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消费浪潮下,消费金融是否会迎来新的爆发增长点?

2020年,消费金融的“开头”有点难。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全国人民不得不“宅”在家中,传统的消费旺季变得冷清。这无疑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就涉及关系国计民生的消费金融行业。

虽然疫情无情,但疫情下的消费金融却是有温度的。消费金融公司不仅慷慨解囊、捐款捐物,还推出多项抗“疫”举措,缓解一线防疫人员和受困客户的压力。

疫情下的消费金融,让我们切实体会到消费金融的温度,也感受到经历过狂欢、野蛮生长、整治风潮之后的消费金融践行着不忘初心,回归本源。

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消费需求被按下了“暂停键”,消费金融不得不面对坏账上升、业务紧缩等诸多困难。短期内,消费金融有一场“硬仗”要打,但从长远来看,消费金融依旧有无限的可能,未来的市场仍有更多的机会。

疫情“晚期”,全国消费逐渐复苏。为了帮助城市复产复工加速,央视新闻主播在电商平台上直播起来,携手网络当红主播为湖北农产品“带货”。

而在经历短期消费“暂停”后,银保监会强调,将通过消费信贷支持新型消费和消费复苏。商务部也发文称,将统筹运用信贷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个人消费。

一场全民“报复性”消费浪潮正开启,消费金融是否会迎来新的爆发增长点?面对难得的机遇,各家消费金融机构又有哪些创新型产品与风控挑战?

从国家层面看,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从个人层面看,消费金融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未来的货币折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作为金融市场的新生力量,金融科技正在深入融合到消费金融市场中,使之更加注重效率与风险的平衡。

正是这样难得的历史机会、政策红利的助推和现实旺盛需求的土壤,使消费金融成为新的蓝海,并得到了跳跃式发展和弯道超车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发展的背后,金融风险曾如影随形。

如越来越多的机构涌入消费金融领域,利用不同账期的时间差“拆东墙补西墙”,直接导致消费金融边界被泛化。

近几年,无论是关于“校园贷”“现金贷”“套路贷”的监管政策落地,还是对数据采集、应用风险的排查,亦或是对消费金融公司违规操作处罚力度的加大,监管层都采取疏堵并举等措施,旨在让消费金融回归正道,推动消费金融健康发展,行稳致远。

展望未来,消费升级的趋势并未改变,消费金融还需要继续探索和重塑。而在多元化生态日趋规范和征信体系不断成熟的过程中,消费金融未来之路也日渐清晰。

消费金融新燃点

此前有证券研报预计,2020年居民消费支出将达到43万亿元,消费金融行业每提高居民负债消费比一个百分点,即有数千亿元市场。

然而,疫情这场“灰犀牛”搅乱了原有的发展脚步。据央行数据显示,2月,以消费贷款为主的居民短期贷款减少4504亿元,创2007年有数据统计以来新低。

在瞭望消金看来,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消费贷款是消费和供给的“守护者”,对促进消费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要致富,必须先修消费金融的发展道路。

疫情防控以来,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政策举措,在满足百姓生活必需品消费同时,着力促进新兴消费。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率先指出,要着力稳定居民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

再是银保监表示,下一步将着力于推动稳定居民消费和加快释放潜在需求,如开发专属的信贷产品,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更好地通过消费信贷支持消费复苏,并释放新型消费潜力。

商务部、中国银行也联合发文强调,将“量身定做”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金融服务方案,统筹运用信贷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个人消费。

有业内人士认为,疫情对消费信贷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长期基本面利好,疫情反而是激发了消费金融的新燃点。

2020年消费金融牌照发放有所提速,成为资本市场争夺的“香饽饽”。据瞭望消金所知,小米集团、光大银行、建设银行纷纷进军消费金融行业,近期平安消金也顺利开业运营。

与此同时,消费金融牌照的优势也愈发明显,截至目前,已有多家机构通过发行消费金融类资产支持证券、金融债券等方式增资,累计发行规模已近200亿元,远超去年同期。

消费信贷创新被激活

瞭望消金发现,消费金融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黄金期,消费者对于消费金融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消费金融产品的创新性与多样性愈发凸显。

近期,各金融机构都亮出自己的“底牌”。据媒体报道,目前,六大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都针对疫情后激增的消费市场需求,推出了低息产品。

其中,工商银行的“融e借”与建设银行的“快贷”,年化利率最低能降到4.35%。相当于借1万,每天利息只要6毛钱。

城商行不敢示弱,开始“促销”消费信贷存量。年化利率创历史新低的同时,有的城商行还推出拼团活动,邀请参与贷款的人越多,利率越低。网友直呼,这样的操作相当“秀”。

头部消费金融平台的动作也不小。如马上金融“安逸花”推出全年免息活动,最高可达5万元。捷信推出特选商品0息活动,还能领取88元购物礼金,多重福利满足“羊毛党”。

虽然消费金融行业前景广阔,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消费金融机构还是压力山大。去年开始就不断有消息流出,消费信贷产品的年利率红线可能从36%降至24%。

兴业消费金融、金美信消费金融等持牌消金机构表示,收到监管口头通知,明确要求自2020年1月1日开始,将贷款产品利率调整至IRR口径年化24%以下。此外,加上罚息要控制在年化利率30%以内。

据瞭望消金所知,目前消费信贷产品的年化利率普遍在10%至36%之间,24%年利率的“红线”或将给消费金融的爆发带来些许“变数”。

消费金融行业的“变数”

随着消费金融监管逐渐成熟,新的年化红线与合规经营要求,给消费金融机构带来新的挑战,尤其是在风控难题。

近期有多位从业人员向瞭望消金“抱怨”,受疫情影响借款人还款意愿偏低,逾期人数上升明显,行业还出现了退息、投诉产业链,“每天处理用户逾期与投诉简直是精疲力尽”。

其实对于消费金融机构来说,风控无所不在,消费者、商户和场景是三个基本要素。

就拿消费者的“想不想还”与“能不能还”来说,这里面涉及到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在疫情期间更多人是“能不能还”的问题。一旦自身利益(上征信等)受到威胁,肯定会另辟蹊径(退息、投诉)。

而与商户合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营风险。若用户通过分期完成一笔交易,但还款还未结清,商户就倒闭了,对于机构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去年晋商消费金融就是频繁踩雷场景分期,导致全年净利润负增长。

最后是场景的风险,主要还是判断贷款是否真的被用于法定范围内的消费环境之中。“2019年被罚最多”的华融消费金融,正是因为“消费贷款用途不合规”,“违反审慎经营原则、形成重大风险”,被罚款了65万元。

在低年化红线与风控技术的博弈之下,机构不良率也将成为焦点。而消费用户的授权,商户合作的筛选,及真实消费场景的审核,将是消费金融爆发点来临时,机构会面临的最基本的“变数”。

发布了25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2 · 访问量 2745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atushuo/article/details/10551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