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思考笔记2—分类和同群效应带来的思考

1、什么是分类效应和同群效应

1.1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倾向于与自己行为、价值观、想法相似的人交往(分类模型)

2.1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倾向于在一个群体中,可能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信念来适应周围的人(从众效应)

2、常见的群体模型

2.1 谢林模型

谢林隔离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1建立,揭示了种族和收入隔离背后的原理。种族的隔离是由于种族歧视的存在,还是由于其他原因呢?

假设一:由于种族歧视存在,所以人都倾向于跟自己的种族人群在一起,所以形成了种族隔离

假设二:或许每个人都很乐意与其他种族相邻,但他们只是不希望自己成为极少数群体;如果他们发现与自己相同族裔的邻居在整个社区少于一定比例(例如30%),就会倾向于搬家。我们知道,这种心态并不等于种族歧视,只是非常值得理解的人之常情罢了。

谢林模型三个要素。

1、具有差距的要素(比如贫富差距、种族差距等)

2、符合差距要素的人群(比如贫富差距、种族差距的人群)

3、行为准则,人们都想要自己的周围至少有X%的邻居跟他们一样,否则他们就会搬走

结论:此后用计算机建立的演化模型进一步验证了谢林的结论:微小的个体偏好累积起来,完全可能导致极端的整体隔离。这个结论颠覆了我们对于种族歧视、种族隔离的偏见。宏观层次上发生的种族隔离、由经济收入产生的隔离或者由其他任何因素产生的隔离,可能并不是由于在微观层次上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苛刻要求造成的。微观上的动机并不一定等同于宏观上的表现。

2.2 格兰维特模型

格兰维特模型用来研究人们集体行为的意愿,比如参与政治投票、骚乱、社会集体活动等

在该模型中认为,某个个体的行动意愿取决于阀值(比如一个投票活动,个体的投票取决于其他人投票的印象,例如你会在有5个人投票后,也会进行投票),个体的活动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例如红灯的时候过斑马线,如果没人动,就不会引起闯红灯的现象,如果有一个人动身了,会发生连锁反应,导致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该模型中,阀值是受他人影响)

不能发生的集体活动(1 1 2 3  3 4  5):因为最小的投票基数是1,代表至少有一个人投票了,我才会进行投票,所以该集体活动不能发生

可以发生的集体活动(0 1 1 2 3 4 5):上来就有一个人活动,引发两个基数为1的进行了行动,连锁反应导致更多的人加入了进来

结论:在该场景中,如果想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的话,下面两个条件都可以满足

1.较低的阀值(群体的中人们很容易受到煽动,有一个煽动,自己也会跟这上)

2.阀值差异较大,更多的趋向于末端(让哪些较低的阀值的人趋向于多数,因为阀值更低,所以阀值低的人很快参与其中,从而产生连锁反应,引发阀值高的人也能煽动起来)

2.3 起立鼓掌模型

在电影院或者话剧表演结束后,有多少人能够起立故障呢?

建立模型,设置变量

T:阀值,代表能够引起你起立故障的值

Q:喜剧或者表演的质量,质量越高,你起立鼓掌的可能性越高(比如表演的质量在1~100之间,你的阀值是60的话,代表表演质量一旦达到了60,你就会起立故障)

Signal:S=Q+E,E代表的是误差,每个人的体验不一样,对戏剧的理解程度不一样,或有误差值;或者每个人也会受到周围人的印象,所以这个误差用E来表示

X%:代表的是,如果你看到了周围有大于X%的人站起来鼓掌的话,你也会参与其中的(格兰维特模型

因此如果要起立鼓掌必须要满足条件 S=Q+E>T,那么以下场景是满足的:

1.高质量的演出,Q越大,戏剧质量越高,我们就越倾向于站起来故障,这个结论符合我们的预期

2.心理阀值越低,T越小,我们就会站起来,就比如笑点低的人,听一个很冷门的笑话,也会笑的

3.X%越小,也就是看到周围有3个人站起来的话,你也会站起来鼓掌的,也就是站起来人群的比例越小,你也能站起来。(格兰维特模型)。每个人站起来,可能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都有一个心理阀值。如果阀值太高,这个人对自己判断很清楚,知道什么时候会站起来,不受他人影响;心理阀值太低,代表这个人模糊不定,随时都准备加入到站起来的行列中。

4.例如有1000个人,T=60    Q=50 

假如E的活动区间是[-15,+15]的话,那么S的区间范围是[35,65],此时只有[60,65]区间的人才会站立;

假如E的活动区间是[-50,+50]的话,那么S的区间范围是[0,100],此时有[60,100]的人会站立,人数明显增多

所以如果Q<T代表的是,这个话剧质量不怎么好的话,增加E的可变性,活动区间,那么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其中。

那么E代表的是什么呢? 

群体的多元化,如果群体的背景来自于不同方向的话,对话剧的理解差距很大的话,E的区间范围就是很大。

话剧的难度。如果话剧很难,导致人们的理解不了的话,就会导致人们的理解有差异,也会形成很大的区间范围

5.名人效应。如果能够增加X%,根据格兰维特模型,让处于末端阀值的人更多点,比如你可以花钱雇一些人在前排来起立鼓掌,就会引起不同阀值的人,从而形成连锁反应

6.群体组:情侣两个人去看的话,只要有一个站起来,另一个站起来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结论:更高的质量、更低的阀值、更大的友伴效应、使用名人(把名人放在前排,让他们鼓掌、即权威效应)、更大的群体和差异(有利于引发集体行为)、先让一波人动起来,从而能够引发不同阶段的阀值的人。

3.引发的思考

此模型适用于哪些自己判断不准确、受到其他人影响的场景

群体闯红灯、破窗理论、跟风效应,都是类似于该群体模型,我们都可以用该模型思考,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有自己的阀值,如果处在末端阀值的人多的话,连锁反应的累计,会导致不同阀值的人被点燃起来,从而形成了更大的群体效应。

常见的网红店,花钱雇人购买方式,来点燃不同阀值的人。

所以如果要避免一些群体效应的话,就要维护环境,及时发现处于尾巴端的阀值的人,及时制止。

发布了372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349 · 访问量 94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HOUCHAOQIANG/article/details/96743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