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小企业困局

决战全面小康之年的伊始,新冠病毒演变成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2020一打开就进入困难模式,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不得不放缓脚步。受疫情影响,大门不出二门不跨的人们,心态也不断发生变化,从坦然处之到苦中作乐,从信心十足到焦虑不安……每一个数字的变化反映的不仅仅是疫情本身,更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一名IT从业者,数年来一直和企业打交道,深知这场灾难带给企业的影响,绝不只是由开工大吉变成居家办公那么简单,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这是一次生死存亡的考验。

几家欢乐几家愁

1月31日,餐饮连锁品牌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疫情致2万多员工待业,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3个月”。一时之间,刷爆网络。

从网络回归现实,居家办公一周,也陆陆续续和部分客户进行了沟通,此次疫情对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深远影响,很难用三两句话予以概括。

A是广东一家陶瓷生产企业,去年下半年开始,盈利能力急剧下降,甚至一度亏损。经过前期信息化咨询规划,企业预估完成信息化改造后,综合成本将降低25%,计划年后正式进行项目实施。很不幸的是,该企业的工人半数以上是湖北的,企业面临的,一方面是复工难的窘境,另一方面是高昂的固定成本,甚至还有因难以交付而产生的违约责任。综合考虑,该企业已于近日正式停产停业。

B是一家从事定制化家具生产的公司,前两天老板主动联系我做信息化咨询,原因是“有时间了”。由于公司做定制化加工,之前已通过信息化协同基本实现零库存管理;客户又多为高档别墅,特殊时期对工期延迟也能够理解;工人多为计件工资,停工时期工资成本也不高……在没有生存压力的前提下,现在更有“闲情雅致”深入研究企业信息化,也算是居家思危、未雨绸缪了。

相比A和B,C更是被“馅饼”砸中的幸运儿。这家企业生产医用口罩,疫情爆发前,口罩作为低值易耗品,销量低、利润差,几近倒闭的边缘。疫情爆发后简直一罩难求,公司不仅清光了多年的库存,春节期间依旧加班加点进行生产。对于这家即将被集团抛弃的子公司,也算是一次无法预见的回光返照。

中小企业老板“太南了”

武汉封城已经20多天,仍旧不容乐观的疫情,让中小企业的老板们如坐针毡,肆虐的疫情带来的影响正在超出他们的承受极限,西贝线下不开门还能做外卖,可是大多数行业外卖都做不了,老板们确实“太南了”!

生产停工与订单违约的矛盾。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了各种封路、隔离等防控措施,外地员工无法返岗,企业不能按时复工,或者产能大幅下降,已有订单不能如期交付,尤其是劳动密集形企业影响最为明显。

收入下降与成本上升的矛盾。疫情肆虐下,一方面企业各种商务活动、市场拓展受阻,既定的经营计划无法实施,打乱了企业阵脚,销售收入大幅下降甚至停滞;另一方面仍需正常支付延期复工的人员薪资,成本压力和损失巨增,中小企业成了“夹心饼干”。

资金短缺与需求不足的矛盾。企业无法正常运转,赖以生存的资金流变得紧张,而受疫情影响,未来数月客户整体需求也面临断崖式下降的风险,导致一些行业后续订单量及生意机会大幅下降。此前清华、北大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发现,约34%受访企业账面现金只能维持1个月,约33.1%受访企业可维持2个月,17.91%企业可维持3个月,仅有不到10%的企业现金能维持至少6个月。

当前生存与长远发展的矛盾。随着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等黑天鹅事件的增多,未来不确定性成为常态。在多重压力叠加之下,中小企业为了更好地活下去,必须在当前生存和长远发展之间做好平衡。

拿什么拯救中小企业

当下,中小企业要度过难关,

一方面利用好国家政策支持,近日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上海出台了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28条政策措施,一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二是加强专项金融信贷支持;山东省也出台了20条优惠政策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包括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减免税费负担、降低运营成本、支持企业稳岗等。

第二方面练内功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开源节流是企业恒久不变的管理法则。在开源受阻的情况下,优化企业内部流程,达到提能增效、减少跑冒滴漏、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同样是企业需要关心的重点。这是企业拼内功拼头脑的好时机,很多企业正是在艰苦环境中,才有自己革新的动力,从原有粗犷模式向精益管理模式升级。

第三方面是运用数字化工具强身健体,疫情当前,企业如何数字化转型是管理者不得不考虑的课题,通过创新业务模式,提高数字化水平,将管理者的思想通过工具固化到企业运营过程中,加快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运转速度,只有自我成长能力的提升才是中小企业最根本的竞争力。

就在贾国龙对媒体说出“贷款发工资撑不过3个月”的一周后,西贝餐饮获得了浦发银行4.3亿元的授信,其中1.2亿元已于2月7日到账,主要用于支付西贝将要发出的员工工资。

尽管当下的中小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很显然,那些善于居安思危的企业基本能够从容应对。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有理由相信,能够从这场困局中看到问题的企业同样拥有未来的发展机会。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pscloud/p/12307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