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摘】未来财务会是什么样子?

        前段时间偶然在网上遇到了几个之前一起学会计的老朋友,谈起了各自的近况,有的仍然坚守在传统会计的一线,有的则转型成了财务顾问,而我却离这条路渐行渐远。当然我们也聊起了未来,那么未来财务的出路是什么呢?财务报表的形式可能会变,但是我认为财务思维的初衷是不会变的,很久之前学习了贾宁老师的一门《财务思维》课,里面有一讲也正好谈到了这个问题,在这里也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做财务的朋友有帮助。 

未来财务报告还有用吗?

让财务专家焦虑的一个大问题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财务报表,未来还有用吗? 
财务界资深教授Baruch LevGu Feng两位会计教授在2016年出了一本书:《会计终结、投资者和管理层的出路》 The End of Accounting and the Path Forward for Investors and Managers。他们做了一系列数据分析,最后出的结论是,传统会计制度即将终结了。
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我们使用的财务制度是工业时代创造的。对制造业企业来说,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资产,价值一般都比较好确定,所以企业实际拥有的资源,和财务报表中的资产是比较接近的。
1970年,在Eldon Hendriksen撰写的近600页的《会计理论》这本书中,有关无形资产的篇幅只有20页。
但是到了4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和技术时代,无形资产变成了企业最值得投资的东西
你可以通过下面这张图(图一),看到两位教授的研究成果,你会发现,在1977-2013年间,企业在有形资产上的投资速度,远远低于在无形资产上的投资速度。

[图一 企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速度 (1977-2013年)]


除了品牌、专利、技术这些传统的无形资产之外,这两年财务人员特别关注的另外一个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朋友圈”,或者叫企业的“生态网络”。
彼得蒂尔在《从0到1》这本书里提过一种重要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叫“复杂性协调”(Complex Coordination)。互联网年代,企业早已过了“单打独斗闯天下”的阶段,聪明的企业都懂得 “生态决定成败”的道理。
你每天早上醒来打开手机,习惯性地刷一遍微信,在美团上叫个早点,然后用滴滴上叫辆车去上班。
这一些列活动表面看起来好像没什么联系,但其实刚才说的这几个公司背后,都有同一个投资人,那就是腾讯。2015年,马化腾就抛出了“半条命”的说法:公司专注主营业务,其他业务通过投资交给其他更合适的团队去做,这样更能将资源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苹果也是打造生态网络的高手。你肯定知道,库克是个供应链高手,依靠苹果强大的品牌效应,他几乎统治了整个产业链。苹果只做核心业务,其他部分采取合作,比如把iPhone的生产外包给富士康,这样做不仅让苹果能够站在利润最高的业务板块,同时还可以把需要承担的重资产投入转嫁出去。


你可能会问,基于“朋友圈”和“复杂性协调”这种新的竞争力,对企业实际的财务业绩有影响吗?
事实上,这个问题是财务领域这几年的一个研究热点。研究发现,企业的“朋友圈”非常有价值,对公司财务活动也至关重要。
越是处在“朋友圈”中心位置的企业,控制优势和信息优势就越明显,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投资效率越高,未来的业绩也要比处在“朋友圈”边缘位置的企业更好。
不仅是普通企业,金融机构也是一样。Hochberg等几位教授曾经对美国的私募基金进行研究,发现处在“朋友圈”中心位置的私募机构,能够有机会接触和投资到更多好的创业企业,基金回报率也更高。
你看,“朋友圈”的价值这么大,但你能从财务报表上看到吗?
你看不到,我们说过,哪怕再有价值的资源,只要不能精准量化,会计准则目前就不允许它出现在财报里。
但是,无论会计上怎么记录无形资产,不可否认的是,投资者确实越来越看重无形资产的价值和对企业未来的影响。
Lev和Gu教授对这个问题做了研究,从下面这张图(图二)就可以看到研究结果。他们发现,在过去的20年中,传统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大概只占投资者在做决策时使用信息的5%,这个比例一直没有很大的变化,说明财务报表仍然是投资决策的一个基础。然而,非财务信息和独立第三方,也就是证券分析师的预测,在投资人决策中的比重变得越来越重要。

[图二:投资者在决策中使用的信息]


事实上,投资者不仅在对财务信息的关注点上,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斯坦福商学院Mary Barth等几位教授最近的研究发现,在60年代,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是最看重的财务指标是是利润,占财务信息比重的61.4%。
但是到了2010年左右,利润的决策相关性比重已经下降到33.6%,投资者开始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到现金、研发支出、销售收入这几个财务指标上。
你有没有发现,在无形资产时代,大家又开始走回头老路了。当利润越来越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绩效的时候,现金的信息含量又变得高了。

财务报告改革思路

那财务报告制度应该怎样升级迭代,才能更真实反映现在企业的真实情况呢?
这个问题很难,因为会计制度有它的局限性
2004年,财务准则的主要制定者,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曾经开展过一个联合项目,叫财务报表列报。提议对三张主要报表的内容和结构作重大调整。但是这个项目,后来因为来自各方的强烈反对,在2010年暂停了。
有学者提出了另外的建议,既然无形资产放入现有的报表中比较困难,那么未来除了传统的财务报表之外,应该要求公司披露另外一个报告,叫《战略资源和结果》,主要用来披露与无形资产相关的内容,比如专利、信息技术等。
因为他们相信投资者是足够聪明的,财务报告需要做到的就是充分披露,给投资者足够多的信息,让他们自己选择如何使用和判断这些信息。
虽然还不确定是不是要增加一个报告,但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确实将如何提高企业与外界沟通的效率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比如,为了让财务数据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已初步决定业绩报告中,披露一个叫“管理者业绩指标”(Management Performance Measures)的新科目。
这个要披露的业绩指标到底是什么?其实没有统一要求,企业自己定,但是这个指标必须对理解企业的财务业绩有帮助,而且你还得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个指标最能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
事实上,很多公司已经在使用其他业绩衡量指标,来反映企业的业绩信息了。
比如苹果,京东都采取了非GAAP标准,也就是说,他们在美国要求的GAAP(美国公认的会计准则)这套体系之上,又做了一些自主调整,就叫非GAAP标准。研究发现,标准普尔500公司中,88%的企业选择了报告非GAAP指标。在非GAAP指标下,企业的净利润平均提高了82%。所以有人开玩笑说,“管理者业绩指标”应该叫“管理者想要的任何业绩指标”。
这些新的财务指标对投资者来说,是更有用了呢?还是更困惑了呢?这需要时间的检验。

人工智能的影响

财务报告也许未来不会消失,但是财务人员是不是会消失?这是财务专家们焦虑的第二个问题。
前段时间BBC分析了365 种职业未来 " 被淘汰概率",排名第三的就是会计。


前两年,“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财务机器人。
财务机器人可以完成财务流程中高重复的手工操作;比如录入信息,合并数据,汇总统计; 将合规问题和审计工作实现“全查”,而不是现在的“抽查”。


谷歌前AI首席科学家李飞飞认为人工智能最大的价值,是取代重复性强,没有增值的工作,让人类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和“战略思维”层面的工作。所以AI时代,对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不再负责记录信息,而是使用信息。比如基于信息进行风险控制,财务决策,这些短期内仍然是很难取代的。未来的财务会融入到每个人的工作中。大数据和信息系统的发展让这成为了可能。

发布了1978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3821 · 访问量 1006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hongguomao/article/details/104076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