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作APP创始人萧丹:审美如何成为竞争力

主题Topic:审美如何成为竞争力
地点Location:静安常德路800号八佰秀创意园区


2439987-aa3fe0f01b16ac2b.png
如何把审美做为一种竞争力

很荣幸参加了几期桥中每周三举办的“设计师之夜”的主题分享,每次都能收获很多新知识,今天的主题是:“审美如何成为竞争力”,萧丹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如何用审美构建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关于分享嘉宾

萧丹,筑作APP创始人,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留校教学10余年。

视觉设计师,资深场馆师。十年以上专业设计经验,省级重点场馆总设计师。

『筑作』APP 作为智能美学3D场景创造平台,将哲学、科学、潮流、艺术、文化融入空间设计,提升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用美学教育和设计工具赋能普通人,激发创造力和自我认识。

『筑作』致力于用美学设计改造人们的生活。

将美学教育智能化融入设计工具,把平面作品衍生到空间方案,共创共享IP版权。让用户在设计中体验产品,重塑品牌与客户的关系。全方位打造用户、设计师、品牌、项目等利益共同体,构建全新的生态系统。

关于内容探讨

美学家蒋勋说:"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
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

审美力,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一、审美是什么?

那么审美是什么,如何提升审美力?

用三个词可以定义,审美是一种美学的判断,是一种对美的感知能力,是品味。

对美学的判断很简单,比如你看到一件喜欢的衣服,你会说这很好看,这就是很直接的判断。

那什么是感知能力呢?

物与环境的存在关系的表达是为感。感是物的变化发生的条件,正是物具备了感的能力才在变化的环境中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存在的对象关系是为知。知是物本身与具体条件呈现出的逻辑关系,知的关系达成物本身的变化有了一定的方向性。感知即意识对内外界信息的觉察,感觉,注意,知觉的一系列过程。感知可分为感觉过程和知觉过程。

感知能力是说通过感觉器官感觉某样不可视或者肉眼无法直接观察的物体,并能通过感觉描绘出其具体形状或者运动状态的一种超能力。这个能力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但是通过后天大量的艰苦练习以后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能力。

所以提升审美力可以通过提升感知能力来实现,但我们需要知道感知的成长和知识的成长属于两个概念,感知更潜意识,更有能量。

知识就不一样,我理解的知识更多的像是信息,拿来就可以直接用的。比如网上搜索,比如书本提炼等等,再比如以上对于感知能力的定义,都属于知识层面,比较表层,就看如何在特定场景下运用特定的信息了。

所以,更重要的其实是底层的能力,不管是逻辑能力还是审美能力,因为定义的都是能力层面,需要耗费时间、预定场景去练习,比获得知识更难。

二、设计者审美力如何触达用户?

设计师通过设计工具来打造触达用户的丘比特之箭,用工具、技能、时间的合力去触达用户,工具和人是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的关系,通过投入各种技能和时间消耗,打造各种工具,让用户获得感知。工具设计的难度越大,越难触达到用户。

三、对设计影响很大的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

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美籍犹太裔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2439987-ec7dbc701211cf28.png
马尔库塞

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单向度的人》中,他指责艺术的大众化和商业化使之成为压抑性社会的工具,从而导致人和文化的单向度。

在《审美之维》中则认为,艺术(主要指先锋艺术)自动地对抗现存社会关系并加以否定和超越;倾覆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及普遍经验,促成完整人的再生。

  • 什么是单向度的人?
    来自现实的压抑:物质-科技-机器-合理化-单调重复,也就是很容易被满足的人,比较单纬。
    真正质的解放,也有一个公式:内在审美-感觉-欲求-本能层面的改造。

  • 什么是多向度的人?
    有一个连续等式可以说明,劳动=游戏=想像=幻像=艺术形式=表现=爱欲无需升华的直接表达=生命本能的要求的自由表现
    从这个连续的等式中可以看出,艺术-审美的形式正是沟通这一切的中介、桥梁。审美渗透在很多领域,我们要努力成为多向度的人。如果我们把工作当作游戏导致的结果,工作不再是工作,而是对未知空间的探索,工作就成为一个很有趣的事情。

四、为什么审美是一种竞争力?

2439987-20d6ada4d2eaab99.png
Apple VS 小米

我们来看一下Apple创始人乔布斯,他并不擅长写代码和技术设计,但是他带领的团队一起推出了Apple这个极致的品牌。为什么Apple那么受欢迎,因为设计者乔布斯审美能力极强,倡导在产品中置入美学因素。乔布斯曾经宣称:能够让Macintosh成为伟大产品的部分因素就得益于从事此产品相关的工作人员都是音乐家、诗人以及艺术家等,甚至还有动物学家和历史学家,巧合的是,他们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电脑科学家。

都说小米很像Apple,雷布斯做小米产品的作风也是一样,同样在宣扬美学。

消费升级其实也是审美之战。

2439987-2b9c616e3b975935.png
星巴克 VS 蓝瓶

我们知道星巴克的咖啡其实口味并没有多好喝,你不会像品味红酒一样去喝星巴克咖啡,比星巴克咖啡更有名的可能反而是它的空间体验感。

而被称为“咖啡界的苹果“的蓝瓶咖啡作为第三次咖啡浪潮的代表品牌,非常重视细节。“蓝瓶咖啡”创始人詹姆斯 · 费里曼坚信,第一杯咖啡是装在蓝瓶子里的并承诺:“我只向我的顾客售卖48小时内新鲜烘焙的咖啡豆,因此他们能够在咖啡风味最棒的时候享受它,而且我只选用最优质、最美味和来源最可靠的咖啡豆。”也许蓝瓶赢在它的态度吧,来自它对美感和口感的极致追求。

五、审美的趋势:审美是被什么推动的?

我们知道女性审美的变化:清朝是娇弱为美,民国是温婉优雅,80后花旦是东方式含蓄,90后小花是欧式立体。

那么审美是被什么推动呢?审美风格趋势有一定的规律性,是开放的审美,只有迎合了社会趋势的审美才会发展,符合未来审美趋势的才是我们需要的审美能力。

再看建筑领域,很多人看到日本的建筑,都会说是抄袭中国唐代的,比如拿无锡的拈花湾和日本的金阁寺对比。关于谁抄谁这个问题,懂行的人一看就明白。确实当今日本的设计风格貌似更被追捧,因为它更简洁,日本的建筑风格和现代设计风格更接近,迎合了社会潮流。因为所有外部的形状都会被归为圆形、方形、三角形,人们看到这些形状心里才会感受到稳定踏实。日本人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并且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这是一个VUCA的时代,很多风格和审美都在变化,自然引出了一个热点话题:人类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现在人工智能可以做很多复杂的事情,比如人工智能可以画出比人画的更好的画,可以更有效率,还没有像人一样易变的情绪,更好管理,成本更低,人最终会被训练成工具。而且凡是人能想到的东西都很有限,比如让人去想筷子的用法,可能只会想出10种,但如果用算法去算,就可能算出来100种。

但机器本身是人发明的,是基于大数据的产物。人工智能很强大,但缺少信望爱,这是无法被取代的。

科技是被文化推动的,哲学永远走在前面。如果科技被科技推动,人就很容易变成单维度的人。关于推动科技,美国人的创造力就很超前。源自美国人对文化的研究特别深,比如他们会去研究玄学和能量的关系。大家也可以多看看美国大片,可以感受到科技风向。文化层面的研究导致科技应用的多元性,西方的创造力之所以源源不断,是因为他们把文化运用的很好,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六、如何做出改变,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萧丹老师推荐了一本《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是一部由莎拉·威廉姆斯·戈德哈根所著的书,融合了建筑学、认知心理学、美学、社会学和设计的跨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独特的、有趣的认知体系,建立起建筑与我们身体、心灵的连接,帮助探索建筑环境是如何深刻地塑造了我们的情绪、认知和幸福,我们又可以如何改造我们身处的世界,让它变得丰富而友好。
我们会知道:

  • 为什么在开阔的空间中,我们更具有创造性?
  • 为什么自然光照和绿植会让我们心率变慢、体质变强?
  • 为什么不同的人在相同的环境下会表现出类似的情绪和行为,或景仰、或宁静、或喜悦、或狂热?

体验建成环境,高的屋顶可以开拓想象力,低的屋顶会让人感到压抑。环境的设计会影响个人的审美感知,如果你把自己放在很好的环境中,你的竞争力就提升了。比如你的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学校环境等,这些环境都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你对审美的认知。

人往往碰到困难,才知道自己的边界,主动的人会让自己知道自己是有局限的人,所以有意识的人都不害怕困难,喜欢挑战,探知自己的边界,通过目标的设定,把自己变得越来越丰富。所以我们要构建一个自己的认知图式,包括行为分析、美学比较、个性定位。

七、观点探讨

  • 无我,才会产生客观的美
  • 慢就是快
  • 人类被迫回到了自留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解决问题
  • 很多人自己有武器有方法但是自己不知道,所以普遍人都很焦虑
  • 现在的趋势需要充分挖掘需求,更多的是我要我的信息,而不是我要信息,人们需要被精选的信息,所以产品也要更精细化。
  • 垂直深度的赛道还是很有机会的,很多成功的人都是不经意地专注在一个赛道,然后慢慢走向成功。最终产品设计的思维依托的就是利他思维。
  • 通过体验生活去和自己的生活做对比,提升认知和感知力。
2439987-97804a7629a5a860.png
活动合影

关于上海设计师之夜
由成功设计、桥中和静安众创设计创新中心三方联合举办的,旨在推进上海设计师创意创新的公益活动,于每周三傍晚举行,每次将有不同的设计师来分享他们最新的理念和想法。

转载于:https://www.jianshu.com/p/a2a1c1fdd511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3859665/article/details/9113562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