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_04 用科学原理告诉你如何在考场上超常发挥

  1. 引入一
    我读高三的时候,隔壁复习班有个女孩子,每次月考都稳坐第一考场的前几名。可这是她第三次读高三了,前两次也都是平时成绩名列前茅,高考发挥失利。
    我们会摇摇头,然后不痛不痒地丢出一句「心态不好」。
    每个人在考场上,都会生出得失心,得失心又衍生出对失败的恐惧,进而影响发挥,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不仅仅是考场,我们平时做事情,一旦需要围绕一个目标,需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进行检测,就失去了那种松弛、自得的态度,整个人都紧绷起来。
  2. 引入二
    如果你看书时,不为任何功利性的目的,只是纯粹地享受阅读体验,那么一切都自然而美好。
    你读得顺畅,轻轻松松啃下一本大部头。
    突然有一天,你想着,我要从书中得到并且留下一些什么,你想着怎样做笔记、怎样提高阅读速度。你一边读书,一边留出一部分注意力,反思、质疑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
    很难受,事情无法流畅地进行下去了。你进入了跟自己的博弈,在自我对话和对抗中,你没法专注地投入于事情本身。
    一旦你有了得失心,并且畏惧自己做得不好,担忧会浪费时间、带来失败的结果,你就迷失了。
  3. 关于工作记忆
    墨菲定律怎么说的来着?你越是担心某件事会发生,它就越可能发生。
    这其实也适用于我们对「考不好」的在意和担忧。话说,其实这可以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有一个用于暂时存放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记忆系统,叫做「工作记忆」
    它相当于一个中间站,容量有限,而且不可扩充。我们把所需的信息,从长期记忆中提取出来,在工作记忆中进行存储、加工,处理完毕后,得到当下问题的答案。
    工作记忆能够存储和处理的信息容量越多,意味着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但如果我们在考试时,过于担忧考试的结果,并且不时地审视自己做得怎么样,纠结自己是不是做错了,那么,会有相当一部分[工作记忆」的容量,被这些焦虑占用。
    如此一来,我们能用于答题的记忆容量,就很有限了。
  4. 如何利用工作记忆
    现在就好理解多了,既然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那么当你把一部分容量分配给自我监测时,势必会影响你的表现。
    但如果你能做到不去审查和评价自己的表现,会怎样呢?关于这一点,我自己有切身体会。虽然仅仅是个个例,但蛮有参考价值。
    我高三第三次月考之前,总分能考550分的样子。在那次考试之前,我挥霍时日,浑浑噩噩。所以,临考前我特别恐惧,觉得自己会考特别差,会被班主任骂。
    万念俱灰之下,我不再给自己设置任何期望了。考试的时候做一题是一题,虽然每道题我都觉得自己做错了,但是抱着| 反正就这样了」的念头,做完这一题,再做下一题;做下一题时,忘记上一题。
    我不管了,我不去想我是不是做错了、是不是会考得特别差
    。然后分数出来,650多分。那是我高中生活的分水岭,在那之后,我是优等生了。(注:我高中之前成绩特别好,进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班,高一高二不好好学习,成绩不好。基础好是部分原因,但肯定不是最关键的原因。)
    说来也挺好笑的,我在那次考试之前,每次考场上都慌里慌张。看到隔壁桌的同学翻页了,我还没做完呢,也要赶紧翻。考场上遇到不那么熟悉的,先给自己判死刑一我又完了 ,完全无法投入于解决问题本身。
    呐,「工作记忆的分配」 这个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我这次「莫名其妙」 的好运。
  5. 工作记忆,应用一
    写文章也是一样,你每写一句,都觉得自己写得很烂,写着这一段,想把前一段改了。
    写不下去,写不出来。
    不要去想写得好不好,按照自己的思路,写好眼前的这一句, 就可以了。
    等到一切完成的时候,你再去审视,自己哪里做得不好。
  6. 工作记忆,应用二
    如果你在跟人面对面相处的时候,总想着自己表现得是不是不够好,说的话是不是不合适,那你完了
    你整个人都没法自然了,没法自如地表达自己想说的。
    这也可以用工作记忆的分配来解释。
  7. 解决考试心理,默念
    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考试的时候,如何才能超常发挥?你要做的,是把所有的得失心和前因后果都暂时忘掉。
    不去预先给自己设置标准,而是能做到怎样就做到怎样,不在过程中因为容易而掉以轻心,或者因为困难而焦虑。

    在考场上,在你需要解决问题的一切时刻,最重要的就是,忘掉你刚刚做过的题,忘掉你之后要做的题,忘掉你考试是为了什么,忘掉你考试之后会面对什么。
    尽管去做吧,别总一步三回头地审视自己的行为。
    当你有了对自己给予评判和纠正的心,你就无法正常发挥了,连本应有的水平,都无法达到了。
    做事情的时候,不要想;做完了,再去想。
    珍惜你的工作记忆,把它们全部用在做题本身。

    其实讲到这里,关于「超常发挥」的原理,以及如何调整,已经讲完了,但我还有一个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忘记恐惧、忘记得失心,叫做「默念」,会在下节课《教你全面提升专注力,学习时不再
    走神》中做详细介绍,对「超常发挥」特别有用。
  8. 完美主义思维,痛苦
    接下来我要讲一讲,我们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和考试中的「发挥失常」是相似的,但是需要用不同的思路去解决。
    我们平时看书、做题、学习、工作,做任何事情,常常喜欢存着犹豫不决的心:
    这种方法真的对么?这么做真的没问题么?这条路不是白费功夫么?刚才做得好烂啊…
    真正做事的时间,没有监测自己的时间多。考研期间,这种完美主义思维,耗费了我的大量时间。对方法的思考和辩驳,一条条罗列在文档中,字数都快赶上笔记了。
    大家应该很熟悉上面的心路历程,特别浪费精力,而且自己很焦虑很痛苦。
  9. 喜欢不完美的开始,然后加速
    ①你有没有想过?不可能从一开始,学习方法就是完美无误的,实际上也不存在完美。在初开始时,你对这本书的了解几乎为零,你无法预测学习的内容,以及过程中会遇到的真正问题。
    ②必须接受这个事实:一开始的学习效率,必然不高。
    ③对于某一固定的学科或者领域,学习基本上是个匀加速或者变加速的过程。
    ④虽然现在的方法不够好,但它是必须经历的启动阶段。
    ⑤随着熟悉程度的提高,随着你对方法的完善,之后会加速。
  10. 接下来,如何在不影响专心学习的前提下,改善方法?如何真正地提高学习效率?
    ①学习前决定好,先用这个方法学一小时, 是专注地学一个小时。
    如果过程中觉得怎样学可能更好,或者有其他没注意到的漏洞,先记下来,一小时结束后,再思考怎么改。
    ②即使这个方法有缺陷,最多也只差5% (非准确数字,意会即可)的效率。所完成的学习任务,不会差多少。何况,即使是浪费,也只是一个小时而已。
    ③而且,你需要真正地实践1小时,才知道它到底是不是错误的,有哪些可以改进。
    ④1小时后,花2分钟总结一下经验, 对感觉不够好的方面,进行改善。
    1)有反思自己学习方法的意识,是非常好的。但是,应该在实践1小时之后,再进行反思。不但是学习成果需要测试、需要反馈,学习方法同样需要检测和完善。
    2)这是在学习和做事的过程中,如何做得更好的方法。实际上,和我前文说的,如何在考试中超常发挥的原理是一致的。
    ⑤都是减少监测自己的时间,将工作记忆运用到实际的努力之中。
  11. 总结
    ①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有一个用于暂时存放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记忆系统,叫做[工作记忆」,它的容量是有限的。考试中发挥失常,是因为你过于担忧考试结果,纠结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以至于,相当一部分工作记忆的容量被焦虑占用。而真正用于答题的记忆容量,非常有限。
    ②要想超常发挥,重要的是,考试时不去预先给自己设置标准,不去评价和思考自己做得怎么样。做完这一题,再做下一题;做下一题时,忘记上一题。
    ③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常常怀疑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占用很多的工作记忆,影响学习效率。有效的解决方法是:给自己1个小时的限定时间,尽量专注去做,如果过程中对学习方法有更好的想法,就先记下来。1小时结束后,花2分钟对学习方法进行检测和完善。
发布了53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4 · 访问量 2568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2907800/article/details/105629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