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的生态治理

原文作者:K.

原文链接:https://m.lcyoufu.com/articleDetail?articleid=609510&inviter=y5ZL&VNK=edc41a9c

--------------------------------------------------

本体的白皮书一共有三份,分别是介绍白皮书、技术白皮书和生态白皮书。将本体生态独立书写一份白皮书,证明了生态本身的重要性以及本体对于生态的重视。众所皆知,区块链和共识是紧密相关的唇齿关系,无生态不区块链。

说到生态不得不提到治理二字,好的生态能助力项目的发展,治理失败的生态也会导致项目的无人问津,那么本体是如何治理其生态的?

治理(Governance)概念源自古典拉丁文或古希腊语“引领导航”一词,原意控制、引导和操纵,指在特定范围内行使权威。它隐含着一个政治进程,即在众多不同利益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的领域建立一致或取得认同,以便实施某项计划。

从归纳整理出来的导图中以看出本体的治理生态主要包括三块内容:生态成员、生态发展原则和生态发展路径。

本体家族是本体生态的主要参与者,本体家族将由多类型的主 体构成。 以下定义针对的是实体社会中各家族成员的身份和类别: 

1、实体认证服务者:

CA机构、eID等具有公信力的实体认证服务机构、各类公司、组 织、社群和个人都可以成为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各自范围内和 信任度级别中的实体认证服务。

2、 行业应用服务提供者

行业应用团队是本体形成生态的关键,也是本体家族的中坚力 量。基于本体的基层区块链架构体系,各行各业优秀的团队可以 进行自己相关业务的构建。 同时,本体支持各类服务提供者基于本体进行创业或业务拓展。 本体将尽最大可能帮助每一个梦想的实现。

3、社群

本体重视社群的力量。一方面,本体将通过社区的运用,吸纳来 自国内外的机构和个人社区技术人才,为本体的技术实现和技 术迭代提供力量;另一方面,本体希望在社群中进行应用的培 育,可以通过社群的交流和培训,为社群提供思维碰撞,也可以 通过本体团队,为有意向开展应用的个人和团体提供一定程度 的技术支持。

4、个人

在本体家族中,个人是有机力量。本体希望在最大程度上支持更 多的个人加入。一方面,个人可以参与本体的信任体系,为他人 进行认证与背书,同时也形成自己的可信画像;另一方面,个人 可以加入我们的社群,为本体生态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改进意 见,或指出bug等,对本体都是极有益处的。

生态发展原则


1、合规

本体的链网体系,可以支持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体制,使信任源和数据源在特定的区域链中符合特定的规则,在跨地 域和业务领域的数据交换中做到相应的协议合规,以及支持对可信数据源和数据交换的观察和审计机制。监管者或 观察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法规或规则,对不同的信任源和数据源进行相应的合规和安全监管。

2、决策机制:

本体理事会

  • 对于本体理事会普通管理类事务,由本体理事会成员进 行会议商讨,最终由财务及人事管理委员会和本体理事 会理事长共同决定。

  • 对于开源社区的代码问题和筹集资金的使用问题,决策 通常采取成员投票机制。

  • 对于应用类事务,由应用管理委员会进行牵头管理,进 行问题及需求分析,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应答和协 调。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邀请技术管理委员会进行相 应的技术支持。

  • 对于紧急事件(例如影响整个社区的事件、软件安全,系 统升级等)的决策,由决策委员会直接处置。

生态发展路径


作为区块链技术,会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本体治理生态的发展将主要服务于代码治理和应用治理两方面。

1、代码发展的治理方式

当本体的代码出现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和处 理。出现漏洞需要经过技术委员会进行分析、测试和审 核,提交至理事会报备。 当出现以下重大漏洞(不限于)采取系统升级: 

  • 影响用户资金

  • 重大安全问题

  • 影响系统安全   当出现较小的漏洞时,直接由技术管理委员会进行修订。

2、应用发展的治理方式

本体将会是完全开源的项目。 本体希望通过技术上的创新、理念上的创新将区块链与 现实链接起来。因此在商业应用的时候,本体理事会会选 择合适的第三方合作,进行行业和应用的迭代。由第三方 供应商主导,本体提供相应技术支持。任何应用服务提供 方无需分布式底层开发能力,可以直接基于本体提供分 布式服务。

结语


区块链的治理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众多公链都在探索链上和链下的治理。然而目前的成就甚微,以主打区块链治理的公链GOC来说,本身参与的GN活跃度越来越低。本体的生态白皮书有47页,可以看出本体对其生态的重视,但是本体的的生态治理模式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我们拭目以待。

发布了125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38 · 访问量 1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ontologycoding/article/details/10314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