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的传奇人生


百度从几个人迅速膨胀到2000人。在这一过程中,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功不可没。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家深深打上李氏印记的企业新贵,或许需要做更多的调整。

    “不要对自己开创的公司死守着不放——这是经过很多惨痛教训才明白的道理,并不是所有打天下的人都适合坐天下。”

这句话,百度很多员工都看过或者应该看过。不知道,那些纷纷离开百度的早期创业高管是不是都认为自己不适合坐天下?这句话的出处是《硅谷商战》,是百度创始人之一李彦宏在创立百度前的著作。曾经,百度的员工人手一册《硅谷商战》。


李以章回体形式记录了上世纪90年代他在美国硅谷所见到的商战,战争的主角基本是互联网公司,包括做网页浏览器的网景、搜索引擎的infoseek、主推java技术的太阳公司,以及微软、苹果、美国在线、迪士尼等众多公司。曾经牛烘烘的网景、infoseek都败给了技术不如他们的公司。这些创始人也曾顽强地抵制被收购。

或许正是有感于老东家infoseek的陨落,每天散步经过网景大厦的李发出了打得了天下者不一定能坐天下之感叹。

百 度是李彦宏的第一份创业,这之前他在几家公司做技术开发工作。跟百度一起打天下的元老们大多是刚毕业甚至没毕业的学生,不少人连工作经验都没有。李就靠着 自己的硅谷观察心得管理着自己的公司,以自己的性格锻炼出百度文化。百度的文化打上了李彦宏深深的烙印。这些文化为百度打天下立了汗马之劳。但当百度从创 业公司走向成熟公司的时候,却显得有点不适。 


不断损害的名声

网景和太阳公司就是凭其颠覆性技术一度让微软很害怕。李曾在《硅谷商战》一书中极度渲染了两公司的技术威力。李本人在搜索方面造诣很高。现任百度首席科学家的威廉·张曾是李在infoseek的老板。当李为创业寻找天使投资时,风投曾向威廉·张打听过李彦宏的搜索技术,威廉·张答道:“世界上最牛的三个搜索人一定有Robin。”

天蝎座的李很内敛,很沉默,绝不会自称自己天下排第几,但骨子里却是极端自信的。当初甚至不把Google放在眼里。李在当时世界最牛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任技术总监时,Google的创始人还是学生,旁听过李的讲座。

李也很要强,喜欢力争第一。他曾经给梁冬描述过自己某次考试只得了第二名,与第一名只相差0.1分的故事,李描述差距的那认真神情让梁冬很是感慨。一般人可能根本不记得这细微的差距。李中学时候非常喜欢历史、地理、文学等,物理、化学成绩也不错,在文理分班时,曾很摇摆。当看到那些成绩好的劲敌们都读理,李就立刻决定报理科了。李爱竞争的心态,从中学就已见端倪。


当创立百度时,李自然把打败Google作为目标。即使现在百度在中国领先了Google,李也丝毫不松懈,不断给员工施加压力,要保证步步领先。

李也意识到技术并不是一切,市场才是最关键的。“不惜一切代价占领市场。即使这将意味着你必须免费发放你的产品,与此同时,你可以改变其中的游戏规则。”

百 度历任的高管,基本都是技术出身。百度产品在打市场时凭的是技术。可真正的市场,涉及到盈利的,却主要依赖于百度渠道代理商。有百度渠道商说:“百度的钱 都是我们为它挣的。”这也导致渠道问题不断,经常有分销商为了挣钱,不择手段欺骗客户,最终损害百度的名声。而百度自己员工在接受热线电话和用户投诉时, 态度也经常不友好,或者只是官腔般地敷衍用户,不解决任何问题。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百度客户付了钱达不到渠道商许诺的效果,就来到百度公司前抗议示 威。 


创造性的混乱

为了达到和保证“第一”,李甚至鼓励员工畅所欲言,“我说的也不一定是对的”。在百度,员工们也会公然承认Google等对手们的长处,向之学习。

“要容忍有创造性的混乱。硅谷靠的是对商业环境变化的迅速反应能力和它相对混乱的环境。这意味着团队精神、合作能力、没有官僚作风和对权威的挑战。”这是李对硅谷企业的总结。李也同样把这总结运用到百度。

早几年,这种鼓励创造的文化,让百度创造出一大批新产品,诸如百度贴吧、百度知道、排行榜等等。可这也隐藏着一些问题。百度作为一个公司,有自己的战略,有自己的产品规划,当富有创业精神的员工,对与跟公司战略不太符合的产品有极高兴趣时,该怎么办?

李 彦宏一直对内对外宣扬,百度很专注,只做搜索。其实百度走的是门户搜索战略,并非花一切精力去做所有的搜索。在百度创业初期,就有一批百度技术中高层离职 创业,去做自己更感兴趣的垂直搜索。这种个人创业精神与公司战略的冲突在百度上市后愈加凸显。上市后,一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们纷纷离开百度自行 创业。如下载工具迅雷、博客订阅平台“抓虾”、今年刚获得融资的娱乐搜索平台“酷我”等都是由百度前员工所创立。

此外,相对混乱的环境,也不是每个员工都能接受。百度上市后的急速扩张中,涌入一大批并不是很富有创业精神的员工。让每个员工都去想新点子,把点子变成产品,自然不太现实。 


媒体的误解

虽然容忍错误,但李却非常较真。

百度一员工向《英才》记者表达了他的看法:“百度是犯错误最少的公司。”

当李认定竞价排名是正确时,百度董事会却不这么看。李不顾自己生病,在电话里跟董事会据理力争,甚至将手机摔掉。

李彦宏这种追求正确的较真心态,让百度在竞争激烈的搜索市场占据了宝座。

李同样期望着外界能对百度是“正确的”。这引发了百度跟媒体的紧张关系。在早期,李彦宏认为百度是有技术的,可媒体总是认定只有Google才是技术公司。当百度推出竞价排名时,媒体说那是不公正的。当百度凭借着技术打败了Google时,媒体却又说那是因为Google页面无法访问的缘故。当百度贴吧因为超女而大火时,媒体又说小孩子的流量没什么价值。在很多媒体人眼里,无论如何百度就是家小公司,而Google是大公司,是很酷的公司,是不作恶的公司。当百度上市了,在网络股中取得最好的开盘价后,媒体不再评说百度小了,而是聚焦到多少个一夜暴富的富豪上。李不得不一次次地澄清自己的财富观。

在意媒体的评价,或许跟李的文人情结有关。李自己写过书。在美国,曾为道琼斯工作,设计过《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曾每天读《华尔街日报》。被媒体一次次的“误解”,李曾刻意躲避媒体的采访。但百度的推广活动却很多,一些活动,李不得不出席,并作演讲。离开网络不超过24小时的李,又总会在网络上看到有关自己的报道。有时,他忍不住在自己的百度个人空间,将自己的讲话稿公布出来,并申明:媒体误解了他的意思。


不善言辞,不喜说话的李甚至搬来了能说会道的梁冬,也照旧没能改善百度与媒体的关系。资深IT媒体人士洪波认为,李彦宏的性格决定了百度的性格,不是换个PR就解决问题的。洪波评论道:“在百度看来,这个世界是一个草木皆兵的世界,所有人都对百度不怀好意。无论遇到何种问题,百度的第一反应永远是,我没错,错误都是别人的。”

----------------------------------------------------------------------------------------------------------------------------------------------------------------------------------------------------------------------------------------------------------------------------------------------------------------------------------------------------------------------------------------------------------------------------------------------------------------------------------------------------------------------------------------------------------------------------------------------------------------------------------------------------------------------------------------------------------------------------------------------------------------------------------------------------------------------------------------------------------------------------------------------------------------------------------------------------------------------------------------------------------------------------------------------------------------------------------------------------------------------------------------------------------------------------------------------------------------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ongjiao1837/article/details/7951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