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排中律:生存还是毁灭,只能选一个

l逻辑三大定律之三: 排中律:

两个自相矛盾的观点,一定又一个是对的,没有“都不对”这种中间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可以不表态,但是如果表态,就不能说“两个我都不同意”

比如:

我认为降价不对,这会造成品牌价值受损。但是不降价也不对,毕竟眼前的销售压力很大。。。

什么是自相矛盾的观点?

就是“降价不对”和“不降价也不对”,两个自相矛盾的观点,没有“都不对”的中间状态。

“你这个项目,不能说成功了,也不能说没成功”。 -- 要么违反了同一律,如果前后两个“成功的内涵和外延不一样”; 要么违反了排中律,如果两个“成功”是同一概念,因为不存在“成功”和“不成功”之外的中间状态。

正确的方式: “如果用赚没赚钱来衡量,我认为这个项目不算成功,因为公司亏了钱;但是从有没有成长来看, 不能说没成功,因为大家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反证法

三个步骤:

1. 反设: 反过来假设观点不成立

2. 归谬: 假设与现实不相符 / 或因为之前的假设(false),推导现在的状态 (true)

3. 存真

比如:

体仁阁年夜学士刘墉因在朝堂之上直言进谏,惹得龙颜盛怒。乾隆天子当堂做了两个“纸阄”――名曰“生死阄”。两个纸阄上分辨写着“生”跟“逝世”两个字,刘墉抽到“生阄”即可以活命,抽到“死阄”便会被处斩。实在这两张“纸阄”写的都是“死”字,这是乾隆皇帝有意难为刘墉。假如换了他人,无论抽到哪张“纸阄”,都难逃一死;而伶俐的刘墉早就猜到了这一点,他心血来潮,上前抽出一张“纸阄”,看也没看,便一口吞下肚去。剩下那张“纸阄”被当堂翻开:上面写的是“死”字。这就证实刘墉刚才吞到肚里的那张“纸阄”是“生阄”。于是,乾隆皇帝只好当堂赦免了刘墉。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Answer1215/p/12333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