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普洛夫效应(花费约1min的阅读时间)

  • 简介:

巴甫洛夫定律,又叫条件反射定律。巴普洛夫(Ivan·P· Pavlov,1849年~1936年)俄罗斯和苏联生理学家,正是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创立者。巴甫洛夫通过一系列在狗身上的实验研究提出了无条件反应的概念。比如将食物放进狗嘴里时出现的唾液反应,是一种大脑反应;是存在于脊柱或者下脑中枢里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之间的一种直接连接。对比而言,条件反射,比如听到铃声或者其它在以前都是中性刺激的声音时出现唾液现象,是由条件形成过程中在大脑皮层里建立起来的新反射通道的结果。

  • 巴普洛夫效应实际上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通过一个学习过程,就是把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映的刺激同时给予,是他们彼此建立其联系,即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反应之间的联系。 

在这里我举个在学习方面的栗子:当我们遇到一个十分难的题目,或者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十分烦躁,从而导致困倦,相信这个过程,是个人都会有,归其原因就是巴普洛夫效应的形成,出现了“学习内容难——,烦躁,困倦”的反射机制。长期下来。就会出现,一旦遇到难题,大脑就会自动陷入逃避模式,进入休眠状态。解决方法:1.建立一种积极的心里暗示,大家不要小瞧心理暗示,我自己有切身的体会,威力极大;2.在困倦情况出现时主动打断:四处走走,或者听听歌。

发布了57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63 · 访问量 8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1503009/article/details/88927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