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文学六十年》读后

《宁夏文学六十年》读后

 

           杨森翔                

            

                                                                 

                    

  伴随着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成立,宁夏当代文学创作和研究(评论)已经走过了 60 余年的历程。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研究(评论),都己经越过了最初的稚嫩,正在走向成熟。文学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不断摘取全国性大奖,由一棵树、三棵树而形成一片森林;而文学评论和研究趋于成熟的标志就是由早期对单个作家和作品的研究评论发展到如今的文学分体论和“史"的研究。新近出版的李生滨教授的《宁夏文学六十年》就是其中的一部代表作品。

  李生滨教授的治学方向是现当代中国文学。自从调入宁夏大学以后,他的注意力又集中于宁夏的当代文学研究和评论。在看似截然分开的两个板块之间,他以治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路研究宁夏当代文学,这不但意味着一个新的学术领域的豁然展开,更重要的是使宁夏当代文学的研究有了新的参照和背景。李教授在两者间自由行走、游刃有余,显示了他的治学能力和水平。    李生滨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一员,在鲁迅研究、郭沫若研究等众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就。己有多部专著问世。与此同时,他个人独特的治学经历和风格也给当代宁夏学术文化界带来一股新风。相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重史料、重考据的学风来说,宁夏当代文学更注重对文本内部价值的再发现,而李生滨在充分注重史料的基础上,对宁夏当代文学中一些重要作家作品和现象进行的解读、对宁夏当代文学发展内在规律的揭示都是独到和深刻的。李生滨以人的文学来建构宁夏当代文学史,在细致考察文学作品和现象的时候,始终注意凸显文学史脉络中人的主体性形象;努力开掘文学在当下与社会的互动方式及其意义。李生滨自称是一位学院派学者,是一位身在大学围墙内一直从事教书和治学的人,在《宁夏文学六十年》中,他对于学院与社会之间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如何互动也有着深入的探讨,显示出身居校园的作者对于这个时代和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人的深切关怀。他在本书的"导论"中说:“文学是人文主义特别重视的大众启蒙手段,不仅需要审美鉴赏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基础,更不能缺少思想、情感和直面现实的精神。个别诗人和作家把文学创作当作个体自由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此基础上,还要有历史情怀和现实担当。”“因此,每一个诗人和作家不可自己画地为牢,将自己置于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孤芳自赏。作家必须要有刘勰所说的神游万里、思接千载的胸襟。”这也正是作者坚定的学术志向和社会担当。正因为有如此的认识和胸襟,所以他才在学院的围墙和社会之间找到了一种最好的链接方式和学术表达。这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对于学院围墙外纷扰复杂的世界颇有意味的注目。  

  《宁夏文学六十年》分三个部分:《文学地理说》《文学分体论》《文献资料编》。其中第一辑《文学地理说》是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在宁夏各市县区骨干作家座谈会的基础上,以各市县文联或作协提供相关资料为底稿修订而成;《文学分体论》則是作者在《审美批评与个案研究一一一当代宁夏文学论稿》的基础上重新整理而成。而《文献资料篇》中的作家作品目录,既有图书馆的库存,又有民间收藏和一些文学作者的个人捐增。是作者通过多方搜求而获得的,也是当前我们能看到的最系统、最完整、最全面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年来作家作品的目录汇编。   作者如此结构《宁夏文学六十年》独具匠心。至少体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总结性。《宁夏文学六十年》首先是一部总结性著作,是对宁夏文学六十年发展状况的巡礼和检阅。我们知道,总结的难点在于如何正确处理“点”与“面”、全局与局部、个别与一般、名家名作与“普通群众”的关系。通过细读本书,我们不但从“文学地理说”中基本了解了宁夏五个地市(面上)六十年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也从“文学分体论”中基本了解了宁夏文学六十年在散文、诗歌、小说、儿童文学、评论研究等领域以及重点作者和作品取得的基本成就和经验;还从“文献资料篇”中了解了本书因篇幅所限而未能论及的大量作者和作品。同时,学术上的“集大成”也是本书“总结性”特色的重要方面。   

  (二)开拓性。《宁夏文学六十年》又是一部开拓性著作。学术之境界,上焉者创造突破,开拓革新;中焉者集人之长,成己之言;下焉者人云亦云,不知所云。李生滨的《宁夏文学六十年》是目前宁夏第一部如此命名的学术专著,它标志着宁夏当代‘文学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为宁夏的文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并初步奠定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6473786 查看本文章

  (三)创新性。《宁夏文学六十年》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著史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二是学术观点和理论的探索与创新。在著史模式上,夲书从宁夏文学六十年发展的实际出发,以史为线,以“文学地理说”“文学分体论”“文献资料篇”为珠璧,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宁夏当代文学自1958年成立以来的发展脉络、成就和特色。这在宁夏乃至全国尚属首创。在学术观点上,本书提出了“后乡土时代”的理论和概念,认为“后乡土时代”造就了宁夏文学特殊的语境:“各种乡土文化中道德的潜隐悖反,导致我们亟待一种已经离去却又熟悉的乡村图景一一甚至包括这种情景中的苦难、贫困和温情习俗”。并且还概括了宁夏文学的两个重要传统,即:注重文化注重现实的创作态度和审美精神;坚守纯文学的编辑思想和创作立场。

  (四)资料性。学术研究的基础是文献和资料。《宁夏文学六十年》作为“自治区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向自治区60周年献礼的学术建设重点工程”,文献资料建设是重中之重。其资料工作既为写作本书所用,又作为本书的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方便。本书“文献资料篇”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关宁夏文学和作家创作的研究评论;二是宁夏地域文学创作和研究的著作文献。诚如本书“文献资料篇”引言所说:“拓荒之作,粗陋在所难免。但本着认真求实的为学态度,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分类考订宁夏文学六十年基本的著作目录,是我们遵从学术规范的一种自觉努力。”厥功甚宏,功不可没。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ysx4221/p/11023843.html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