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one-hot到word2vec再到FastText

0、one-hot representation(稀疏向量)

稀疏向量,就是用一个很长的向量来表示一个词,向量的长度为词典的大小N,向量的分量只有一个1,其他全为0,1的位置对应该词在词典中的索引。 假设一段文本有1000个词,如果用一个矩阵来表示这个文本,那么这个矩阵的维度为1000*1000。假设文本中有‘’方便面‘’,‘’面条‘’,‘’狮子’‘这三个词,用one-hot向量表示 的话,可以表示为下面这种形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这种表示方法存在一些缺点:
1.当语料长度过长的时候(容易引发维数灾难)。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文本有10万个词,那么用稀疏向量来表示这个文本矩阵的话,需要用一个10万×10万的矩阵来表示它。
2.无法体现出近义词之间的关系。例如上面的‘’方便面‘’,‘’面条‘’,在中文中两个词是有一定关系的,但是如果用稀疏向量就无法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果采用余弦相似度计算的话,它们之间的相似度为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不支持可微分优化(即不能使用经典的反向传播算法) 。

1、什么是 Word2vec?

在聊 Word2vec 之前,先聊聊 NLP (自然语言处理)。NLP 里面,最细粒度的是 词语,词语组成句子,句子再组成段落、篇章、文档。所以处理 NLP 的问题,首先就要拿词语开刀。

举个简单例子,判断一个词的词性,是动词还是名词。用机器学习的思路,我们有一系列样本(x,y),这里 x 是词语,y 是它们的词性,我们要构建 f(x)->y 的映射,但这里的数学模型 f(比如神经网络、SVM)只接受数值型输入,而 NLP 里的词语,是人类的抽象总结,是符号形式的(比如中文、英文、拉丁文等等),所以需要把他们转换成数值形式,或者说——嵌入到一个数学空间里,这种嵌入方式,就叫词嵌入(word embedding),而 Word2vec,就是词嵌入( word embedding) 的一种

我在前作『都是套路: 从上帝视角看透时间序列和数据挖掘』提到,大部分的有监督机器学习模型,都可以归结为:

f(x)->y

在 NLP 中,把 x 看做一个句子里的一个词语,y 是这个词语的上下文词语,那么这里的 f,便是 NLP 中经常出现的『语言模型』(language model),这个模型的目的,就是判断 (x,y) 这个样本,是否符合自然语言的法则,更通俗点说就是:词语x和词语y放在一起,是不是人话。

Word2vec 正是来源于这个思想,但它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把 f 训练得多么完美,而是只关心模型训练完后的副产物——模型参数(这里特指神经网络的权重),并将这些参数,作为输入 x 的某种向量化的表示,这个向量便叫做——词向量(这里看不懂没关系,下一节我们详细剖析)。

我们来看个例子,如何用 Word2vec 寻找相似词:

对于一句话:『她们 夸 吴彦祖 帅 到 没朋友』,如果输入 x 是『吴彦祖』,那么 y 可以是『她们』、『夸』、『帅』、『没朋友』这些词
现有另一句话:『她们 夸 我 帅 到 没朋友』,如果输入 x 是『我』,那么不难发现,这里的上下文 y 跟上面一句话一样
从而 f(吴彦祖) = f(我) = y,所以大数据告诉我们:我 = 吴彦祖(完美的结论)

1.1. Skip-gram 和 CBOW 模型

上面我们提到了语言模型

1、如果是用一个词语作为输入,来预测它周围的上下文,那这个模型叫做『Skip-gram 模型』
2、而如果是拿一个词语的上下文作为输入,来预测这个词语本身,则是 『CBOW 模型』

1.1.1 Skip-gram 和 CBOW 的简单情形

我们先来看个最简单的例子。上面说到, y 是 x 的上下文,所以 y 只取上下文里一个词语的时候,语言模型就变成:

用当前词 x 预测它的下一个词 y
但如上面所说,一般的数学模型只接受数值型输入,这里的 x 该怎么表示呢? 显然不能用 Word2vec,因为这是我们训练完模型的产物,现在我们想要的是 x 的一个原始输入形式。

答案是:one-hot encoder

所谓 one-hot encoder,其思想跟特征工程里处理类别变量的 one-hot 一样(参考我的前作『数据挖掘比赛通用框架』、『深挖One-hot和Dummy背后的玄机』)。本质上是用一个只含一个 1、其他都是 0 的向量来唯一表示词语。

我举个例子,假设全世界所有的词语总共有 V 个,这 V 个词语有自己的先后顺序,假设『吴彦祖』这个词是第1个词,『我』这个单词是第2个词,那么『吴彦祖』就可以表示为一个 V 维全零向量、把第1个位置的0变成1,而『我』同样表示为 V 维全零向量、把第2个位置的0变成1。这样,每个词语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唯一表示。

OK,那我们接下来就可以看看 Skip-gram 的网络结构了,x 就是上面提到的 one-hot encoder 形式的输入,y 是在这 V 个词上输出的概率,我们希望跟真实的 y 的 one-hot encoder 一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说明一点:隐层的激活函数其实是线性的,相当于没做任何处理(这也是 Word2vec 简化之前语言模型的独到之处),我们要训练这个神经网络,用反向传播算法,本质上是链式求导,在此不展开说明了,

当模型训练完后,最后得到的其实是神经网络的权重,比如现在输入一个 x 的 one-hot encoder: [1,0,0,…,0],对应刚说的那个词语『吴彦祖』,则在输入层到隐含层的权重里,只有对应 1 这个位置的权重被激活,这些权重的个数,跟隐含层节点数是一致的,从而这些权重组成一个向量 vx 来表示x,而因为每个词语的 one-hot encoder 里面 1 的位置是不同的,所以,这个向量 vx 就可以用来唯一表示 x。

注意:上面这段话说的就是 Word2vec 的精髓!!

此外,我们刚说了,输出 y 也是用 V 个节点表示的,对应V个词语,所以其实,我们把输出节点置成 [1,0,0,…,0],它也能表示『吴彦祖』这个单词,但是激活的是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重,这些权重的个数,跟隐含层一样,也可以组成一个向量 vy,跟上面提到的 vx 维度一样,并且可以看做是词语『吴彦祖』的另一种词向量。而这两种词向量 vx 和 vy,正是 Mikolov 在论文里所提到的,『输入向量』和『输出向量』,一般我们用『输入向量』。

需要提到一点的是,这个词向量的维度(与隐含层节点数一致)一般情况下要远远小于词语总数 V 的大小,所以 Word2vec 本质上是一种降维操作——把词语从 one-hot encoder 形式的表示降维到 Word2vec 形式的表示。

1.1.2 Skip-gram 更一般的情形

上面讨论的是最简单情形,即 y 只有一个词,当 y 有多个词时,网络结构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成是 单个x->单个y 模型的并联,cost function 是单个 cost function 的累加(取log之后)

1.1.3 CBOW 更一般的情形

跟 Skip-gram 相似,只不过,Skip-gram 是预测一个词的上下文,而 CBOW 是用上下文预测这个词
网络结构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更 Skip-gram 的模型并联不同,这里是输入变成了多个单词,所以要对输入处理下(一般是求和然后平均),输出的 cost function 不变,在此依然不展开

1.2 Word2vec 的训练trick

相信很多初次踩坑的同学,会跟我一样陷入 Mikolov 那篇论文(参考资料1.)里提到的 hierarchical softmax 和 negative sampling 里不能自拔,但其实,它们并不是 Word2vec 的精髓,只是它的训练技巧,但也不是它独有的训练技巧。 Hierarchical softmax 只是 softmax 的一种近似形式(详见参考资料7.),而 negative sampling 也是从其他方法借鉴而来。

为什么要用训练技巧呢? 如我们刚提到的,Word2vec 本质上是一个语言模型,它的输出节点数是 V 个,对应了 V 个词语,本质上是一个多分类问题,但实际当中,词语的个数非常非常多,会给计算造成很大困难,所以需要用技巧来加速训练。

这里我总结了一下这两个 trick 的本质,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在此也不做过多展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入阅读参考资料1.~7.

hierarchical softmax
本质是把 N 分类问题变成 log(N)次二分类

negative sampling
本质是预测总体类别的一个子集

1.3 word2vec实战

1.3.1 gensim word2vec API概述

在gensim中,word2vec 相关的API都在包gensim.models.word2vec中。和算法有关的参数都在类gensim.models.word2vec.Word2Vec中。算法需要注意的参数有:

1) sentences: 我们要分析的语料,可以是一个列表,或者从文件中遍历读出。后面我们会有从文件读出的例子。

2) size: 词向量的维度,默认值是100。这个维度的取值一般与我们的语料的大小相关,如果是不大的语料,比如小于100M的文本语料,则使用默认值一般就可以了。如果是超大的语料,建议增大维度。

3) window:即词向量上下文最大距离,这个参数在我们的算法原理篇中标记为c,window越大,则和某一词较远的词也会产生上下文关系。默认值为5。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动态调整这个window的大小。如果是小语料则这个值可以设的更小。对于一般的语料这个值推荐在[5,10]之间。

4) sg: 即我们的word2vec两个模型的选择了。如果是0, 则是CBOW模型,是1则是Skip-Gram模型,默认是0即CBOW模型。

5) hs: 即我们的word2vec两个解法的选择了,如果是0, 则是Negative Sampling,是1的话并且负采样个数negative大于0, 则是Hierarchical Softmax。默认是0即Negative Sampling。

6) negative:即使用Negative Sampling时负采样的个数,默认是5。推荐在[3,10]之间。这个参数在我们的算法原理篇中标记为neg。

7) cbow_mean: 仅用于CBOW在做投影的时候,为0,则算法中的xw为上下文的词向量之和,为1则为上下文的词向量的平均值。在我们的原理篇中,是按照词向量的平均值来描述的。个人比较喜欢用平均值来表示xw,默认值也是1,不推荐修改默认值。

8) min_count:需要计算词向量的最小词频。这个值可以去掉一些很生僻的低频词,默认是5。如果是小语料,可以调低这个值。

9) iter: 随机梯度下降法中迭代的最大次数,默认是5。对于大语料,可以增大这个值。

10) alpha: 在随机梯度下降法中迭代的初始步长。算法原理篇中标记为η,默认是0.025。

11) min_alpha: 由于算法支持在迭代的过程中逐渐减小步长,min_alpha给出了最小的迭代步长值。随机梯度下降中每轮的迭代步长可以由iter,alpha, min_alpha一起得出。这部分由于不是word2vec算法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原理篇我们没有提到。对于大语料,需要对alpha, min_alpha,iter一起调参,来选择合适的三个值。

以上就是gensim word2vec的主要的参数,下面我们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学习word2vec。

1.3.2 gensim word2vec实战

内容来自:https://www.cnblogs.com/pinard/p/7278324.html
源码和文语料放在这里:https://github.com/ChenMus/NLP-

import jieba
import jieba.analyse
import codecs

jieba.suggest_freq('沙瑞金', True)
jieba.suggest_freq('田国富', True)
jieba.suggest_freq('高育良', True)
jieba.suggest_freq('侯亮平', True)
jieba.suggest_freq('钟小艾', True)
jieba.suggest_freq('陈岩石', True)
jieba.suggest_freq('欧阳菁', True)
jieba.suggest_freq('易学习', True)
jieba.suggest_freq('王大路', True)
jieba.suggest_freq('蔡成功', True)
jieba.suggest_freq('孙连城', True)
jieba.suggest_freq('季昌明', True)
jieba.suggest_freq('丁义珍', True)
jieba.suggest_freq('郑西坡', True)
jieba.suggest_freq('赵东来', True)
jieba.suggest_freq('高小琴', True)
jieba.suggest_freq('赵瑞龙', True)
jieba.suggest_freq('林华华', True)
jieba.suggest_freq('陆亦可', True)
jieba.suggest_freq('刘新建', True)
jieba.suggest_freq('刘庆祝', True)
with codecs.open('in_the_name_of_people.txt', 'r', encoding='utf-8') as f:
    document = f.read()
    
    document_cut = jieba.cut(document)
    # print ( ' '.join(jieba_cut))  //如果打印结果,则分词效果消失,后面的result无法显示
    result = ' '.join(document_cut)
    #  result = result.encode('utf-8')
    with codecs.open('./in_the_name_of_people_segment.txt', 'w', encoding='utf-8') as f2:
        f2.write(result)

拿到了分词后的文件,在一般的NLP处理中,会需要去停用词。由于word2vec的算法依赖于上下文,而上下文有可能就是停词。因此对于word2vec,我们可以不用去停词。

现在我们可以直接读分词后的文件到内存。这里使用了word2vec提供的LineSentence类来读文件,然后套用word2vec的模型。这里只是一个示例,因此省去了调参的步骤,实际使用的时候,你可能需要对我们上面提到一些参数进行调参。

import logging
import os
from gensim.models import word2vec
logging.basicConfig(format='%(asctime)s : %(levelname)s : %(message)s', level=logging.INFO)
sentences = word2vec.LineSentence('./in_the_name_of_people_segment.txt')
model = word2vec.Word2Vec(sentences, hs=1, min_count=1, window=3, size=100)

模型出来了,我们可以用来做什么呢?这里给出三个常用的应用。

第一个是最常用的,找出某一个词向量最相近的词集合,代码如下:

req_count = 5
for key in model.wv.similar_by_word('沙瑞金', topn =100):
    if len(key[0])==3:
        req_count -= 1
        print(key[0], key[1])
        if req_count == 0:
            break

结果:

2019-03-13 13:14:11,763 : INFO : precomputing L2-norms of word weight vectors
高育良 0.9748526215553284
田国富 0.9357808828353882
易学习 0.9340534806251526
侯亮平 0.93131422996521
季昌明 0.9240447878837585

第二个应用是看两个词向量的相近程度,这里给出了书中两组人的相似程度:

print(model.wv.similarity('沙瑞金', '高育良'))
print(model.wv.similarity('李达康', '王大路'))

结果:

0.9748527
0.93381447

第三个应用是找出不同类的词,这里给出了人物分类题:

print(model.wv.doesnt_match("沙瑞金 高育良 李达康 刘庆祝".split()))

结果:

刘庆祝

2 FastText原理

FastText是一个快速文本分类算法,在使用标准多核CPU的情况下,在10分钟内可以对超过10亿个单词进行训练,并且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对312K类中的50万个句子进行分类。 与基于神经网络的文本分类算法相比它主要由两个优点首先FastText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时极大地加快了训练速度和测试速度。再有就是不需要使用预先训练好的词向量,因为FastText会自己训练词向量 。

fastText方法包含三部分,模型架构,层次SoftMax和N-gram特征。

2.1fastText 架构原理

astText 模型输入一个词的序列(一段文本或者一句话),输出这个词序列属于不同类别的概率。
序列中的词和词组组成特征向量,特征向量通过线性变换映射到中间层,中间层再映射到标签。
fastText 在预测标签时使用了非线性激活函数,但在中间层不使用非线性激活函数。
fastText 模型架构和 Word2Vec 中的 CBOW 模型很类似。不同之处在于,fastText 预测标签,而 CBOW 模型预测中间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改善运算效率——softmax层级

对于有大量类别的数据集,fastText使用了一个分层分类器(而非扁平式架构)。不同的类别被整合进树形结构中(想象下二叉树而非 list)。在某些文本分类任务中类别很多,计算线性分类器的复杂度高。为了改善运行时间,fastText 模型使用了层次 Softmax 技巧。层次 Softmax 技巧建立在哈弗曼编码的基础上,对标签进行编码,能够极大地缩小模型预测目标的数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FastText的N-gram特征

常用的特征是词袋模型。但词袋模型不能考虑词之间的顺序,因此 fastText 还加入了 N-gram 特征。
“我 爱 她” 这句话中的词袋模型特征是 “我”,“爱”, “她”。这些特征和句子 “她 爱 我” 的特征是一样的。
如果加入 2-Ngram,第一句话的特征还有 “我-爱” 和 “爱-她”,这两句话 “我 爱 她” 和 “她 爱 我” 就能区别开来了。当然,为了提高效率,我们需要过滤掉低频的 N-gram。

在 fastText 中一个低维度向量与每个单词都相关。隐藏表征在不同类别所有分类器中进行共享,使得文本信息在不同类别中能够共同使用。这类表征被称为词袋(bag of words)(此处忽视词序)。在 fastText中也使用向量表征单词 n-gram来将局部词序考虑在内,这对很多文本分类问题来说十分重要。

举例来说:fastText能够学会“男孩”、“女孩”、“男人”、“女人”指代的是特定的性别,并且能够将这些数值存在相关文档中。然后,当某个程序在提出一个用户请求(假设是“我女友现在在儿?”),它能够马上在fastText生成的文档中进行查找并且理解用户想要问的是有关女性的问题。

2.4 FastText词向量优势

1、适合大型数据+高效的训练速度:能够训练模型“在使用标准多核CPU的情况下10分钟内处理超过10亿个词汇”,特别是与深度模型对比,fastText能将训练时间由数天缩短到几秒钟。使用一个标准多核 CPU,得到了在10分钟内训练完超过10亿词汇量模型的结果。此外, fastText还能在五分钟内将50万个句子分成超过30万个类别。
2、支持多语言表达:利用其语言形态结构,fastText能够被设计用来支持包括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以及捷克语等多种语言。它还使用了一种简单高效的纳入子字信息的方式,在用于像捷克语这样词态丰富的语言时,这种方式表现得非常好,这也证明了精心设计的字符 n-gram 特征是丰富词汇表征的重要来源。FastText的性能要比时下流行的word2vec工具明显好上不少,也比其他目前最先进的词态词汇表征要好。
3、fastText专注于文本分类,在许多标准问题上实现当下最好的表现(例如文本倾向性分析或标签预测)。
4、比word2vec更考虑了相似性,比如 fastText 的词嵌入学习能够考虑 english-born 和 british-born 之间有相同的后缀,但 word2vec 却不能。

3 FastText词向量与word2vec对比

FastText= word2vec中 cbow + h-softmax的灵活使用

灵活体现在两个方面:

模型的输出层:word2vec的输出层,对应的是每一个term,计算某term的概率最大;而fasttext的输出层对应的是 分类的label。不过不管输出层对应的是什么内容,起对应的vector都不会被保留和使用;
模型的输入层:word2vec的输出层,是 context window 内的term;而fasttext 对应的整个sentence的内容,包括term,也包括 n-gram的内容;
两者本质的不同,体现在 h-softmax的使用。
Wordvec的目的是得到词向量,该词向量 最终是在输入层得到,输出层对应的 h-softmax 也会生成一系列的向量,但最终都被抛弃,不会使用。
fasttext则充分利用了h-softmax的分类功能,遍历分类树的所有叶节点,找到概率最大的label(一个或者N个)

参考:
1、FastText:https://blog.csdn.net/sinat_26917383/article/details/54850933
2、非常推荐word2vec 中的数学原理详解:https://blog.csdn.net/itplus/article/details/37969519
3、另外,知乎上找到对Word2vec很通俗易懂的讲解:https://zhuanlan.zhihu.com/p/26306795
4、FastText:https://www.jianshu.com/p/2acc49549af6

发布了46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9 · 访问量 1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Mith7412/article/details/8853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