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生存之道

        外企从整体来说人际关系简单些,只要为人处事说的过去,有能力的人都能在外企过得不错。不过在外企也有一些生存之道,了解到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在职场上走的更好。


        我在外企待了十年,在几家大型跨国企业工作过,下面是我眼里的外企生存之道:


积极主动争取机会

        在欧美企业工作,如果表现的更像美国人,行事更具美国风格,那么必然会受到老板的注意,从而有更多上升的机会。道理很简单,谁都想和同自己类似的人共事,这样他会比较舒服,也会更放心。而美国风格之一就是积极,例如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观点,富有激情的演讲等等。


        我曾经在公司内部申请过一个产品经理的职位,这个职位以前从未在中国研发中心开放过,是直接汇报给老美的。我当时对这个职位非常有兴趣,虽然它比我当时的title高了一级,成功的把握并不大,但是在和经理沟通后,我还是向负责招聘的Mike发出了自己的简历。

        我当时颇有点无知无畏的精神,加上经常帮Mike确认一些产品的技术细节,实现一些客户的小需求,自认为能力和态度很令Mike满意,所以我一点压力也没有。后来Mike来北京出差,对我们这些候选人进行一对一面试,第一次面对面交谈,看到他瘦瘦高高,有些白发,和蔼可亲,活像大学里某个老教授,我一改平日里工程师的拘谨沉默,简直像“人来疯”一样兴奋。说实话,那段时间我超级喜欢美国风格的人,简单直接,不需要玩心机,没有官僚主义思想,所以面对这样一个同事时,我就表现的很健谈,不拘束,不自觉的向那种风格靠拢。


        Mike主动告诉我他的职业经历,谈到技术细节时他在白板上画图,画到下沿他竟双膝跪地接着画,很随意,讲的也很透彻生动,这些都感染了我。我也很坦诚的回答自己为什么要来面试这个职位,自己的技术能力和经历使我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后来,Mike和我谈到产品经理的难处,微小的差错便引来各方的责难,做的好却没有任何人来称赞,只能自己鼓励自己。我说我都想到了,如果一件事做的漂亮,没人夸的话我就拍拍自己的肩膀说“welldone”,自己夸奖自己,说完Mike就笑了。


        过了Mike这一关,下面要通过Mike同事们的面试,都是些资深的产品经理。据说这轮面试要在我和一位测试经理之间选一个。面完后我感觉不好,给Mike打电话,感觉他也很遗憾。他说他很看好我,他特意躲出去,不参加第二轮面试,是希望得到其它同事对候选人的评价。他说我能够把本职工作做好,同时去申请感兴趣的职位,面试时和他谈我的想法,把自己展示出去,让他对我了解更多,这些本身已经很棒。


        虽然最后我没有获得这个职位,但是这段经历却让我记忆很深。同时也认识到,等着别人来安排永远只能是被动接受,而敢想敢做,积极主动,会争取到更多机会。


表达想法


        大部分的中国工程师都很内向腼腆,与世无争,人很nice,平时不怎么表达不同意见,说的最多的就是“OK”和“Yes”。当被问到还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意见时,回答都是“NO”。


        在外企里,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缺点,老外并不认为这是美德,他会觉得你不爱沟通,没有自己的想法,对工作没有激情。有个经理说过一句话很经典:如果你总是没有意见,那以后就没有人会重视你的意见。


        曾经和美国工程师一起合作,由他们开发测试框架,我们基于这个框架,开发测试脚本,对产品进行自动化测试。表面看上去,这两部分工作是相互独立的,但实际上,我们对测试框架的依赖性很强,如果框架不稳定,会极大影响测试的工作和成果。我们立即通过邮件和会议的方式,与美国同事讨论,希望他们单独发布框架的稳定版本,而不是当时的实时更新,只下载最新的代码。


        由于中国团队刚刚组建,技术方面的权威性还没有建立,即使费劲口舌,美国同事也未采纳我们的提议。但是讨论的过程中,让他们了解了我们的想法,和对测试工作的思考和认识,也是件很好的事。


        后来我们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一次框架代码提交失误,导致中国这边负责的全部测试用例都执行失败,我们利用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再次说明框架稳定性的重要,这次美国同事二话没说,基于我们之前的提议,发布了一个框架的稳定版本,同时将框架的代码和测试脚本完全分开了。


        所以在外企,不要隐藏自己的想法,要能够贡献idea,勇于表达不同的意见,老外不会认为这是在挑战他的权威,而是欢迎不同的思想帮助他完善一个设计。如果提问时总是能问到点子上,个人见解也颇有水准,经过一段时间,你必定会成为所在领域的权威人士,别人遇到问题,会主动来征求你的意见。否则的话,如果总是没有意见,便不再有人会重视你的意见。


充分沟通

        在外企中,常常会遇到和不同地理位置的同事相互合作的情况,因为文化和性格的差异,合作中可能会出现令人非常不愉快的局面,而避免这些局面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充分沟通。


        我曾经和两位在美国的印度工程师一起工作过,我们三人共同负责一个测试框架的开发和支持工作,就是所谓的SoftwareDevelopment Engineer In Test,简称SDET。其中一位,是我们这个小团队的technicalleader,技术负责人。


        团队虽小,但是任务很繁重。既要开发新特性,解决bug,同时要支持其它的测试工程师,帮他们解决任何使用框架时遇到的问题,review所有提交的代码。我一个人,要支持北京15人的一个测试团队。


        刚开始工作时,压力非常大。产品和特性等都不熟悉,所用的开发语言也是陌生的,第一周仅仅接受了一个公开的如何使用测试框架的培训,就分配一个新特性给我来开发了。  


        虽然我是有经验的工程师,开始时也不很适应这里的工作方式:既然我属于SDETteam,应该由其它两位印度工程师来给我做入职后的培训,但是没有,他们把这项工作丢给我所支持的中国测试团队。有时候遇到困扰很久的问题,给印度工程师发邮件,也没有回复。感觉就是他们不停在丢给我任务,但是不负责入职初期的帮带。有时候遇到难题,如果中国这边也没有人能帮到我的话,就得自己硬啃了。


        这是当时的工作环境,我的直线经理很理解我,尽他所能给我支持,找来中国测试团队里,非常资深的工程师做我的导师。后来从其它同事那里了解到,这两个印度人非常的不好相处,他们本身技术能力很强,除非我的能力也被他们认可,否则日子会很难过,会有各种challenge,说做的不好。


        最后我走出了这个困境,首先是让他们看到我的工作态度,做事认真严谨,愿意去钻研问题,代码质量高;然后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在工作中去熟悉测试框架的代码,能够快速的解决bug,实现新特性,能在review别人的代码时给出很好的修改意见,逐渐的获得认可。同时,在技术之外,注重两地的沟通,以及与本地团队的沟通,消除因为地域,或者工作内容不同立场不同而导致的误解。一旦我的所做所想被人所理解,工作起来就显得顺畅许多。


        与国外同事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让他们知道我在做什么,也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一个是请假,或者培训等不能工作的情况,提前让他们知晓。第一点很重要,我要支持本地的团队,有很多突发的工作是其它人看不到的。我通过发周报,或者用即时通讯工具发消息沟通工作等方式,让他们了解我在做什么,和所面临的问题。举个例子,如果一个问题超过两天没有解决方案的时候,我会把我已经做的工作,目前面临的困难,要解决这个困难需要什么资源等,和美国同事讲清楚。这样他们可以了解我的处境,知道我都做了什么,会给我一些建议或者变通的解决方案。充分沟通是异地合作非常重要的一点,否则他们不在身边,看不到我的工作,如果长时间任务没有进展,久而久之,他们会质疑我的能力和工作效率。


        所以异地沟通,不仅仅是明确要做的任务,还要及时沟通工作状态,面临的问题,需要的资源等。同时主动去关注别的同事在做什么,他的工作计划,和面临的困难,让自己在项目方面了解更多,知道项目组近期和远期的目标,使自己的工作重心和项目组的发展目标相适应;在技术方面,多了向别人学习的机会,也能在适当时候给别人提供帮助。


        工作之外的事情,例如请假和参加培训等,我也会提前和印度leader沟通,询问他的意见。起初这些事情,都是提交给直线经理批准就可以了,但是我认为,我既然是和印度同事一起工作,出于礼貌,和便于提前安排工作的考虑,我也会将请假申请发给印度leader。如果是参加培训,则详细告知培训内容和时间,并得到他的同意。充分沟通清楚,便减少很多隔阂和误解。


        相比之下,与本地同事的沟通要容易些。为了更好的支持本地团队,我平时都会把任务排序,优先处理影响面较大的问题和重要的问题,并在周会上告知这些问题的处理进度。对于影响同事工作的任何问题,在解决之前,我会先查查有没有规避的方案能绕过问题,有的话就第一时间告知,让同事的工作不受影响。另外,对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情,或者是一些使用小窍门,我都会及时发邮件给整个群组。有时候也会利用技术讨论的时间,把工作中总结的知识和一些心得同大家分享。总之只要是能够提高整个团队效率的事情,我都会去做。


        和本地同事的充分沟通,使得我的工作能被理解,大家也都清楚我的立场,是在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效率。众人齐心之下,便没有内耗,没有工作之外的不愉快让大家分心。


        所以,不管是异地还是同地,充分沟通都能令工作更加顺畅,减少误解,并提高效率。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朱紫丢

 

职场部分,分享工作技巧,如何升职

理财部分,分享自创的炒股模型,简单有效! 分享什么是最好的投资,以及财富增长技巧

创业部分,有个人对创业的思考,以及创业idea

生活部分,有改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的技巧。育儿心得

原创真实。敬请期待。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huzidiu/article/details/5202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