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S学习打卡--第三周

本周是ARTS打卡第三周,按照惯例,依然以ARTS的方式进行。

Leetcode:

977. Squares of a Sorted Array

题目原意:对一个数组按照平方后的数值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

思路:先对所有元素进行平方操作,然后调用sort函数进行排序即可

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int> sortedSquares(vector<int>& A) {

        vector<int>B;

        int length = A.size();

        int i,j;

        for(i=0;i<length;i++)

        {

            int temp = A[i]*A[i];

            B.push_back(temp);

        }

        sort(B.begin(),B.end());

        return B;

    }

};

 

Review

来自具体数学的汉诺塔问题

如果不知道汉诺塔问题,请:点这里

设Tn是将n个圆盘从一个柱子移动另一个柱子的最少步数,则要想将n个圆盘从一个柱子完全移到另外一个柱子,一个想法是将n-1个圆盘移动到中间柱子上,然后将最大的圆盘移到第三根柱子上,再将上面的n-1个圆盘移到第三根柱子上。那么这个过程,最多需要Tn-1

+ Tn-1+1步数,即Tn≤2 Tn-1+1。这里用小于等于,意味着这么多步骤后,肯定能把所有圆盘移动到另外的柱子上(这个是目前能想到的最差情况)。另外一方面,我们在移到过程中,可能会不止一次地移动最大的那个盘子,那么我们的移动次数肯定大于上面这个值,即Tn≥2 Tn-1+1。所以Tn=2 Tn-1+1,T1=1,我们得到了移动汉诺塔的递推关系式,就可以求解任意n个盘子情况下的移动次数了。

 

Tips

我以前阅读比较学术的文章时,总会想要把这篇文章完完全全读懂,不管这篇文章是什么领域的,会想着把文章的每句话都看懂。但是上了文献阅读的英语课后发现,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太过于注重细节不仅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会把握不了主要内容。阅读文献也是有技巧的。在阅读文献时,往往先读文章的摘要,把握作者做了哪些内容,以及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可以阅读文章后面每部分的开头几句话。因为开头往往是提出一个观点或思想,往往是整段话的中心句(或者最后一句话是中心句)。如果开头是中心句,那么这一段后面的内容往往是论证该中心句。这个结构我们以前经常见到—总分结构。在把握了中心句思想的基础上,有些论证性的内容可以少看甚至不看,因为你已经把握了核心思想,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文章不重要部分的阅读时间,而把时间主要放到核心部分上(比方说作者实验的核心过程等方面)。

 

 

Share

最近在看一些数学建模的内容,又听了一些数学老师开的培训讲座。使我对数学建模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现与你分享。

原本以为数学建模一定要能得到结果才行。但是数学建模这个竞赛的核心是建模这个过程。主要考察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考察能否将一个实际问题抽象成一个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所以说,这个建立模型的过程是最主要、最核心的。哪怕最后没有得到问题的结果,但是建模过程假设合理、思路清晰、模型贴切。仍具有亮点可寻。

在建模之前做的假设是对实际问题的简化,能帮助我们抓住问题的主要部分,忽略次要影响。

在建立完模型后,还需要对模型进行检验和评价。说明模型做出来的结果与实际问题的结果是一样的。或者说模型做出来的结果近似为实际问题的解答。

至于最后的论文写作,则是将自己分析问题、求解问题的整个过程用文字、图表、公式给记录下来进行呈现。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摘要,摘要最好能告诉评委,你的分析、求解过程以及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让人一看到摘要就能明白个大概。

对于题目中给出的各个小问题,一定要分条有条理地回答。

发布了11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3 · 访问量 1838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6712997/article/details/100859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