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我的最佳方法:复盘

       前言:复盘,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公司成长最快且最重要的方法,如果没有复盘的意识,那么你可能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还自我感觉良好,这是个人成长最致命的错误。  在生活中,你可能会看到两种人,一种隔了段时间没见,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为人处世上,各个方面都有快速的进步,而另一种人,还是老样子。  其实这就是有没有做复盘的区别。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讲讲,如何做个人的自我复盘。 
        一、何为复盘 在讲如何做之前,我们先谈谈,什么是复盘。  其实最初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也就是我们小学肯定背过的《论语》当中就有相关记述。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就是一个最最简单的并不完善的模型,也称作反思。在今天来看,反思只是整个复盘行动中的一个小点。  而真正让“复盘”一词带入大家眼中的,其实是一个围棋术语,也叫“复局”。  一般是指在对局完成之后,复演该盘旗的记录,检查招法的优劣得失,加深印象,避免下次下棋的时候陷入同样的套路,同时提高自己的办法。  后来这个方法被首先带入金融业、证券市场,分析师们用以分析每日股票市场走向,判断市场规律。接着就向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甚至是个人扩散。  那么,我们现在所谓的“复盘”,究竟指的是什么?  这里不讲什么高深理论,说白了,就是在事后,对过去所做的事进行回顾、反思、总结、推演。  注意,这里有一个词:“推演”。这是复盘与传统反思总结不同的一点,是一种升级版。  一般在推演的过程中,我们会找出所做事情的关键点,对各种可能性进行深刻的模拟与探讨,更看重的一点是代入感和大局观,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自己进行剖析。  用柳传志先生的话,是这么说的:  做一件事情,失败或成功,重新演练一遍。大到战略,小到具体问题,原来目标是什么,当时怎么做,边界条件是什么,回过头做完了看,做的正确不正确,边界条件是否有变化,要重新演练一遍。  与总结的不同之处在于,总结是对上一阶段的回顾和归纳,而复盘,是一种目标驱动型的学习,有很清晰的目的性和结构,是一种演练。  这种方法不单可以用在自己身上,也可以用在别人身上。  我们可以复盘别人所做过的事,来获取别人的经验,而不用自己去试一遍,也可以把自己当成别人来审视,因此,这是一种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的方法途径。         
        二、复盘的四个主要步骤 那么,该如何做复盘呢?  这里介绍一种广为人知的方法,也就是GRAI复盘法。  即按照时间线,将复盘细节分为四个步骤进行推演 ——
        G(goal 目标定位)
        R(result 结果检验)
        A(analysis 原因分析)
        I(insight 规律总结)
        接下来我将用自身经验做一个示范。  
        G目标定位 复盘的时候,要问清楚,当初自己做这样一件事的目标是什么。  而对于比较复杂的事,可以分解为几个小目标。  比方说,我对自己的账号在今日头条的发展做个复盘,那么目标就是半年内成为今日头条职场领域的头部账号。  这个目标也挺大的吧,所以呢,需要拆分为几个小目标:增大高质文章数、青云计划拿奖数、微头条发文数、涨粉数、付费专栏读者数。  你看,一个大目标分为5个小目标,大目标是成为头部账号,而要达到大目标则必须完成5个小目标。    目标拆解|图:言念  这样拆分开来是不是很清晰,复盘就可以围绕这5个小目标逐个进行分析,不至于手足无措,把自己弄晕了。  
        R结果检验 把目标弄清晰之后,接着我们就进入结果检验。  结果的检验是以目标为基础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比较自己目前所做的与目标有何差距,列出做的好地方与不足之处。  上面我们说,我的目标是半年内成为头条的头部账号。那么,现在我才做了一个月,也就是总时间的1/6。  如果我的目标是以时间线为主线分小目标进行的(比如说,第一个月完成什么,第二个月完成什么......),那么这时候就只需按照时间线进行比较。  但在我的这个目标当中,小目标并不是以时间线进行衡量的,那应该怎么办?  到了这里,聪明的你一定看出什么问题来了。  对,也就是我上面所做的目标,还不够清晰,没有考虑时间线!  因此到了这里,就发现了一个问题:目标不够清晰。之前以为的清晰是自以为的清晰。  你看,这就是复盘的一个好处,在后面的一步可以发现前面一步的问题。  因此,我们现在修改一下目标,因为上面的小目标都是可以用数量衡量的,那么我们可以把目标设定为:在一个月内完成多少数量的增长。比方说,我们这个月的目标是文章5篇,拿奖5个,微头条10篇,涨粉1000,付费专栏在最后两个月内开启。  这时候就可以进行结果检验了。    结果检验|图:言念  结果呢,一目了然。没有完成任务。  那有没有哪些亮点,当然有。就是有一篇文章质量特高,达到了1/3的收藏数据,涨了很多粉。  对于没有完成的任务怎么办?不用慌,接着进入原因分析阶段。
        A原因分析 做原因分析的时候,需要分为主客观因素,分析事情成功和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来,继续按照上面的例子来讲。  上面我们说到,有一个成功就是拿青云奖的那篇文章质量特别高。    青云奖文章数据  高到什么程度呢?收藏量是阅读量的1/3,转发量是阅读量的1/10。对于干货文章来讲,这个数据是非常成功的,可以排在整个头条体系中,干货文章的前部了。  那么,这篇文章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质量高,写这篇文章足足用了我两天的时间,根据我以往的经验,结合查阅了十几万字的资料,浓缩为精华。而大家都喜欢读高质量文章,所以这是客观原因。  那主观原因是什么?其实也就是文章的结构安排,语句安排等技巧性的东西,哪些技巧用得好了,下次继续用,这就是分析主观原因的好处。  当然,我们的分析不仅仅是这么简单,需要更深层次的,包括心理、技巧、时间等各方面的因素,这里只是做个示范,就不详述了。  接着分析一下失败的地方。  肉眼可见,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发文数量不足。是的,我才发了一篇文章和5条微头条,客观原因是没时间,主观原因是懒惰。(深层次的分析需要相关专业知识,这个分析只是简化版,做个示范,重要的是学习思维)  到了这里,我们的原因分析基本完毕。接着进入最后一个步骤。  I 规律总结 规律总结,就是总结我们上面分析原因得出的结论,有什么规律,需要实施哪些新举措,继续哪些措施,叫停哪些项目。  如上面所说,我们分析出了文章成功的因素,那么这时候就要把成功的因素列出来,结合后台的数据,写一篇分析文档,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使用相同的因素和规律,看看是否具有普适性。  如果具有普适性,后面我们的所有操作都可以按照这个规律来,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而对于失败,我的原因就是没时间和懒惰,宁愿躺着刷剧也不愿动笔。那么新的举措就是规划一下时间,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鞭策自己,减少娱乐时间。  一句话总结,就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改进,突破原有的思维羁绊,推动进一步发展。  到了这里,我们的第四步就做好了。  那么,做完这四步复盘的步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不是,为了保证科学性,还要进行最后一步,也就是进行可靠性判断。
        三、可靠性判断 在上一步的规律总结中,我们得出了一定的结论。结论是有了,但如果结论是错误的,而我们自以为正确,那么后续的行动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做可靠性判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接下来就来讲讲,如何判断结论是否可靠,分为三个点进行。  结论落脚点是否发生在偶然事件上? 这里我们一定要记住两句话:  当一个复盘的结果是落脚在偶然因素上的时候,那么这个结果一定是错误的。  复盘没有进入到逻辑层面,没经过逻辑验证,结果一定不可信。  生活中的偶然因素特别多,比方说,你买彩票中奖了,这就是一个偶然因素。如果你自己复盘自己的中奖经历,那么就是建立在偶然因素上的推演,无论结果是什么,一定不可信。  复盘结论是指向事还是指向人? 别忘了,复盘就是为了总结客观规律,在这个过程中,人是变量。  如果指向事,那么所得出的规律正确的可能性则更高。因为复盘的结论是从事物的本质去理解分析。  怎么理解?还是打个例子。  比方说,你复盘拼多多这个企业的成功因素。如果你的结论偏向于,是因为拼多多的创始人很厉害而成功,那么就是指向于人。如果你的结论偏向于,是因为拼多多整个团队做了哪些关键的事,那么就是指向事。  你看,这两者的区别不言而喻。  是否经过交叉验证得出结论? 在司法领域里,有一个原则,叫做:“孤证不能定案”。在史学领域,也有“孤证不立,偏难概全”之说。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做出一个结论,要看多个方面的证据来推论,如果仅有一个证据,那么立论是不严谨的。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交叉验证”,从多件事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证明同一个结论,这样得出的结果更具说服力。  还是打个例子。  延续上面我对自己账号进行分析的例子,如果仅通过一篇文章的数据,就得出一些方法技巧,那么这时候的结果可信吗?答案很显然,并不。如果通过接下来的多篇文章,加上其它账号的多篇文章,共同得出结论,那么这个结论就经过了交叉验证,这时候你觉得呢?  
        写在最后 最后总结一下,整篇文章我们讲了,什么是复盘,怎样做复盘,怎样判断复盘得出的结果。你记住了吗?  这些都是方法论。方法论有了,接下来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里提一个建议,不要看了一篇方法论,收藏之后就抛之脑后。  我更希望我的读者,能够建立长期的复盘意识,拒绝三分钟热度,这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够收到复盘的效果。在不断自问、剖析的过程中提升认知。  我们看那些武林高手,不都是在得到秘籍之后,苦练而成的,对不?  学会知行合一,才是复盘的现实意义。

发布了140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81 · 访问量 4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gsjthxy/article/details/10411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