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排期的深坑

为什么要有排期?

需求被计划以后, 需要产出合理的排期。其实个人也不喜欢排期这回事情,需求做就行了,要啥排期?要!

  1. 排期是对工作量的评估,是对资源的消耗的评估——相关人员、场地、时间都是资源。乃至个人项目,自娱自乐的需求,个人的时间不也是一种资源吗?
  2. 需求设计需要考虑排期。需求阶段就应该开始考虑排期,这样能有完整的思考脉络,需求设计方在设计的时候同事考虑排期,这样也没有人员切换和交流导致的损耗。
  3. 排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一部分。项目管理的时候,往往排期和延期比对,是一个项目施工进度的很好的参照物,也是人员分配和调度的重要指标。
  4. 排期是各方预期的一种校验。往往是有了排期,才方便去往上汇报,调拨资源。有了排期,才方便和团队成员同步整个项目的整体进度和相关点。有了排期,才方便和BOSS探讨整个项目是如何落地的合适会落地。

排期的合理评估

  1. 依赖设计,依赖TODO拆分。良好的需求设计,思路清晰的交互图,功能边界明细的TODO,基于TODO去拆分时间,划分排期和里程碑,是一种非常顺畅的方法论。
  2. 依赖资源是否到位和合理分配?
    • 钱。
      • 比如软件工程,人到位,开始干活就行? 但是即使是软件工程除人力以外,依然要考虑成本。服务器要钱?购买的云服务也需要钱,如果这种资源不在前期就搞定。领导抽筋的脸色和财务仇恨的表情就是必然会遇到的。
      • 话说不用考虑钱的因素的团队还是令人羡慕的 —— 比如没有遇到服务器没申请下来的窘迫。
      • 人员是一种高级的“耗材”。
      • 项目启动时,人员是否要到位?
      • 项目管理时,人员是否被合理利用?
      • 是否存在需求理解不清楚导致返工?
      • 当然还有更多因素,这都需要考虑。。。。。。
  3. 团队人员能力的考验。
    • 不是所有人适合干所有的事情——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为了让A同学来熟悉一下B模块,那时间BUFFER需要给够,必要的关注和介入需要持续更新。
    • 各种功能时间评估的时候,需要考虑投入不同的人力,
    • 所需要的时间也是不一致的。部分人员因为需求理解、施工能力导致的产出质量问题——返工,修复,重构,都需求考虑进去。
    • 所以这是一个经验问题,也是一个管理问题。
  4. 各方预期是否对齐?
    • 要告知团队成员,我们大概多久能做完,多久能出一个里程碑,有目的有方向的去做事情,不要让排期永远留在一个人脑中。
    • 明确告知需要告知的各级BOSS,这个项目多久能落地;需要多少资源。重要的是不要让BOSS有明确过于超过预期的“期待”。

排期与落地 —— 常常遇到一些问题

  1. 排期和各方人员同步不到位。排期需要定期的同步,尽可能的同步到各方。明确哪方面延期的,什么问题,是否需要介入。
  2. 依赖资源还是出问题了。
    • 依赖的资源是否有deadline点 —— 当前资源是否会导致其他任务等待?
    • 及时争取外部介入,解决该问题。
  3. 突发事件
    •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真没有太多通用的方法论,依赖个人经验?

      本人也只能根据主次、得失来解决问题

落地前想不到的 - 现实永远比计划的要魔幻,我们需要平常心。

  1. 排期被调整?及时各方预期对清楚了,往往你排期晚上报,依然会被压缩到一个固定的时间点。压缩排期, 国庆献礼的事情永远在循环上演。。。
  2. 需求被PK。 施工到一半,遇到插入一个项目,说的各种重要,各种来拉人拉资源,把当前项目的整个计划打乱的一塌糊涂?
  3. 高级玩法:并行需求和抢占式资源。 多个项目,多个虚拟团队,互相交叉依赖,从排期到人力资源各种冲突。在项目管理中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设计模式?Perfect!

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平常心, 平常心!

拥抱变化和拒绝变化

  1. 多方交流,解决分歧。多多交流,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如何解决,都是聊出来的。
  2. 定时同步,获取支持。定时同步排期和遇到的问题,及时对齐BOSS的预期,及时争取BOSS的支持。
  3. 据理力争解决排期。不是所有插入的事情都是高优的事情,处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有些时候需要争一争!
  4. 战场泥潭。一团泥潭中的螃蟹都在挣扎。有时出现消极面对的情况,也会出现旁观者清的情况。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多看少说。

写在最后

即使如此,我们还是需要排期。争取以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也要结合现状调整方法论。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xnightsky/p/12441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