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国安 实验步骤

汤国安大书笔记:

3.4.1实例:

(1)Arccatalog 为要素数据集新建坐标系统,导入按钮在小地球;

(2)为要素类属性字段进行更改,要素类属性-子类型字段-编码  用0、 1 去做;

(3)聚类容限:依据数据精度而尽量小,它决定着多大范围内要素能被捕捉在一起;

(4)创建拓扑的要素类至少两个,要素类等级越高,移动要素数目越少,最高等级是1;

(5)拓扑添加规则时,要素类的要素可以选要素,或者要素类中的某个字段,规则根据要求定;

(6)创建的拓扑不用先进行检查;

(7)工具可以放回自定义工具中;

(8)选择拓扑在第一个图标中;

(9)点开错误检查器,立即搜索,就会有所有的拓扑检测出来;

(10)修改拓扑错误,右键属性,将要更改的字段更改,之后对可见页面进行拓扑检验,之后剩三个,最后一次全部修改(也可反过来将另一个图层的RE改为NO);

(11)编辑折点要放大到一定程度-拓扑编辑工具;

(12)添加折点 去除折点确定按钮可以用点击修改边按钮;注:子类型中可以对要素类的要素进行进行某个字段内容的编辑,而字段数据框中,只能进行添加字段等操作,像开始编辑和不开始编辑类似;

3.4.2  某市区几何网络的建立

(1)创建几何网络时,是否保留现有字段里现有的属性值   是;

(2)网络权重  是通过边线和连接的成本,只能基于长整型或双精度型数据类型创建;

(3)双浮点数与双精度一样;

(4)设置权重后,分配时要挨个进行分配字段;

(5)连接要素    连通规则

第三章   几何网络  拓扑关系检查应用;

4.4.5  数据更新变换

(1)在对要素类含有指定属性字段进行提取时,可选中,之后导出或者用筛选做出;

(2)DEM数据拼接时,波段数提前看,拼接方法mean指取重叠部分的数据平均值;

(3)栅格合并时,波段数、像素类型;

(4)掩膜提取

(5)Xian_1980_GK_Zone_19   zone指投影带;

(6)重采样技术   nearest最邻近分配法,不会更改像元值;

第四章   栅格数据集的合并 提取  投影变换等;掩膜提取结果必须放在数据库里面,否则没有坐标系;

5.3实例

注:按住Ctrl  滚动滑轮  即可改变大小;

(1)dash6:1  虚线6:1;

(2)曲线文本    注记sql

(3)Alternating Scale Bar 1 黑白相间的比列尺;

(4)格网创建  在数据框属性-格网中设置;

(5)先新建数据框  之后选中所有图层复制导入新图层,放大缩小数据框中的之后就可以将数据框中的图层改变大小了,之后将两个数据框在同一布局视图中就可以合并了,完全合并时会出现白色框;

标注:sql是进行筛选条件的前提,下面的表达式才是要在图层上展现出来的数据;

第五章  专题图制作

7.5.1

(1)按属性选择  可以在表头上按属性选择  也可以在指定要素的属性表中进行属性选择,所要  要素  就显示出来了;

(2)缓冲区建立   可以指定区域宽度  也可以按照指定字段  距离单位自己设置;

(3)叠加分析   相交不做解释  

联合:联合之前为每个缓冲区添加一个字段  之后联合后,进行字段计算器的操作;记得字段计算器代码中,输入的只是等号右边的式子,之后依据字段计算器的结果进行渲染;

7.5.2

矢量图最佳路径分析:

(1)无权重最佳路径分析:首先在选项中把分析选项的权重和权重过滤器全部确定好是none,这时最短路径就是按照网络自身长短而来的,确定好了开始和结束目标点后,点击网络路径分析,之后求解,就会在图层显示出来最短路径;

(2)加权最佳路径分析:

在对路径的某种字段赋予了权重,就会以该权重为最少成本来计算;该字段可以在分析选项中找到;

(3)按照要求和顺序逐个通过目标点:

(清除标记在选项中)

挨个标记要进行通过的点,之后权重选择length,之后点击解决就可以了。总成本在左下角显示;如果用时间做成本,就会是另外一条线路;其他同理;

(4)阻强问题:

阻强设置可以是永久的,也可以是暂时的;

边如果永久的,把对应的字段属性值更改就标志着这条路不通;暂时的可以用边障碍物;结点设置设置也是相同的操作;

第七章 居住因子(矢量图字段计算器计算)  缓冲区  最短路劲  结点和边障碍物

8.10.1

(1)对影像地图进行重分类  坡度  欧式距离 之类的操作前,先将Arctoolbox环境-工作空间  处理范围  栅格分析像元大小更改;

(2)如果重分类 删除了某项条目  需将Nodata勾选。

(3)栅格地图  栅格计算器进行加权计算;

8.10.2

(1)坡度数据 要进行重分类;

(2)起伏度数据用:

焦点统计、邻域设置的高度、宽度11 ;统计类型  range(最高和最低)

(3)地图代数计算格式:直接表达式输入;

(4)成本路径中的  成本距离和成本回溯链接均在成本距离中出来;

成本路径——路径类型:each all;

8.10.3

(1)先更改工作空间  之后对处理范围坐下处理;这里因为没有源栅格图,所以栅格分析的像元值大小可以不做处理;

(2)欧式分配   基于欧式距离计算每个像元值的最近源;

(3)根据熊猫活动给出的像元数目,因为每个像元点的实际面积是500m*500m,得出实际面积;

(4)关联与连接  此功能可使两个有着相同数值的字段进行连接;

(5)核密度分析的应用;面积单位换10千米;

8.10.4

(1)Arctoolbox的处理范围?

支持掩膜环境的工具只会处理落入掩膜范围内的像元;

每次用完环境后,记得更改;

(2)IDW和spline的区别:

反距离权重——IDW:插值点与样本点之间的距离为权重,越近权重比例越大,幂值一般设为2,值越大,远处数据点的影响越小,即近处的影响越大,适合用于采样点比较密集的区域,效果会很好;而在采样点稀少时,会和其他插值方法产生较大区别;

样条函数——Spline:

样条函数插值表面光滑,并且方法regularized的插值较Tension的插值方法更为光滑;在regularized方法中,权重越高表面更光滑、而在Tension中,权重越高表面越不光滑,适合用于空间连续变化的表面生成;

8.10.5

(1)等高线  山顶点  洼地点提取;

表面分析——等值线和山体阴影,(记得环境)

邻域分析-焦点统计可用于山顶点提取最高点,之后用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  输出图层=焦点图层-dem==0;

第八章  Arctoolbox环境; 栅格计算器; 关联与连接; 核密度分析; IDW适合应用于数据点比较多的要素;  Spline适合用于空间连续变化的表面生成;

9.6.1

坡度变率SOS:坡度的坡度  反映  剖面曲率变化;ABS绝对值;

坡向变率SOA:坡向的坡度  反映   等高线弯曲程度;

起伏度变化: 焦点统计 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差值;

地面粗糙度:  实际表面面积与投影面积之比

9.6.2

山脊线或山谷线提取:

首先正反地形坡度变率,后公式{[(a+b)-|(a-b)]|/2}得无误差坡向变率B之后用原始DEM和B得出正反地形图C,最后

山脊:栅格计算器 C>0 & B>70;

山谷:栅格计算器 C<0 & B>70;  

10.6练习

 克里金插值:

在探索数据里边可以看到  直方图 正态qq图  趋势分析  

地统计向导:做出插值的结果图;

步骤:

先是趋势分析   后

第十章 克里金插值

11.7.1

水文分析—分水线—山脊线提取

正反地形提取—填洼—流量—流量为0—邻域分析(光滑处理)—(略=山体阴影和渲染图辅助观察)—重分类处理(接近1赋1,其余0)—消除负地形影响(重分类)—重分类提取属性为1的图;

水文分析—分水线—山谷线提取

反地形提取—流量流向(无需填洼)—流量为0(flowaccnfan==0)—光滑处理(焦点统计平均值为3*3)—二值化(自然断点分两类符号化得中断值)—重分类(接近1赋1,其余为0)——消除负地形影响(重分类)—重分类2(提取属性值为1的图)

11.7.2

鞍部提取

先正地形提取—焦点统计—,之后栅格计算器(DEM-焦点统计图层)—重分类(二值化)  等高线 晕渲图先制作

之后山脊线提取、山谷线提取、

二次笔记:

先流向  后汇  之后填洼  后流向 后流量  后地图代数(设置一个中间值、这里设置时候格式   con(图层>100,1 表示图层大于100的地方赋值1,不满足的地方赋值为0)  后栅格河网矢量化  最后编辑删除伪沟谷;  之后属性编辑  最后沟壑密度按照公式计算;

11.7.3

沟谷提取

删除工具选择要素,直接删除就可;

沟壑密度的计算

公式=沟壑总长度/DEM总面积    沟壑

栅格面积=栅格像元大小²*列数*行数*(要看好单位);

伪沟谷:由于基于DEM的河网的提取是采取最大坡降的方法,那么在平地区域,如沟谷等地方的水流方向是随机的,容易形成平行状河流;

第十一章 水文分析 山脊 山谷 沟谷 沟谷密度 鞍部提取 提取流程

12.5.2

模型建立

第十二章 模型建立  先拉进去模型  后填参数  最后模型参数设置;

13.1

数据编辑与更新——拓扑创建和更改:

在Arccatalog中要素数据集中创建拓扑  根据创建拓扑的类型不同  其中包括的要素类个数不一定;本次实验查看不能有悬挂点  所以一个图层就可以。

修改拓扑在拓扑工具栏中  根据不同修改功选择不同的修改图标 记住快捷键和验证当前拓扑和验证指定范围区别  

要素转面  合并工具

13.2

首先投影,将地理坐标改为投影坐标,之后合并;为了创建最短路径,需要创建几何网络。创建前保证网络五拓扑,创建拓扑,消除错误后,进行网络创建,及路线创建;

13.3

13.4;

等高线数据和txt数据到药材生长区域

1.由等高线数据转到栅格可有两种方式:由TIN转或者地形转栅格;

Tin转:创建TIN—tin转栅格得到DEM;

2.后用dem做坡向—重分类;

3.填洼后—流向—流量—大于等于阈值200;得到河谷;

4.用提取得到的河谷做欧式距离;

5.之后用得到的欧式距离进行小于等于提取缓冲区;

6.Txt转shapefile:转换x y 字段,类似excel,导出数据可以有更多编辑功能;

7.做插值注意:环境设置,决定着内插的边界,否则内插出来的范围要比dem数据范围更小;

利用点数据(温度 降水)进行反距离加权插值,形成表面数据;

8.给的数值一定要注意;

之后栅格计算器:分别满足:

9.最后栅格计算器可以像(叠加分析—相交)一样,得到符合四个区域要求的地方;

10.专题图制作;

13.5容积率计算:

计算单元地块的面积—可用计算面积,得到新图层;

计算单元地块内建筑物总面积:标识 之后字段汇总导出图表;

链接新图层与表,之后创建字段 字段计算器;之后移除链接;

找出不符合建筑物:

符合日照分析要在栅格-山体阴影下进行;

先将要素转栅格(注意字段的选取);

之后重分类将nodata值改为0 其余不变 因为是高度值 不能改变;

之后创建坡向;

之后栅格计算器(背光)图层选取背光180°,还要求大于0°;

之后栅格计算器将背光图层*(重分类后的图层) 得到 新图层;

山体阴影对新图层设置 (高度角 实际方位角 Arcgis中方位角);

逐渐单一选出阴影的地方、之后累加到新图层、再重分类;

选中目标图层中的指定要素,之后栅格转面,最后按位置查询就可以了;

第十三章 综合练习

由tin转出的是栅格原本地图  而由要素转栅格转出来是栅格地图 不是原DEM;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four-tigers/p/11657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