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悟性/认知有四层境界

人的悟性有四个境界,分别是:

第一层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以为是

第二层境界:知道自己不知道——闻鸡起舞

第三层境界:知道自己知道——胸有成竹

第四层境界:不知道自己知道——知行合一

第一层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许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是知道的,其实我们并不知道。

欧洲人在澳大利亚发现黑天鹅之前,都认为天鹅是白色的,而当时的“黑天鹅”只是欧洲人言谈写作中的惯用语,专门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但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而崩溃。

相信在第一只黑天鹅出现之前,人们都认为自己是懂天鹅的。就像孔子的弟子子贡一样,他认为自己在孔子门下学习多年,也是个懂知识的高徒。

孔子有个徒弟叫子贡,有一天子贡正在大门口扫地,突然有个人来到孔子教学的地方,他便上前问到:“你是孔子的学生吗?”

子贡骄傲地答道:“是的,请问阁下有何见教啊?”

来者说:“听说孔子是名师,那么你一定也是高徒吧?那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不知可否?”

子贡说:“然。”

来者说:“不过,我有个条件。如果你说得对,我向你磕三个响头;如果你说得不对,你应向我磕三个响头。”

子贡一想,我靠,这哪是来请教问题的,明明是来踢馆子的,可是为了老师的名誉,他还是很爽快的答应了。

“其实,我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你说说一年有几季?”

“四季啊!”子贡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贡理直气壮。

“三季!!!”来人毫不示弱。

正在争论间,孔子从院子里走了出来,子贡好像遇到救星一般,上前讲明了原委,让孔子评评理。

子贡心想:小样,连一年有几季都不知道,还想来踢馆?现在馆长来了,看怎么收拾你。

没想到孔子听了以后,对子贡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你输了。给人家磕响头去吧。”

来人一看馆长都说自己赢了,拍掌大笑道:“快给爷磕三个响头来!”

子贡当场就懵了,我靠,这师傅明显是在坑徒弟啊!可是自己老师都这么说了,那就是输了,只好趴在地上向来人“Duang Duang Duang”磕了三个响头。

来人踢馆踢成功了,子贡头也磕了,就哈哈大笑而去。

等来人走后,子贡就问孔子:“馆长,这跟您平时教我的不一样啊,这一年的确有四季啊,老师!我喊您老师的,老师不能坑徒弟啊?您知道的吧?”

孔子说:“平时我说你笨,你还不服气。我现在教导你:这个人一身绿衣。和你争论时又一口咬定一年只有三季,他分明是个蚱蜢精。蚱蜢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从来没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

说完,孔馆长挥袖而去,留下子贡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子贡不知道对方是个蚱蜢精,蚱蜢精也不知道竟然还有冬天,但他们都以为自己知道的很多,不知道自己其实不知道。

所谓不可与夏虫曰冰。

奔跑在非洲大草原的狮子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王者,一辈子靠种地为生的老农坚信月亮上住着嫦娥娘娘和她的小兔子,还有一个砍树的吴刚,猪八戒没事的时候还偷偷跑去跟嫦娥娘娘约约会啥的。

95%的人很多时候处在第一种境界,也是让自己感觉比较好的一种境界,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者无畏。

这时候我们的认知还没有开始,对一些事情的感知是:这件事情没什么了不起,很简单,没什么难的;或是感觉现在当期状况很好,没有觉得有什么需要学习或改变的。

这时候我们常表现出的无知行为包括:当别人讲述一件事情时,往往话说到一半我们就会抢着说“我知道了,不就是……”,或者是当别人对你提出新的理论或想法时,你会觉得别人很可笑或无知。

这个时候我们喜欢呆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或范围,瞧不起外面的事物,拒绝去发现新的领域。

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平时不爱学习,但是又总想在别人面前显得知识渊博。自认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正所谓,无知者无畏。

第二层境界:知道自己不知道

东晋时期有个人叫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不仅如此,祖逖每天闻鸡起舞。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成为一名大将军。

祖逖小时顽皮,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玩下去,要好好读书才行。后来别人推荐他做官,他知道自己能力还不及,就婉言谢绝了。

祖逖的成功在于:他知道自己不知道。

你去问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1+1=几,他可能会告诉你等于2,但是如果你问他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小学生估计就会摸着脑袋说我不知道。

就好像一些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工作一段时间的同学一样,他们慢慢开始知道有些东西是自己不知道的,有些事情是自己能力达不到的,自己要学习和积累的东西还很多。

第二层境界是我们学习和改变的转折点,可能也是我们自我感觉最不好的时候,这个阶段的我们需要求知探索。

通常我们经历了几次挫败或碰了几次壁,经过反思会发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这时候我们的认知才刚刚开始,发现自己不足,到承认自己不知道,需要经历一段自我否定的过程。

这时候也是我们可能面临的转折点,有的人可能会因为知道自己不知道而变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可能会因为知道自己不知道而欢欣鼓舞,从此闻鸡起舞。

第三层境界:知道自己知道

在经历了第二个境界的积累之后,我们开始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知道自己到底是几斤几两,有多大能力,有多高水平,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一清二楚。

当我们到达第三种境界时,通常会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日出”的感觉,这时候我们的求知欲比较浓厚。

通过学习我们会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此时我们常常表现出喜欢对所学的东西刨根问底,不仅满足于表面的知晓,更希望了解其内部,做到了然于胸。

第四层:不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中境界是“融会贯通、人剑合一”,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把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要达到这个境界需要经历漫长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将学到得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借鉴他人经验,勤于观察,不断发现与自我提升,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随心所欲的使用。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指虽然你需要,但由于环境、见识的原因根本不知道需要什么的知识。

人进步和成长的力量,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却认为“自己已然知道”。

发现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内容。

许多时候,“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内容不见得有多难:也许就是一层纸、也许是几句话,但如果没有人说可能一辈子你也不会发现。

现今的环境下,人跟人之间的学历、经验差异可能都不是最致命的,而最致命的是认知上的差异:别人已经当做常识了,你却还“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个时候,你如何跟人去竞争?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给了每个人机会,如果你知道自己不知道,你都有办法获取:问朋友和同学、互联网查询、传统资料的查询等。那么,现在最困难和最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就是那些“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内容。

因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你根本不可能提问、学习,只有转化成“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才能去学习之。但前提是发现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们应该更加坦诚的面对自己,不要怕知道自己不知道。

当你知道的东西越多时,你会发掘自己不知道的更多,因而获得了更多了解和学习知识的机会,也因此才能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这个求知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快乐。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javalyy/p/11039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