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中"说到做不到"的个人分析

  1. 最近有空,回首思考一下自己曾经做过的项目,发现普遍存在几个现象(1)前面给客户承诺的里程碑,一开始还可以达到,从第二个里程碑开始就明显感觉吃力(2)吃力意味着进度有delay,那么加班也随之而来(3)面对客户,只能不停地道歉,然后继续拼命加班(4)当客户有需求变更的时候,我报的时间是“把自己预估的时间*2”,客户听完马上觉得时间太久,给你砍掉1/3。最终,公司觉得派经验丰富的我进度上肯定没问题,客户觉得你经历过这么多项目,难道都是这么一直延期的吗?
  2. 首先,我是一个有着4年开发经验的技术人员,遇到两三个人就能完成的小项目时,就像模像样的成为了项目经理。可能是作为技术人员太久了,当第一个项目出现上述现象时,我认为“应该是某个模块的设计上,没有给客户讲清楚,使得客户认为它很简单”,或者当时应该时候某种框架提高测试效率,等诸如此类,永远围绕技术开发相关在寻找问题。现在,我认识到这种反思方式是狭隘的,因为我发现有更多非技术原因。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个突破,超越技术情结,考虑问题会更完整一些。
  3. 接下来,我想分析一下这些现象。这些现象用一句话描述就是"到点完不成任务",就是不靠谱。因为,客户认为我们没有比客户更加了解这个项目。但凡是个客户,都希望遇到一个对项目特别懂的人。这样一方面项目可以做好,另一方面还可以跟你学习,一举两得。反过来,客户要教我怎么做项目,客户要盯着我的进度,某种程度上客户投入的时间更多。从“是否如期完成任务”这个结果可以说明我是不靠谱的。后面加班也好,加人也好,目标都是要如期完成任务,以证明自己是靠谱的。
  4. 如何如期完成任务?任务的内容是客户的需求,任务的时间点是我们自己评估的。但是,为什么没有如期完成呢?因为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比预期的复杂,或者工作量比较多,而且这个似乎是普遍现象。所以,一开始仅有一个里程碑时delay1天,后面的里程碑delay越来越多,因为这个delay是累计的。所以,问题是任务的时间点没有估算好。当然,暂时不考虑团队小伙伴中间的变更等情况。
  5. 如何科学的估算时间呢?通常,我们会把整个系统拆分为多个模块,针对每个模块再评估时间,然后累计起来就是项目工期。多次的实际情况,我发现几个现象(1)技术人员评估时间总是会比较乐观(2)评估时间都是拍脑袋的(3)小事情叫雷厉风行,大事情拍脑袋叫不靠谱。之前我计算时间的粒度是模块。一个模块的开发时间,可能是3天也可能是1周,甚至是2周,这种不确定性还是比较大的。想要科学估算,就应该把模块进行再次分解,直到模块中的每个任务最小单元的任务都明确为止,工时控制在1天以内。这样把所有的任务工时累计起来,就是任务的工期。甚至根据模块(功能)的优先级等可以排出项目的里程碑。
  6. 正确估算时间的意义。(1)工期谈判中作为支持。但凡客户从心底会认为供应商会给自己留余量,工期是有压缩空间的。所以一开始报工期,客户一定会砍掉一些。这时候,明确的工作分解和时间安排就是我们的支持。一方面,客户会发现我们做事情非常细致,给出的时间是科学的;另一方面,客户面对这个科学的时间,也会调低自己的预期,做出正确的决策(到底是延长工期,还是取消部分功能)(2)项目变更中作为支持。但凡是个项目,都会多少有些变更,这个变更也是有工期谈判的。最终结果,要就变更跟客户达成一致。这种情况下,里程碑延期是正常的。如果不能延期,至少是可以给公司正确利益的。曾经的我,作为项目整理,面对变更是这样的。首先,由于前期的delay,我不得不拼命加班和拼命道歉。当出现变更时,我通常不经意间欣然接受了,因为有变更那么延期就有些理所当然(在心理上,给自己的延期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理由)。但是要知道我没有给客户一个合理的预期,而且变更只会让项目延期更多。客户虽然眼下买账,但是延期带来的焦虑感会慢慢蔓延,客户的预期是"拜托后面的里程碑不要delay"。但是这显然不可能,项目后期,客户越来越焦虑无形之中会加大对项目的干预。据我观察,他们干预的越多,对项目的预期就会越高,我们延期越多。最后,客户只能用“不靠谱”来评价我这个项目经理。对公司而言,为什么一开始不能合理评估呢?后面可能还有其他的项目会被影响,又是一轮恶性循环。时间是最贵的资产,作为项目经理要尤其敏感。
  7. 总结一下,我的问题在于没能正确估算时间。在每个要求报时间的地方都需要做的细致一些,而且要详细的记录下来。不断的实践之后,相信我能做到"说到做到",变得靠谱一些。
发布了7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0 · 访问量 2775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laizhixing007/article/details/80144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