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

我认为的换位思考就是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问题。

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设身处地、他人立场、思考问题。

下面我们就展开讨论下,给大家一些启发。


一、设身处地的“条件”

1、平等;

换位思考的第一要素就是平等。

人人生而平等,这个平等是没有年龄、性别、学识、背景等的约束。如果你是领导,对方是下属,那么请你摒弃级别差异;如果你是父母,对方是孩子,那么请你摒弃长幼分别;如果你是老师,对方是学生,那么请你摒弃师生之别。我们需要平等的对谈,这是关键,而不是凌驾于对方之上。

2、尊重;

换位思考的第二要素就是尊重。

不管对方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对方是学识渊博还是愚昧无知,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我们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只要尊重他人,我们才能换位思考。

3、倾听;

换位思考的第三要素就是倾听。

倾听就是认真、耐心、努力的听对方倾诉,而不是主动的发表意见,更不是禁止别人表达。学会倾听,并通过对方的语言、神情、动作来感受对方的意图。

4、反馈;

换位思考的第四要素就是反馈。

反馈就是要告诉对方你在听,你听懂了,你有感受。记住这种反馈绝不是替对方做决定或者给对方建议,而是引导对方让他自己说出来。

5、肯定;

换位思考的第五要素就是肯定。

如果你能从内心真正的肯定,那就代表你真正换位思考成功了。我们肯定对方的表达,肯定对方的需要,肯定对方的感受,肯定对方的意图等等。感同身受是换位思考的结果,而且这种感同身受不是自己感受你在感受对方,更是让对方受到你确实在感受他的感受。


二、他人立场的“关键”

1、对方想表达什么?

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对方想表达什么。也许对方说的未必是他真正想表达的,或者未必是他真正的意图,这时候就需要换位并从他人的立场出发,探究对方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有几个常见的方法:

方法1:搜集尽量多的背景信息。背景信息可以帮助你分析对方表达的场景及表达方式。

方法2:“察”言“观”色。察的是对方语言的关键信息,观的是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这些都可以帮助自己做判断。

方法3:阐述事实,引导激发。我们只需要听,把对方的观点和感受重复一下,同时激发和引导对方表达真正想要表达的。

2、对方到底需要什么?

每个人表达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某一些的需求。这个需求对方不一定会明说,我们需要不断挖掘,才能找到里面的答案。比如说员工反馈最近加班多,那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想要休假一段时间放松一下?想要工作压力小一点,项目正规一些?还是想要加班补贴?又或者是家庭有矛盾,情绪受到影响?又或者最近进步不大,工作不开心?这些都有可能是答案。

3、我能提供什么帮助?

站在他人立场换位思考后,明确了对方的表达,了解了对方的需要,那么第三步自然而然就是要帮助对方。我到底能提供什么帮助呢?我能帮助对方到什么程度呢?我能帮助对方解决什么问题呢?


三、思考问题的“思路”

1、找到对方想要表达的表达(把脉问诊);

找到对方想要表达的表达,就是找到对方真正想要表达的意图,提升其沟通交流的能力。

2、找到对方问题前面的问题(对症下药);

找到对方问题前面的问题,就是找到对方真正想要表达的问题,提升其刨根问底的能力。

3、找到对方解决问题的法则(根治根除);

找到对方解决问题的法则,就是帮助对方找到解决问题的法则,提升其应对难题的能力。

我们以中医治病为例,最开始医生会把脉问诊,比如说哪里不舒服、有什么感觉、多长时间了等等,通过这些信息的采集,医生剥茧抽丝、循循善诱、拨云见日,找到患者的病症(也就是想要表达的表达)。接下来基本确认症状,但是这还不够,医生还需要找到引发症状的深层次原因,之后才能对症下药(也就是找到对方问题前面的问题)。最后我们势必要根治根除,药只能解决短期问题,长期问题还需要个人解决,那就得引以为戒,从锻炼身体、饮食作息、生活习惯等各方面注意和调养(也就是找到对方解决问题的法则)。


总之,换位思考极其重要,这种思维方式在处理上下级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中非常非常有效。如果别人经常对你说“懂我”,那么你基本上已经掌握了这种思维方式。

发布了384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781 · 访问量 39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imingzim/article/details/102977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