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与区块链应用的兴起

交易便利化、信用与交易秩序

交易本身产生价值,交易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劳动分工追求生产效率的提高,商品生产以交易为目的。由于规模效应的存在,商业主体追求最大范围的商品交换,商品越来越丰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个人的需求在市场经济中以交易的形式来获得满足,个人能以低于自行生产的成本获得产品和服务。

商品交易的核心价值和逻辑在于“不问对象是谁”的普遍可交换性,商品的价值计算标准应该是统一的,从而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交易,形成更大的市场总量和经济规模,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

商品交易是以信用为中心、有秩序的交易。

缺少信用中介,陌生人之间的交易难以达成,因为信息缺失的一方可能承担风险损失

交易便利性是商业繁荣的必要条件。交易过程涉及信息收集、了解市场、询价、谈判、确认(签订合同)、验收、支付等流程,复杂而冗长,会产生极高的隐形成本。

在“人—网络—人”的交易中,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以及恶意篡改等基本问题,一直是虚拟世界的最大问题。

如何重新定义信用机制与制度约束来完善虚拟世界的交易秩序,是目前虚拟经济领域急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之一。

计算信用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通过改变交易场所、拓展交易时间、缩短交易链、去中介化等特质,产生了令人眼花缭乱、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创新。

我国金融业开放和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金融技术可以隔离主体风险,发现有信用的资产,区块链技术将与真实性密切相关的证明巧妙地记录于链式结构记录中,形成不可篡改和不可撤销的公共账本,以不可抵赖的确凿证据来表征“信用自证”。

区块链技术使得主题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拥有分享更多利益的博弈手段,主题交易的真实性与表征信用的数据,由主体自己来存证、分发与共享,未来将出现更多以平等、协作的方式构建新型的商业模式。

区块链将改变交易的底层规则、重构社会在线上和线下的价值信用体系,进而带动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以计算信用引发人类社会的巨大变化。

区块链技术的颠覆性影响

网络经济的痛点是信用不足而导致的交易秩序的混乱。互联网解决了点与点之间的信息传输成本和效率问题。下一代互联网的构建目标,至少包括价值的传递能像信息传递一样,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进行,将有助于把互联网改造成为近乎完美的市场。

以分布式来弥补中心化的不足。

在今天的商业与社会架构中,第三方信用产生巨额的使用成本,对这个成本的逐步消解是技术造福于人类的价值体现。

在区块链架构下,让参与主体在公开、透明的机制中,各自对行为负责、对自己的信用负责—基于参与者共享一部不可更改、只能持续增加的交易总帐。

市场对交易秩序的选择,根本上是由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的,这是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区块链技术是未来全球信用的基础协议,是建设互联网的价值链高速公路,是由数字社会向信用社会转换的关键技术。区块来呢可能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重新定义互联网甚至人类社会。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意义

金融的内涵是财富管理和价值交换,任何价值的转移、交易、存储和支付均基于信任。

供应链金融的痛点问题包括交易真实性的证明、化解较高的操作成本、市场覆盖率的不足等。

交易真实性的证明要求记录在虚拟世界的债权信息中,必须保证虚拟与真实的一致性,这是开展金融服务、风险控制的基础,供应链金融需要确保参与人、交易结果、单证等是以真实的资产交易为基础的。

银行需要掌握供应链的真实运作情况,需要深入掌握合同、债项的运作,以防止不真实的债项。操作成本成为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最大障碍之一,使得银行不得不谋求与平台型供应链或核心企业合作,或者不得不延缓市场扩张,极大的阻碍银行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形成。

**供应链金融的目标是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全面覆盖。在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模式下,目前多限于对“一级供应商”(上游)提供保理或贴现融资服务,或者对“一级分销商”(下游)提供预付款或存活融资服务。而大量的二级、三级等供应商/经销商的融资需求仍然难以得到满足,在供应链管理、信息话水平受限的情况下,“N+1+M”模式仍然难以覆盖到全链“。对于产业体量较小、缺少优质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大量中小企业仍然难以获得供应链金融服务。

现有供应链金融模式属于第三方信用下的间接融资模式,融资成本包括信用审查与评估、担保、资金成本等,实际利率目前约在8%~20%之间,仍然处于较高的利息水平。中小企业融资便利性、融资贵问题在供应链金融中只得到部分缓解。

区块链架构下的供应链金融创新突破现有第三方信用模式,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存在极大的创新空间,能够极大提高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减少金融交易中的欺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融资的便利性,将引发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一系列理论与应用创新。

区块链应用发展综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欧洲央行等倡导开展支付、结算应用,英国政府侧重智能合约、汇款应用,美国侧重二级市场交易、汇款,日、韩侧重银行业业务方面。

桑坦德银行通过金融技术投资基金Inno Ventures进行去爱恋试验,研究如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传统银行业,发现了20~25种可以使用区块链的场景,认为“区块链技术每年可节省200亿美元的国际交易结算成本”

美国Cross River银行、CBW银行和德国Fider银行与数字货币公司Ripple Labs合作,以虚拟货币作为媒介开展跨境汇款服务实验。2015年9月,摩根大通集团、巴克莱银行、高盛集团、西班牙BBVA银行、澳洲联邦银行、瑞士信贷集团、道富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瑞士银行共9家全球知名金融机构达成了一项合作,将为区块链研究机构,研究法定数字货币,我国有可能成为首个发行并使用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

美国纳斯达克在2015年12月首次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证券交易平台Linq,是证券市场去中心化趋势的重要里程碑。Ripple网络更是在2016年10月与R3联盟进行去中心化境外转账实验,从而解决现有的境外交易清算慢且需要集中化清算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支付清算、数字票据、银行征信管理、权益证明和交易所证券交易、保险管理、金融审计等方面将得到应用。

**目前主要智能合约开发平台有:区块链智能合约系统(IBM)、Rootstock智能合约平台(RSK)、Corda智能合约平台(R3联盟)、超级账本hyperledger(Linux)、以太坊智能合约平台,以及国内数贝投资、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和小蚁项目。**智能合约平台的起草和监管合约标准是目前面临的挑战。

金融交易是区块链技术的最佳应用场景,在弱中心化系统中产生计算信用,减少对中心机构信用背书的依赖,体现出“金融脱媒”的属性,对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证券发行、清算等业务将产生出颠覆性的变革;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区块来呢技术适合股权众筹、P2P网络借贷和互联网保险等商业模式,以穿透全业务链的信用自证方式在不安全环境下建立具有信用的交易链。在证券和银行业务中,对于传统的高昂人工操作成本和跨机构间的协调成本,利用智能合约机制和可编程机制,能够极大地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减少繁琐的中心化清算交割过程。

区块链在资产管理领域开始显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实现各类资产的确权、授权和交易监管的实时性。区块链是虚拟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方法。对于有形资产,可以在虚拟环境下实现现实世界中的资产交易功能,例如对资产的授权和使用控制、产品溯源等应用。

2016年称之为“区块链元年”。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基本上同时起步,我国区块链相关的研发企业及应用案例增速甚至超越美国。我国从2016年起,以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和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和百度金融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平台企业,以及众多的区块链技术开发公司,开始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和社会信用领域的应用。

2017年称之为“区块链应用元年”。在跨境金融、资产证券化、票据、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已经有一些平台开始落地,如招商银行区块链跨境清算、布比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浙商银行数字汇票应用、京东和百度的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平台,均引发业内的高度关注。供应链金融领域可以解决交易真实性证明和单证操作高成本问题。数字票据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中心系统脆弱性和假票问题。资产证券化可以解决基础资产的信用问题,简化交易流程并降低操作成本。

2016年10月,工信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年12月,区块链技术列入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2016年12月,贵阳发布《贵阳区块链发展和应用》白皮书,以“诚信上链+贵阳聚数”的思路将区块链应用于政府治理、民生与商业,包括互联网金融监管、政府数据公开、精准扶贫、医疗健康和货运物流等。2017年9月,青岛发布《中国链湾白皮书》,青岛市北区人民政府大力推动**区块链在政府管理、跨境贸易、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大健康产业、公示公证、城市治理、社会救助、知识产权产业化和工业检测存证10大领域的转化应用。**预计未来2~3年,我国将迎来区块链开发和应用的全面爆发。

常见观点的辨析

区块链是新技术、解决方案还是科学发明

目前来看,区块链技术是多种已有技术的组合应用。
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在简化新金融服务的底层架构与处理流程、提高效率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可以减少或消除争议与纠纷,为调解过程提供信用溯源与完整的交易历史信息,并且为单一的可信涞源。

区块链技术是去中心化的信用机制吗

区块链技术只是一种虚拟环境下的信息处理工具,怎么可能消除现实中各种各样的中心呢!只有在“去私欲”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显然这个前提是永远不可能成立的。

银行本身就属于虚拟世界。

中介的功能十分丰富,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匹配、信息验证、信用担保和合同执行等环节。区块链技术在信息存储与传输环节发挥出创新的应用价值,但是在信息的收集和信用担保环节还是要有赖于传统的中介。

区块链存在超级节点吗?不需要国家信用的支撑吗?

封闭系统内缺少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需求,组织中的权力机制可以主导组织内部的秩序。

一些具有独特属性的信用功能节点,本身就具有特别的行政、执行或裁决功能,如工商、税务、法院、民政等部门,这类中心(节点)功能属于国家机器,它们在信用链中不但不能弱化、取消,甚至是信用链的关键节点,是“主权节点”。《贵阳市主权区块链技术蓝皮书》提出贵阳以主权区块链为核心基础平台,在块数据和“绳网结构”的体系架构指导下,形成跨区域、跨场景、跨部门应用的区块链立体空间。

区块链技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区块链技术只能保证加密、记账后的信息不被篡改。数据、信息在进入区块链之前,如果存在“错误、不真实”,则区块链完全不能对这些“错误、不真实”的数据、信息进行检验、排除和监管。信息传递过程、信息的确认行为等不能篡改、无法抵赖。另外,保证加密就不能修改,除非共识机制中有一半以上的决策者同意修改,这是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功能。

虚拟世界的大厦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之上,严格把关信息的真实性与保证信息不被篡改同样重要。

信息越逼近真实、实时,说明信息越具有信用价值。

高质量的信息一方面来自对信息真实性、信息质量的严格把关,另一方面是信息以区块链的方式存在于虚拟空间且保持不变(不可篡改)。

客观事件发生后,应立即记录产生的真实有效的信息,交由区块链技术处理形成可信证据,成为高信用形成的基础。否则,随着事件的推移,信息的真实性判断和检验变得越来越难。这是虚拟世界进行信用创造的重要原理之一。

智能合约可以替代司法机构来执行法律吗

法制社会就是现代社会的根本特点。

我国的诚信体系建设缓慢,与高成本的信用维持与执行成本密切相关。当事人因为较高的申诉成本,不得不放弃对失信者的追究,使得失信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制裁,也进一步影响了公众参与信用维护的有效性。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其实是相当完整的,法律文本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西方国家还要完善,但执行难、执行成本高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金融领域执行与法律相关的操作,多数属于权益的交换、资产的转移和债权关系的确立等,而现实世界多属于复杂对象、复杂行为,实践中存在大量可以执行但又没有执行的大量事实,甚至法律执行也具有艺术性、人性化的一面。

在金融领域以智能合约代替现行法律与司法体系,目前只是一个概念或设想,缺少完整的理论架构支持。

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谁将主导下一轮互联网革命

互联网革命最终体现在交易的便利性与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这是引发产业颠覆性的前提和目标。 由技术推动的信用创新,是产业颠覆性创新的焦点所在。现代企业的信用成本远高于数据处理、流程再造等运营成本,“计算信用”可以有效破解现代商业信用体系不足而造成的交易成本高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将在下一轮互联网革命中承担相关键角色。

计算信用的基础是由多种技术组合使用而形成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实现网络化、精准化和可控化,依赖在线互联、风险控制和产融结合模式,形成商业生态系统。

供应链金融的信用机制为典型的第三方信用中介,存在信用成本高、应用场景有限和操作成本高等问题,信用机制创新是关键。

参考资料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1845533/article/details/9014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