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C中定时器的使用

参考博客原址:[https://blog.csdn.net/shufac/article/details/20082719]

近期在使用MFC过程中使用到了定时器。定时器具有可以定时执行动作的效果。这里的“定时执行”应理解为以某个时间段为周期,循环地进行后面的“动作”,这里的动作含义也很丰富:可以是执行函数,也可以是改变量的某种方式还可以是任何设定的命令。

在MFC程序中SetTimer被封装在CWnd类中

因此,在MFC中 SetTimer函数的原型为:

UINT SetTimer(UINT nIDEvent,UINT nElapse,void(CALLBACKEXPORT *lpfnTimer)(HWND,UINT ,YINT ,DWORD))

这样,当使用SetTimer函数的时候,就会生成一个定时器。函数中

nIDEvent指的是定时器的标识,也就是名字,同一个程序中可以设定多个定时器,每一个定时器以不同的频率触发设定的动作

nElapse指的是时间间隔,也就是每隔多长时间触发一次事件;

第三个参数是一个回调函数,在这个函数里,放入你想要做的事情的代码,你可以将它设定为NULL,也就是使用系统默认的回调函数,系统默认的是OnTimer函数。这个函数怎么生成的呢?你需要在需要计时器的类的生成OnTimer函数:在ClassWizard里,选择需要计时器的类,添加WM_TIMER消息映射,就自动生成OnTimer函数了(注:当没有选择使用类导向生成生成OnTimer函数时,不要忘了在源文件的//{{AFX_MSG(CXXXView)  //注释宏  和//}}AFX_MSG   //注释宏 之间添加  ON_WM_TIMER(),否则设定的定时器将无效)。然后在函数里添加代码,让代码实现功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自动执行一次。

例如:

SetTimer(1,1000,NULL);

1:计时器的名称;

1000:时间间隔,单位是毫秒;

NULL:使用OnTimer函数;

在程序中的运用示例:

首先要在这个类的成员函数OnTimer(UINT nIDEvent)的定义中添加代码实现功能;(注:此处的nIDEvent对应SetTimer函数中的第一个参数)

然后在程序中需要设定定时器的地方调用SetTimer(nIDEvent,nElapse,NULL),前两个参数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赋值;

最后,当需要结束计时时,调用 KillTimer(nIDEvent)


以上即为MFC中使用SetTimer函数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实在C++中定时器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录音的时候采样频率的控制,

首先还是先看一下Windows提供的定时器这个API的函数原型:

UINT_PTR SetTimer(

  HWND hWnd, // 窗口句柄

  UINT_PTRnIDEvent, // 定时器ID,多个定时器时,可以通过该ID判断是哪个定时器

  UINT nElapse, // 时间间隔,单位为毫秒

  TIMERPROClpTimerFunc // 回调函数

);

根据函数原型,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SetTimer(m_hWnd,1,1000,NULL); //一个1秒触发一次的定时器

应该来讲,MFC中定时器的使用还是比较简单的。在网上还看到另外一种定时器的实现方式:使用回调函数。

这种方法首先必须写一个如下格式的回调函数

void CALLBACK TimerProc(HWND hWnd,UINT nMsg,UINTnTimerid,DWORD dwTime);

然后再用SetTimer(1,100,TimerProc)函数来建一个定时器,第三个参数就是回调函数地址。

注意:这里的前两个参数(1和100)和前面介绍的定时器函数中对应的参数含义是一致的,所以同样可以添加多个定时器,只需要根据程序的需要修改这两个参数即可,WINDOWS会自动协调它们,同时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OnTimer函数体也要发生变化,要在函数体内添加每一个Timer的处理代码:

OnTimer(nIDEvent)

{

switch(nIDEvent)

{

             case1:

........ ;

             break;

             case2:

....... ;

             break;

             case3:

...... ;

             break;

         }

}

这样,在程序中开始计时的地方调用SetTimer即可。这种情况需要简单介绍一下SetTimer的定义。SetTimer有两个函数。一个是全局的函数::SetTimer()

UINT SetTimer(

HWND hWnd, // handle of window for timer messages

UINT nIDEvent, // timer identifier

UINT uElapse, // time-out value

TIMERPROC lpTimerFunc // address of timer procedure

);

其中hWnd 是指向CWnd的指针,即处理Timer事件的窗口类。提到了窗口类(CWnd),有必要来看一下CWnd的继承情况:CWnd有以下子类:CFrameWnd,CDialog,CView,CControlBar等类。这也意味这些类中都可以定义SetTimer事件。 同时,SetTimer()在CWnd中也有定义,即SetTimer()是CWnd的一个成员函数。CWnd的子类可以调用该函数,来设置定时器。

(注:这里的介绍比我上面的总结的更全面)

UINT SetTimer( UINT nIDEvent, UINT nElapse, void(CALLBACK EXPORT* lpfnTimer)(HWND, UINT, UINT, DWORD) );

参数含义:

nIDEvent:是指设置这个定时器的iD,即身份标志,这样在OnTimer()事件中,才能根据不同的定时器,来做不同的事件响应。这个ID是一个无符号的整型; 

nElapse:是指时间延迟。单位是毫秒。这意味着,每隔nElapse毫秒系统调用一次OnTimer(); 

void (CALLBACK EXPORT* lpfnTimer)(HWND, UINT, UINT,DWORD):即指定应用程序提供的TimerProc回调函数的地址,来处里这个Timer事件。如果是NULL,处理这个Timer事件的定义这个Timer的CWnd对象(前面介绍的MFC中的定时器就属于这种情况)。它将WM_TIMER消息传递给这个对象,通过实现这个对象的OnTimer()事件来处理这个Timer事件。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将这个值设为NULL,有设置该定时器的对象中的OnTimer()函数来处理这个事件。 

同样的,再看看KillTimer()和OnTimer()的定义:

KillTimer()同SetTimer()一样,也有两个:一个是全局的::KillTimer(),另一个是CWnd的是CWnd的一个函数。声明:

//全局函数

BOOL KillTimer(

HWND hWnd, // handle of window that installed timer

UINT uIDEvent // timer identifier

); 

//CWnd函数

BOOL KillTimer( int nIDEvent );这两个函数表示的意思是将iD为nIDEVENT的定时器移走。使其不再作用。其用法如同SetTimer()一样。

再看看OnTimer()

CWnd::OnTimer

afx_msg void OnTimer( UINT nIDEvent );

OnTimer()是响应CWnd对象产生的WM_Timer消息。nIDEvent表示要响应TIMER事件的ID 

Timer事件的使用: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应该很清楚,如何来使用Timer事件。假定我们在视图上画一个渐变的动画。我们首先在菜单栏上添加一个菜单项,给这个菜单添加命令响应:

  pView->SetTimer(1,1000,NULL);//pView是视图类的指针,这里是在视图类当中设置一个定时器。

添加完毕,再给视图类添加一个ON_WM_TIMER事件的响应。在OnTimer()函数中编写函数,进行响应。 

(完)

				<script>
					(function(){
						function setArticleH(btnReadmore,posi){
							var winH = $(window).height();
							var articleBox = $("div.article_content");
							var artH = articleBox.height();
							if(artH > winH*posi){
								articleBox.css({
									'height':winH*posi+'px',
									'overflow':'hidden'
								})
								btnReadmore.click(function(){
									if(typeof window.localStorage === "object" && typeof window.csdn.anonymousUserLimit === "object"){
										if(!window.csdn.anonymousUserLimit.judgment()){
											window.csdn.anonymousUserLimit.Jumplogin();
											return false;
										}else if(!currentUserName){
											window.csdn.anonymousUserLimit.updata();
										}
									}
									
									articleBox.removeAttr("style");
									$(this).parent().remove();
								})
							}else{
								btnReadmore.parent().remove();
							}
						}
						var btnReadmore = $("#btn-readmore");
						if(btnReadmore.length>0){
							if(currentUserName){
								setArticleH(btnReadmore,3);
							}else{
								setArticleH(btnReadmore,1.2);
							}
						}
					})()
				</script>
				</article>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anlanrening/article/details/8508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