手,那么就先从写一篇文章开始吧。如果一篇文章也觉得太多了,那么就先写一个段落的概要吧。最重要的是真正做了一些工作,真正的有进展。 一旦你明确了你的任务之后,你就可以更清楚的判断它,更容易的理解它。提高完善一些已有的东西比从头创建东西更容易。如果你的一个段落写好了,那么一点一点积累,它会变成一篇文章,最终变成一本书。

多尝试新事物,新技术的引入是源头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保持创新力,就需要打破常规,敢于尝试新事物,引进新思想和新技术,跳出舒适区。

避免陷入内卷化

什么是内卷化?

内卷化并不是一个新词,它来源于上世纪 60 年代末,是由一个名叫利福德·盖尔茨的美国人类文化学家提出来的。当时,盖尔茨

在风景秀丽的爪哇岛进行考察,他潜心研究当地的农耕生活,发现那里土地资源有限,而且还缺乏资本,再加上行政性障碍,使

得劳动力只能不断地投入到有限的水稻生产中。用犁耙松土,用镰刀收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虽然当地人的原生态农业维持

住了田园景色,但却没有什么实际性的发展,只是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于是,他就把这种现象称之

为“内卷化”。

内卷化,没有成长,没有进步。是无意义的重复和吃老本。

内卷化这个概念也可以延伸到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一个组织,甚至是一个人的身上。 同样是忙忙碌碌,为什么有的人成长得特

别快,能力迅速提升?有的人却始终在原地徘徊,甚至能力在倒退?很可能,你的忙碌只是内卷化忙碌。看似很充实,但实际只

是停留在了没有成长的重复状态中,低水平循环,停滞不前。 每隔一段时间,应问下自己,是不是陷在了重复的舒适圈里,不愿

意跳出来,不愿意做出改变。日常自省,就很难陷入内卷化的怪圈。 每个人,每天起床后都会做同一件事。他们告诉自己,总有

一天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可没人付诸行动。 你会改变自己吗?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我们也要经常的反省自己进步了吗?提

高了吗? 重复了吗?

坚持学习,不间断学习

学习也可以是一种兴趣爱好。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活到老学到老,干一行爱一行。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和坚持。

3、学习是一种每天都应坚持的,一辈子的事情。

学习是每天应坚持的事情,一种习惯。

应把自己至于广播接收器模式,处处留心皆学问,不只是某一面,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等。不一定是某一领域的技术,思想的改变更了不起。它需要外界不同事物的触发,触动。每天接收新知识。

从小我们被教育到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现在这话更多的成为了一句口号。

其实应该叫”天天学习,好好向上”,才更有意义和激励作用。因为向上是一种方向,而学习才是应该可以量化的和每天坚持的。

不进步就是在退步,永远有人比你走的更前面。

我的博客即将同步至腾讯云+社区,邀请大家一同入驻: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support-plan?invite_code=29p3puezzmskk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8864/article/details/10776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