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inux 设备驱动介绍及开发环境搭建(续)

1.2.6 uboot 编译安装

  • 嵌入式 bootloader 的功能:
    • 功能类似于 PC 的 BIOS、硬件检测是否正常
    • 加载操作系统镜像到 RAM
    • 设置不同的启动方式
  • 常见的启动方式:
    • NOR/NAND Flash 启动
    • 从 SD 卡启动
    • Bootloader 从网络加载 Linux 内核启动
  • uboot 编译
    • 下载地址:ftp://ftp.denx.de/pub/u-boot/
      • 获取得版本为 u-boot-2017.01.tar.bz2,发布时间为 2017-1-15
    • 主 Makefile 中修改 CROSS_COMPILE,config.mk 中修改 ARCH
    • 配置 make vexpress_ca9x4_defconfig
    • 编译 make -j8
    • 测试 uboot 可用:qemu-system-arm -M vexpress-a9 -kernel u-boot -nographic -m 512M
  • 启动成功后,需要对 uboot 配置网络功能,即 QEMU 网络功能设置
    • 采用桥接(bridge)的网络连接与 Host 通信
    • 需要主机内核 tun/tap 模块支持
    • 配置:
      • 主机安装工具包
        • sudo apt-get install uml-utilities
        • sudo apt-get install bridge-utils
      • 创建 tun 设备文件:/dev/net/tun,工具安装成功后,会生成此设备节点
      • 开启 tun 网络功能,使其声线:
        • 修改 /etc/network/interfaces 文件,重启生效
      • 配置 /etc/qemu-ifup、/etc/qemu-ifdown 脚本,这些可能自动生成了,那就不需要配置
      • 重启,使 br0 生效:
      •  虚拟网口 br0 是 QEMU 虚拟机与Linux主机通讯的网口

  • 内核配置编译:
    • 使用 u-boot 引导内核镜像
      • 需要将内核编译为 uImage 格式
      • 需要指定 uImage 的加载地址
      • 编译时指定:make LOADADDR=0x60003000 uImage -j8
  • 主机 TFTP 工具安装
    • 工具安装:sudo apt-get install tftp-hpa tftpd-hpa xinetd
    • 修改配置文件:/etc/default/tftpd-hpa
      • TFTP_DIRECTORY 是我们的工作目录,开发板从此目录下载镜像和配置文件,我们的镜像和配置文件也存放此目录中
    • 创建 tftpboot 目录,mkdir tftpboot, chmod 777 tftpboot
    • 配置 /etc/xinetd.conf,如果没有此文件,则创建此文件:


    • 配置 /etc/xinetd.d/tftp 文件,如果没有此文件,则创建此文件


    • 重启 tftp:
      • sudo /etc/init.d/tftpd-hpa restart
      • sudo /etc/init.d/xinetd reload
      • sudo /etc/init.d/xinetd restart
    • 测试 tftp
      • cd ..
      • tftp localhost
      • tftp> get test.c
      • 获取文件成功,则OK
  • 启动测试:
    • qemu-system-arm -M vexpress-a9 -kernel u-boot -nographic -m 512M -net nic,vlan=0 -net tap,vlan=0,ifname=tap0 -sd rootfs.ext3
    • 脚本在最后

1.3 挂载 NFS 文件系统

1.3.1 介绍

  • 主机 HOST 支持 NFS 服务
    • 安装:sudo apt-get install nfs-kernel-server
    • 配置NFS
      • 在 /etc/exports 文件中添加:
      • /home/rootfs *(rw,sync,no_root_squash,no_subtree_check)
        • /home/rootfs:是根文件系统的主目录
        • rw:可读可写
        • sync:磁盘和内存进行同步
        • no_root_squash:不执行开发板 root 用户映射为主机的匿名用户,保证权限重组
        • no_subtree_check:不检查根文件系统的子目录
    • 开启 NFS 服务
      • /etc/init.d/rpcbind restart
      • /etc/init.d/nfs-kernel-server restart
  • 修改 bootargs 启动参数
    • 设置为 NFS 为根文件系统
    • 设置主机 NFS 文件系统的地址
    • nfsroot 是主机的 IP 地址
    • ip 是开发板的 IP 地址
  • 内核支持挂载 NFS 文件系统
    • make menuconfig 配置
    • 修改完后:make uImage -j8
    • 由于暂时 uboot 没办法启动内核,则单独启动内核
    • VFS 已经 mount 成功
    • 在根文件系统(/home/coco/work/rootfs)下创建一个文件:test.c,然后在 linux 控制台查看是否存在此文件

1.3.2 完善跟文件系统

  • 启动流程:
    • Linux 内核启动之后,挂载 NFS或其他根文件系统
    • 然后开启 init 进程(前面设置的 bootargs 中,init=/linuxrc),这个init 进程会执行 inittab 脚本
  • 增加内核的各种用户接口,用户接口存在 /proc 和 /sys 下
    • /etc 内核配置和启动文件,需要在下面添加以下文件
      • inittab:脚本文件,运行命令
1 ::sysinit:/etc/init.d/rcS            ///< 启动 rcS 脚本
2 #::respawn:-/bin/sh
3 #tty2::askfirst:-/bin/sh
4 #::ctrlaltdel:/bin/umount -a -r
5 
6 console::askfirst:-/bin/sh            ///< 启动控制台,控制台与 shell 绑定一起,"-" 表示启动 shell 之前,要启动 profile
7 ::ctrlaltdel:/sbin/reboot
8 ::shutdown:/bin/umount -a -r
      • fstab:文件init.d:目录
1 挂载的文件系统    挂载的目录        
2 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3 tmpfs           /tmp            tmpfs           defaults            0       0
4 sysf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5 tmpfs           /dev            tmpfs           defaults            0       0
6 var             /dev            tmpfs           defaults            0       0
7 ramfs           /dev            ramfs           defaults            0       0
8 
9 注意:挂载的目录必须在根文件系统下存在,不存在则创建,这个文件的作用就是将文件系统挂载到目录的节点上
      • rcS:文件
 1 #!bin/sh
 2 # 设置环境变量
 3 PATH=/sbin:/bin:/usr/sbin:/usr/bin
 4 LD_LIBRARY_PATH=/lib
 5 export PATH LD_LIBRARY_PATH
 6 
 7 # 挂载各种文件系统,挂载的文件系统与 fstab 有关
 8 mount -a
 9 mkdir -p /dev/pts
10 mount -t devpts devpts /dev/pts
11 mdev -s
12 mkdir -p /var/lock
13 
14 echo "--------------------------------------------------------------------------------"
15 
16 echo "Welcome to my cortex-a9 board"
17 
18 echo "--------------------------------------------------------------------------------"
      • profile:文件
1 PS1='cortex_a9@arm:\w # '        ///< 显示控制台的格式,就相当于终端中的 coco@ubuntu:~/work/rootfs/etc$
2 export PS1
3 
4 注意:此文件也可以做其他操作
  • 重启 reboot 功能,已经在 inittab 中操作
  • 最终结果

 1.4 在开发板上运行应用和内核驱动程序

1.4.1 运行应用程序

  main.c

  

   执行交叉编译:arm-linux-gnueabi-gcc main.c

  将生成 a.out 拷贝进开发板中(NFS 文件系统),并执行:

  

 1.4.2 运行内核驱动程序

  

   Makefile:

 1 .PHONY:all clean
 2 ifneq ($(KERNELRELEASE),)
 3 
 4 obj-m := hello.o
 5 
 6 else
 7 
 8 EXTRA_CFLAGS += -DDEBUG 
 9 KDIR := /home/coco/work/kernel/linux-4.4.194
10 all:
11             make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 ARCH=arm -C $(KDIR) M=$(PWD) modules
12 clean:
13             rm -fr *.ko *.o *.mod.o *.mod.c *.symvers *.order .*.ko .tmp_versions
14 
15 endif

  拷贝 hello.ko 进NFS文件系统:cp /home/coco/work/code/test_driver/hello.ko ./work

  加载模块:insmod hello.ko

  

   查看模块:lsmod

  

   卸载模块:rmmod hello.ko

  查看模块:lsmod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kele-dad/p/11560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