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Hashmap JDK1.7&&1.8

java 常见数据结构

1.ArrayList: 元素单个,效率高,多用于查询

2.Vector: 元素单个,线程安全,多用于查询

3.LinkedList:元素单个,多用于插入和删除

4.HashMap: 元素成对,元素可为空

5.HashTable: 元素成对,线程安全,元素不可为空

hashmap

HashMap是基于哈希表实现的,HashMap采用了链地址法,也就是数组+链表的方式,其底层结构在jdk1.7中由数组+链表实现,在jdk1.8中由数组+链表+红黑树实现。
hashmap
1.7中的HashMap的主干是一个Entry数组,Entry是HashMap的基本组成单元,每一个Entry包含一个key-value键值对。HashMap由数组+链表组成的,数组是HashMap的主体,链表则是主要为了解决哈希冲突而存在的,如果定位到的数组位置不含链表(当前entry的next指向null),那么查找,添加等操作很快,仅需一次寻址即可;如果定位到的数组包含链表,对于添加操作,其时间复杂度为O(n),首先遍历链表,存在即覆盖,否则新增;对于查找操作来讲,仍需遍历链表,然后通过key对象的equals方法逐一比对查找。所以,性能考虑,HashMap中的链表出现越少,性能才会越好。

下面为put源码: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如果table数组为空数组{},进行数组填充(为table分配实际内存空间),入参为threshold,
        //此时threshold为initialCapacity 默认是1<<4(24=16)
        if (table == EMPTY_TABLE) {
            inflateTable(threshold);
        }
       //如果key为null,存储位置为table[0]或table[0]的冲突链上
        if (key == null)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int hash = hash(key);//对key的hashcode进一步计算,确保散列均匀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获取在table中的实际位置
        for (Entry<K,V>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如果该对应数据已存在,执行覆盖操作。用新value替换旧value,并返回旧value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保证并发访问时,若HashMap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快速响应失败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新增一个entry
        return null;
    }

当发生哈希冲突并且size大于阈值的时候,需要进行数组扩容,扩容时,需要新建一个长度为之前数组2倍的新的数组,然后将当前的Entry数组中的元素全部传输过去,扩容后的新数组长度为之前的2倍,所以扩容相对来说是个耗资源的操作。
jdk1.7

jdk1.8在JDK1.7的基础上针对增加了红黑树来进行优化。即当链表超过8时,容量大于等于64,链表就转换为红黑树,利用红黑树快速增删改查的特点提高HashMap的性能,其中会用到红黑树的插入、删除、查找等算法。

jdk1.8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526352/article/details/10546302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