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 数据通信
  2. 资源共享
  3. 增加可靠性
  4. 增高系统处理能力

网络协议与标准:

  1. 协议:等同于规则,网络节点间的通信使用各种协议作为通信”规则”

协议的三个要素: 语法 语义  同步

语法: 数据的结构和形式,是数据传输的先后顺序

语义:语义是每一部分的含义,定义数据的每一部分该如何解释

同步:指数据何时发送以及数据的发送频率.

常见协议: TCP  UDP  ICMP

  1. 标准

我们可以将网络通信的协议理解为”方言”,而将标准理解为”普通话”。

二进制和十进制的相互转换

对照表法: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9557279 查看本文章

128  64  32  16  8  4  2  1

226转换为2进制则为

 1    1   1   0   0  0  1  0

IP地址的分类

A类地址: 1.0.0.0 - 126.255.255.255

A类地址私有地址: 127.0.0.0/8

B类地址:128.0.0.0 - 191.255.255.255

B类地址私有地址:172.16.0.0-172.31.255.255

C类地址:192.0.0.0-223.255.255.255

C类地址私有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

D类地址

一般作为组播地址

E类地址

一般科研使用

二、计算机的网络参考模型

常见模型:

OSI的七层网络模型:

应用层;提供计算机和用户交互的接口

表示层:将数据进行压缩、表示

会话层:管理数据通信过程中的建立、中止会话

传输层:传输数据并实现流量的控制和差错校验[定义通讯协议]

 

网络层:建立逻辑寻址,实现网络地址之间的路径通信

数据链路层:物理寻址,同时将原始比特流变为逻辑传输线路

物理层:机械,电子,定时接口通信信道上的原始比特流传输.

注意:7层模型,从上往下 越来越不接近人机交互

 

TCP/IP模型4层架构:

应用层

传输层

互连网络层

网络接口层

 

TCP/IP模型5层架构: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三、网络传输介质(物理层)

作用: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怎么做网线  认识基本网络布线知识

水晶头的排线顺序

T568A: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T568B: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铜线的信号收发:

网线的1橙白和2橙是负责发送数据,3绿白和6绿是负责接收数据的,4578闲置

 

记忆方法:T568A:   从左向右   绿蓝橙棕   浅色在前  三五互换  

         T568B:   从左向右   橙蓝绿棕   浅色在前  三五互换

四、交换机原理和配置(数据链路层)

二层主要讨论mac的构成

MAC: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媒介介入控制地址】

MAC地址是全球唯一,烧录在计算机的网卡上

MAC:48 个bits,前24个bits代表‘供应商标识’通常分成六段,用16进制表示

交换机的基本命令:

Switch> 用户模式【权限少】

Switch# enable登陆到特权模式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nterface f0/1 进入接口模式

Switch(config-if)#shutdown 将接口进行down掉

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 将接口进行up

Switch(config-if)#exit 退出当前模式

Switch(config-if)#end 直接退出到特权模式

Switch(config)#ctrl+c 直接退出到特权模式

基本的命 使用命令帮助  ?

MAC地址表   : MAC地址 和 交换机接口的对应关系

 

五、网络层协议和应用

功能:定义了基于IP协议的逻辑地址

选择数据通过网络的最佳路径

 链接不同的媒介类型

ARP表: IP 和 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路由表:网段 路由器接口的对应关系

IP包的格式;

 


标识符(Identifier:长度16比特。该字段和FlagsFragment Offest字段联合使用,对较大的上层数据包进行分段(fragment)操作。路由器将一个包拆分后,所有拆分开的小包被标记相同的值,以便目的端设备能够区分哪个包属于被拆分开的包的一部分。

标记(Flags:长度3比特。该字段第一位不使用。第二位是DFDon't Fragment)位,DF位设为1时表明路由器不能对该上层数据包分段。如果一个上层数据包无法在不分段的情况下进行转发,则路由器会丢弃该上层数据包并返回一个错误信息。第三位是MFMore Fragments)位,当路由器对一个上层数据包分段,则路由器会在除了最后一个分段的IP包的包头中将MF位设为1

片偏移(Fragment Offset:长度13比特。表示该IP包在该组分片包中位置,接收端靠此来组装还原IP包。

生存时间(TTL:长度8比特。当IP包进行传送时,先会对该字段赋予某个特定的值。当IP包经过每一个沿途的路由器的时候,每个沿途的路由器会将IP包的TTL值减少1。如果TTL减少为0,则该IP包会被丢弃。这个字段可以防止由于路由环路而导致IP包在网络中不停被转发。

 

ICMP协议

ICMP采取错误侦测与回馈机制”,通过IP数据包封装,用来发送错误和控制消息.其目的是使管理员能够掌握网络的连通状况.

 

ICMP的使用:

Ping命令语法:

Ping [-t] [-l 字节数] [-a] [-i] IP_Address | target_name\

 

ARP协议

在局域网中,交换机通过MAC地址进行通信,要获得目的主机的MAC地址就需要使用ARP协议将目的IP地址.

ARP表: IP 和 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ARP攻击与ARP欺骗的原理

 

 

 

 

六、静态路由原理与配置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路由器(router)是互联网的枢纽,是连接英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数据。
作用在OSI模型的第三层,提供了路由转发两种重要机制

路由:路由器控制层面的工作,决定数据包从来源端到目的端所经过的路由路径(host到host至今的最佳传输路径)

 

什么是路由表?

 

 

路由表的形成

A、自我学习[默认]路由器的直连链路是可以自主学习路由条目[C-connected]

B、管理员配置

静态路由协议:

默认路由;当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找不到目标网络的路由条目时,路由器把请求转发到默认路由接口

重点:在数据包转发的过程中,源.目的的ip不变,变的仅仅是MAC地址

静态路由的特点:

A.手动配置 且路由是单向

B.缺乏灵活性且不能实现路径选择[浮动路由]

添加路由表语法:

ip route  接收IP流量网段  掩码  转发到IP或接口

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g0/0

 

七、vlan  与 三层交换

Vlan的作用:

A 物理分割

  将不同的终端划分到不同的VLAN中

B 逻辑分割

vlan如何增强网络的安全性:

A 可以实现广播域的隔离

B 逻辑上实现网络的分裂

vlan的种类:

A 静态vlan

  基于port进行vlan的划分

B 动态vlan

  基于mac地址进行vlan的划分

设备管理:

vlan 1 :是cisco的默认管理vlan,用户可以使用管理vlan对设备进行管理 且不能删除

2-1001:可供用户使用的vlan

1002-1005:用于fddi可令牌环网

1006-1024:也被用于系统使用

1025-4094:用于扩展

静态vlan的配置:

A 如何创建vlan

 a 方法一:

       AS_SW1#vlan database

       AS_SW1(vlan)#vlan NUM

 b 方法二:

       AS_SW1(config)#vlan NUM

===============================

B 如何删除vlan

方法一:AS_SW1#vlan database

            AS_SW1(vlan)#no vlan NUM

方法二:AS_SW1(config)#no vlan NUM

C 如何对vlan进行改名

a 方法一:

 AS_SW1(config)#vlan NUM

 AS_SW1(config-vlan)#name Name

b 方法二:

 AS_SW1(vlan)#vlan 88 name caiwu

==========================

D:对vlan于vlan之间如何实现隔离

通过静态vlan的划分,实现网络的隔离:

AS_SW1(config-if)#inf f0/3

AS_SW1(config-if)#swithport mode access//定义当前接口为二层设备

AS_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3

进入接口并将接口划分到不同的vlan中去

查看vlan信息:

AS_SW1#show vlan brief

AS_SW1#show vlan name caiwu  //通过名称查看vlan信息

AS_SW1#show vlan id NUM //查看具体vlan信息

 

注意:默认情况下,所有端口都存在于vlan 1 中

将批量端口导入同一个vlan中:

AS_SW1(config-if-range)#int rang f0/1 -5

 

 

trunk,一般用于传输节点与节点之间相连

作用:支持不同vlan之间的同时传输[可以承载多vlan的通信]

注意:加入tag的封装过程中,有两种封装格式:实现中继的两种方式

A isl封装 [Cisco公司私有研发的协议]

B 802.1q[行业公有协议]

在中继链路中is1和802.1q的区别:

A isl 加入了多个30个字节,其中前26个加在头部,而后4个加载数据帧的尾部

B 802.1q在SA和DA之间加入4个字节的802.1q 的tag,到达对方的传输节点必须拆帧

vlan访问的方法:

A、路由[单臂路由]

单臂路由:引入一个'子接口'的概念

子接口:仅仅是逻辑上存在,实际上并不存在,可以用来实现网关数据的转发:

R1(config)#int FastEtherenet 0/0.10

R1(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 1Q 10

R1(config-subif)#ip address 10.1.1.254 255.255.255.0

注意:所有子接口都依赖物理接口于的ip或者down

B、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机

具有二层switch的转发功能又有三层路由器的路由功能

注意:默认不具有转发功能 需要在命令行中输入

ip routing 打开网络转发功能

并且 三层交换机的接口默认为二层接口! 不可配置IP 如需更改为三层接口则

no switchport

八、生成树协议STP

交换网络环路的产生;

 

 

STP简介:

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树协议)就是用来把一个环形的结构改变成一个树形的结构.STP协议就是将物理上存在环路的网络,通过一种算法,在逻辑上阻塞一些端口,来生成一个逻辑上的树形结构

 

生成树算法及验证:

  1. 生成树算法

(1) 选择根网桥

(2)选择根端口

(3)选择指定端口

 

(1) 选择根网桥

选择根网桥的依据是网桥ID,优先级,mac地址大小

网桥的优先级是用于衡量网桥在生成树算法中优先级的十进制数

(2) 选择根端口

选择了根网桥之后,网络中的每台交换机必须和根网桥建立某种关联

选择根端口依据:

到根网桥路径成本最低的端口

直连的网桥ID最小

端口最小

(3) 选择指定端口

选择完根网桥和每台交换机的根端口后,一个树形结构就已经初步形成,但是 所有的线路仍然连在一起,并可能都处于活动状态,最后依旧形成环路

选择指定端口一句:

根路径成本较低

所在的交换机的网桥ID值较小

端口ID值较小

 

九、热备份路由选择协议HSRP

HSRP:Hot standby Router Protocol [热备份路由协议]

作用:基于IP地址由于在数据包转发过程中,容易引起单点故障

注意:HSRP是cisco的私有协议 对应的公有协议:VRRP

VRRP:Virtual Router Reduancy Protocol [虚拟路由冗余协议]

HSRP的路由器角色:

活跃路由器:active router

备份路由器:standby router

虚拟路由器:承接终端网段的网关

其他路由器:不做任何数据转发相关的工作

注意:在HSRP中 到底如何确认那一台路由器实现数据的转发

通过'优先级'决定 优先级越大 越优先

 

 

工作原理:

A.备份路由器持续发送hello包 以检测active router 是否down掉

B.备份路由器每3秒发送一次hello包 当三秒hello包都没有回应

[hello-timeout=8s],则判断active router 已经down掉

C.hello是通过UDP协议的端口1985发送的组播地址:224.0.0.2

注意:hold-time默认为10s

HSRP的状态:

初始

学习

、访问控制列表

TCP 三次握手

 

A.开始建立连接 SYN值变为1

B.确认序列号 ACK变为1 序列号+1

C.传输数据

每次建立tcp连接时 必须生成几个值

sequence number:随机生成{标识当前发送的数据包}

syn:标识位[一旦tcp建立连接 其值必须为1]

Ack: 对端收到数据包后,将sequence number +1操作的结果

ACK:标识Ack确认机制是否开启

 

TCP 四次分手

 

第一次挥手:

数据传输结束以后,客户端的应用进程发出连接释放报文段,并停止发送数据,其首部:FIN=1,seq=u。

第二次挥手:

服务器端收到连接释放报文段之后,发出确认报文,其首部:ack=u+1,seq=v。此时本次连接就进入了半关闭状态,客户端不再向服务器发送数据。而服务器端仍会继续发送。

第三次挥手:

若服务器已经没有要向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其应用进程就通知服务器释放TCP连接。这个阶段服务器所发出的最后一个报文的首部应为:FIN=1,ACK=1,seq=w,ack=u+1。

第四次挥手:

客户端收到连接释放报文段之后,必须发出确认:ACK=1,seq=u+1,ack=w+1。 再经过2MSL(最长报文端寿命)后,本次TCP连接真正结束,通信双方完成了他们的告别。

acl的作用:

A、控制流量

B、匹配感兴趣流

acl是基于OSI的3.4层的流量控制工具

标准ACL:

特点:

A、序列号为:1-99 1300-1999

B、仅仅只能基于源地址进行数据流的控制[permit deny]

C、ACL的条目是从上往下依次执行[根据管理员定义ACL条目的前后]

语法:

access-list NUM {permit/deny}网络地址 反掩码

access-list NUM {permit/deny} {host/any}

 

 

 

针对于扩展ACL详解:

扩展ACL:特点:

a:可以基于源、目的ip地址、端口、协议、标志位进行数据流的控制

B:序列号:100-199

C、ACL的条目是从上往下依次执行[根据管理员定义ACL条目的前后]

扩展ACL的语法:

access-list NUM {permit/deny} 协议 {源地址 源反掩码 目的地址 目的反掩码} [操作位]

www:万维网[wrold wide website]

http->80->TCP

access-list 100 permit tcp host 10.1.1.1 host 192.168.10.1 eq 80

access-list 100 deny tcp any any

access-list 100 permit icmp host 10.1.1.1 192.168.2。0 0.0.255 echo

注意:在配置ip的扩展acl时,请尽量配置在离源地址近的路由器上进行配置

access-list 100 deny icmp 10.1.1.0 0.0.0.255 192.168.10.0

0.0.0.255

access-list 100 deny tcp host 10.1.1.1 host 192.168.10.1 eq telnet

access-list 100 permit ip any any

命名acl 通过名称去替代ACL中的序列号

语法:ip access-list {standard/extended} name

(config-ext-nacl)#

(config-ext-nacl)#deny icmp host 10.1.1.1 host 192.168.10.1 echo

(config-ext-nacl)#permit ip any any

在写ACL条目时候 尽量将重要的流量进行优先匹配

删除命名acl的指令

r1(config)#ip access-list extended deny_ping 进入命名模式

 

 

十一、网络地址转换NAT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

 

 

NAT的分类:

1、静态NAT

2、动态NAT

3、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端口复用]

 

NAT地址转换的背景:

A、节省IPv4的地址应用

B、保证了内网服务器的网络安全

C、跨网段访问

工作原理:

将源ip地址转换成目标ip地址的同网段ip地址[数据通信过程中,源、目标ip地址是不变]

静态NAT的转换特点:

A、转换条目只能1V1的转换

若有多个终端IP需要转换,则无法实现

B、使用clear ip nat translation * 命令不能删除静态NAT的转换条目

C、静态NAT无法实现端口的映射

查看NAT条目

show ip nat translations

配置步骤:

A、书写静态NAT的条目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Local IP Destination IP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Local IP interface   接口

b、将nat转换条目应用到对应的接口

ip nat inside

Ip  nat outside

 

静态路由条目转换 :

R3(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0.1.1.1 125.78.39.26

 

 

 

 

十二、IPV6

 

 

 

 

 

Pv6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联网协议6版)的缩写,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协议,其地址数量号称可以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编上一个地址。

由于IPv4最大的问题在于网络地址资源有限,严重制约了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IPv6的使用,不仅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

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IANA)在2016年已向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建议,要求新制定的国际互联网标准只支持IPv6,不再兼容IPv4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laopa/p/12404040.html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