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笔记(一)

1.1 计算机发展历程

  • 摩尔定律:处理器内晶体管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
  • 普适计算:是一个强调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计算概念,而计算机本身则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

1.2 集成电路与SoC技术

  • 系统集成芯片(SoC)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以知识产权(IP)复用技术为基础,集软硬件于一体,采用超深亚微米工艺技术,将微处理器、模拟IP核、数字IP核和存储单元等集成在单一芯片上。
  • SoC的优势:
    • 降低耗电量;
    • 减小体积;
    • 丰富的系统功能;
    • 提高速度;
    • 节省成本。
  • IP核:是指已经设计好的并经过实际验证的,具有特定功能并经过性能优化的一些电路模块。它分为三种:软核、硬核、固核。

1.3 先进的处理器技术

  • 片上多核处理器(CMP):在单芯片中放入多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内核 ;
  • 流处理器(Stream Processor):现有的流处理器都可看作流计算模型对的实现。流计算模型将应用表达为一组可以并行计算的模块,通过若干数据通道进行数据交换。
  • PIM(Processor In Memory):存储层次化。在CPU芯片和存储器芯片中插入容量依次增大的多级cache,以解决CPU与存储器传输速度差距大的问题。
  • 可重构计算处理器:它抛弃了指令流这种存储访问密集的计算方式,重要数据的计算全部在硬件上完成。

1.4 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

  • 二进制:0,1分别表示电子元件的两种状态。
  • 源码、反码和补码:
      计算机内部用补码存储数值:
      ①采用补码,计算中的加法和减法都变做加法;
      ②避免了+/-0的表示。

1.5 指令、程序的概念以及程序的执行过程

  • 指令:指挥机器工作的指示和命令。
  • 程序:一系列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指令。
  • 程序的执行过程: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按照程序规定的次序,从内存储器取出当前执行的指令,并送到控制器的指令寄存器中,对所取的指令进行分析,即根据指令中的操作码确定计算机应进行什么操作。根据指令分析结果,由控制器发出完成操作所需的一系列控制电位,以便指挥计算机有关部件完成这一操作,同时,还为取下一条指令作好准备。

1.6 嵌入式系统的概念、特点、组成、发展现状和趋势

  • 概念: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和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即“嵌入到应用对象体系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 特点:
    • 面向特定应用;
    • 不容易形成垄断;
    • 硬件和软件设计高效率;
    • 嵌入式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要求与通用计算机不同:
        ①软件要求固件化,大多数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固化在只读存储器中;
        ②要求高质量、高可靠性的软件代码;
        ③许多应用中要求系统软件具有实时处理能力。
    • 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 嵌入式系统本身不具有自开发能力,必须有一套开发工具和环境才能进行开发。
  • 组成:
    •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包括嵌入式核心芯片、存储器系统及外部接口。
    • 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系统:开发工具独立于嵌入式系统产品之外。开发工具一般用于开发主机,包括语言编译器、连接定位器和调试器等。
  • 发展现状和趋势:
    • 开发平台的完备化
    • 嵌入式系统的网络化
    • 系统集成度的提高和性能指标的提高
    • 友好的人机界面
发布了14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23 · 访问量 884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6147573/article/details/10531684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