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的一点想法

对于数学,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情结。
从四五岁的时候母亲教我学习加减法开始,和很多人一样对数字就有一种热爱。
数字好像不同于其他事物,好比两个数字经过给定的运算法则就能够得出一个绝对的结果,这种规律性非常让人着迷。
当时我对数字还是比较敏感的,经常不用手指而靠心算得出正确的结果,母亲的赞扬总是让我有一种满足感。
我还记得二年级的宋老师。
真正对数学的热爱源于三年级的一位芳老师,
她是属于非常温柔的那种人,那个时候我对数学的热爱是最强烈的,以后也未曾有过。
喜欢看小学生数学报,看后面的漫画和益智题,自己去书店买奥赛题,学校竞赛和希望杯也能拿个奖。
痴迷于数学家的故事。
对于数学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在杂乱的数字间寻找规律,
当然趣味解题也很有乐趣,那个时候对数学的喜欢是很纯粹的,从来没有想过考高分这回事。
也许是三年级自学了一些奥数,所以对我小学后一个阶段学习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四年级换了一位新的数学老师,人比较严厉,我不很喜欢,上数学课总是开小差,也经常被她教训。
但是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即使语文和英语很烂很烂,也能让我在每次期末考试排名接近第十。
数学课我很喜欢举手发言,找到更加简单的解题思路获得老师的赞扬能够让我获得很大的成就感。
上了初中后,一开始我还偶尔考一百分,总是觉得数学太简单了,所以学的不用心。
几何的出现让我的数学观念里面多了公理、定理、证明这些概念,而对于纯粹喜欢计算,不喜欢逻辑推理的我很不友好。
之后我对数学的兴趣就渐渐淡了。
直到中考,当时我非常想上我们市最好的高中--二中,
所以开始努力的学习,
通过不断的做题,最后中考数学117分,丢在了一道有关概率、抽样调查的选择题上。
整个高中阶段我对数学的学习都很一般,仅仅停留在了应试层面,对于数学没有了更主动的追求,这是我至今非常遗憾的地方。
偶尔还灵光闪现,利用通过物理课速度时间位移的获得的微分积分概念去证明一下圆锥的体积公式。
大学开始阶段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好好学学高等数学。
总之我开始丢失对数学的兴趣、变得非常非常平庸。
也许是应试教育的因素,但我觉得对于我更大的问题在于个人因素或者是智力因素。
不善于逻辑推理,不善于用数学语言表达,不善于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会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缺乏抽象思维,缺乏独立的思考。
这些让数学变成了一门有些陌生的学科。
大一学期末转专业的时候却也是出于计算机偏于数学同时有些排斥纯数学,才转到了CS。
当然上大学之前我的计算机和编程概念仅限于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所以一开始学的非常痛苦。
直到这两年,在数学不足的方面和认识上有了改变,同时意识到了数学不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学科的重要性,我才开始重视起数学。
希望现在还不算太晚。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czgggggggg/p/11237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