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读书】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作者周岭之前因《认知觉醒》一本书而出名,但就我个人观点而言,《认知驱动》的可读性是超过了《认知觉醒》的,主要应该是作者的写作水平、思考深度、人生阅历的增加导致的吧。方法论的书籍不同于小说之类的,需要的不是作者的灵感与天才;而是需要积累、沉淀与感悟。
好的故事需要从背景开始,好的论点需要从矛盾开始:为什么我们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因为好多人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努力是分为“内向成长-培养习惯”和“外向成长-打造技能”两部分的,他们的努力过分注重内向成长、而忽略了外向成长,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享受努力奋斗的状态,却少有产出作品的意识。“内向成长-培养习惯”虽然可以满足“奋斗心态”,却又没有明确的、强制的外在要求,强调的是努力的过程,而忽略努力的结果。由于没有结果导向,人的努力就像一叶扁舟、随波逐流。所以很多人的努力都容易掉进这个“内向黑洞”中,但他们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很容易抱怨:为什么看不到希望。而“外向成长-打造酒精“最大的特点是需要呈现一个结果,由外界予以反馈。使人能够在”行动-反馈-在行动“的这个螺旋中不断向上发展。基于以上认知,对于个人成长而言,我们需要重技能辅习惯,重输出辅输入,持续地产出价值。在技能卓越的情况下,那些良好的习惯才会大放异彩。
从结构化思维开始。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是做成一件事的心法与技法。
心法的核心观念:
一、价值篇

  1. 价值越高,复制的可能性就越大。–文章质量越高,被转载的次数就越多。
  2. 价值积累之路,成长就是做一个对他人有价值的人。–只有当自身创造的价值足够大时,我们才能被别人强烈需要,才能参与到更大的社会交换中去,并得到对方对等的回馈。
  3. 利他的结果是利己。–利他的正确姿势不是无端付出,而是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能力或价值去影响他人、服务他人,而不是试图用某种条件去取悦或控制他人。
  4. 镜子:更好的建议不是劝说、而是影响;更好的关系不是付出、而是吸引;更好的对待不是要求、而是成为。–在现实生活中,也需要视情况而定:在该劝说的时候极力劝说,在该付出的时候尽情付出,在该要求的时候勇敢要求,同时不要忘记立足长远,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可影响、能吸引“的人。
  5. 被动社交。–好的作品会自己”走路“,因为在传播手段愈加发达的当今社会里,价值依旧稀缺。

二、身份篇

  1. NLP逻辑层次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身份意识。–坚定信念,降低期望,将内在身份不断揉碎并重塑。
  3. 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

三、心理篇

  1. 正面偏好。–善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主动关注事物好的方面。
  2. 在多元世界做一个简单的人。–能让自己发自内心感到愉悦和平静,并让你稳步提升的,就是最好的方式。
  3. 好的生活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的边缘,无压的世界不值得留恋。

技法的核心观念:
四、策略篇

  1. 做一个长期主义者。–人生最好的模式是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看清机制、寻找意义,就是让自己长期乐观;而短期内,我们需要在舒适区边缘持续拓展,这必然令人悲观痛苦;但只要学会转换视角、换取反馈,我们就能时刻感受到好处,让自己保持当下愉悦。
  2. 写下来;假设;降低期待;深度练习;跨界。

五、战略篇

  1. 大环境借势,顺流而行;小环境借力,主动掌握。
  2. 多读书。–克服环境的劣势和保持多维。

六、成事篇

  1. 目标觉醒:如何找到人生目标
    1)首先将价值、利他、复制、跨界的目标写下来,然后基于假设,开始行动。在行动的同时要主动进行身份建设,时常提醒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2)人的驱动分为两种:逃避痛苦和追逐快乐。一个聪明的成长者一定会提前布局,借助已经拥有的无压环境,积极探索新的人生目标,从内心出发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在喜悦的激励下继续创造新的价值和成就。
  2. 成事之旅:如何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1)周期:降低焦虑
    2)方法:让自己始终游走在舒适区的边缘,确保不会白白付出
    2)策略:产出深度价值,即制定有产出的目标、保持耐心去积累价值、在舒适区边缘打磨价值,如此,方有机会参与价值交换,确保付出有所收获。

一句话概括全书的观点:写出有价值、可利他、可复制、跨界的目标,在充分利用自身的环境的前提下,在舒适区的边缘刻意练习,并同时主动进行身份建设,时常提醒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目标的”树立-完成“的周期循环中,要提前布局,借助已有的无压环境,积极探索新的人生目标,从内心出发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在喜悦的激励下继续创造新的价值和成就。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5228526/article/details/126207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