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学前端

第一天: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做前端?

浏览

一开始提供了一系列的网页,欣赏别人写的好看的页面,不知道为啥,打开这些网页有些好慢。下面附上链接:

编码

因为有一些实践经验,所以就不实践了。

阅读

阅读笔记1.

  • 浏览器和服务器交流,服务器和数据库交流
  • HTML:简单来说就是标记语言。具体的百度吧。
  • CSS:用来写样式的语言。
  • HTML5:新标准。有很多语义化标签。
  • XHTML:HTML的近亲XML和HTML自己的杂交品种,对语法要求比较严格,并且为了兼容XML,在语法上与HTML有一些不同
  • JS和浏览器脚本:JS用来让网页能实现更多功能。浏览器脚本可以用JS来写,但不一定要用JS来写。
  • web server和web services:web server提供web services和提供缓存,平衡负载。常见的县城的web server有开源的Apache、Nginx和微软的IIS,也可以用一些工具(比如Node.js)自己定制一个。
  • 服务器脚本:服务器那边的代码。能让没登陆和登录之后看到的东西不一样,登录之后每个人看到的导航栏的用户信息都不一样。服务器脚本可以对不同的状态,生成不同的页面,交给Web Server返回给浏览器。PHP就是一种常用的用来写服务器脚本的语言,其实只要能拿来写大家传输数据的通用接口(CGI)的语言都可以用来写服务器脚本。
  • 一个普通网站访问的过程:
    • 用户操作浏览器访问,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一个HTTP请求;
    • 服务器接收到HTTP请求,Web Server进行相应的初步处理,使用服务器脚本生成页面;
    • 服务器脚本(利用Web Framework)调用本地和客户端传来的数据,生成页面;
    • Web Server将生成的页面作为HTTP响应的body,根据不同的处理结果生成HTTP header,发回客户端;
    • 客户端(浏览器)接收到HTTP响应,通常第一个请求得到的HTTP响应的body里是HTML代码,于是对HTML代码开始解析;
    • 解析过程中遇到引用的服务器上的资源(额外的CSS、JS代码、图片、音视频、附件等),再向Web Server发送请求,Web Server找到对应的文件,发送回来;
    • 浏览器解析HTML包含的内容,用得到的CSS代码进行外观上的进一步渲染,JS代码也可能会对外观进行一定的处理;
    • 用户与页面交互(点击,悬停等等)时,JS代码对此作出一定的反应,添加特效与动画;
    • 交互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想服务器索取或提交额外的数据(局部的刷星,类似微博的新消息通知),一般不是跳转就是通过JS代码(响应某个动作或者定时)向Web Server发送请求,Web Server再用服务器脚本进行处理(生成资源or写入数据之类的),把资源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用得到的资源来实现动态效果或其他改变。
  • xml/json:xml是可拓展标记语言,通常用于传输和储存数据,相似的还有json
  • AJAX:实现了自动更新需要刷新的数据的效果

读书笔记2.

  • HTML标签对大小写不敏感
  • alt:替换文本属性,在浏览器无法载入图像时,替换文本属性告诉读者他们失去的信息。

总结

  • Date:2018/4/24 22:18:11
  • 今天基本是在复习以前看过的东西吧,基本就是了解一下这门课的基本流程,唯一看到的比较新的东西就是一开始提供的那些好看的网页,因为等会还要复习我的软件测试,所以没能认真看看别人制作的网页,基本都是走马观花,在有空的时候要好好看看,还有提供的阅读要在五一前回顾一下(之前也看过),当是一种复习吧。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hualala_32/article/details/8007192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