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实时设计、极速渲染、静音存储

       当今时代,发展变化之大,三维动画设计建模、特技特效、视频动画后期剪辑、特效合成、调色软件功能不断升级换代,厂家被兼并频率频繁,行业应用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产品停止发展和提升,谁都无法保证未来还有没有自己位置,不仅仅是软件厂家,硬件厂家也是一样,计算科技不断更新换代,曾经非常辉煌的工作站厂家(IBM、SGI、SUN等)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也带来的新的机会,专业的工作站厂家必须要充分了解应用和软件,才能提供更好的机器,才有更大的市场,才能生存下来的可能。

      本文将对目前数字内容创作最主流的软件进行分析,与软件特点无法匹配,性能发挥将大打折扣,甚至表现极其低下,由于专业知识和时间紧迫,但是这个时代,时间和效率需要权衡,对软件资料查阅难免受到局限。在电影电视创作、建筑、园林设计、基础工程等行业,动画设计软件种类丰富、功能强大,带动了数字内容创作,但是三维模型越来越庞大、复杂,对工作站硬件性能提出了挑战,需要流畅的确保三维建模交互设计过程、实时渲染要保证流畅,最终渲染要最短时间内完成。

本文关联的应用软件 :

3DS MAX(建筑行业、游戏行业)
MAYA(影视动画行业)
Cinema4D(栏目包装)
Unity3D(游戏)
Rhino(建筑、工业)
SketchUP(草图大师)
Rehino(3D造型设计)
Lumion(三维建筑可视化)

渲染器类:
CPU类:MentalRay ,RenderMan ,V-RAY Render,MaxwellRenderMental 
GPU类:FurryBallRT,Octane, MoskitoRender,Indigo Render,

 

(1) 三维设计/建模计算特点
        这个阶段是对三维模型设计、创建、编辑,人机交互式,主要手段多边形建模、Nurbus建模等,模型生成全靠CPU单核计算,这个过程多核没有作用,你不可能手握10个鼠标或毛笔(类似10个核)同步画画一样,只能用一个鼠标或一个笔,这样图形绘制是单核计算模式,显卡只有需要贴图和即时预览的时候才发挥作用,视觉上的移动流畅,实际是鼠标移动过程,计算机要在1秒内生成至少24幅画面,但是随着应用深入,复杂三维模型计算量变得越来越大,移动过程计算机已经无法在1秒内达到完成24幅,这样使用者就觉得计算机性能不够,因此,碰到创建大模型就卡,创建小模型很流畅,唯一解决办法,提升CPU频率来达到提升性能,这对建模阶段是至关重要,因为完美壮观的三维模型数据量巨大,三维建模软件编程的工程师不会想到今天,为了追求完美和精彩设计效果,软件设计应用跑的太快,硬件在某个环节跟不上步伐。

最常见问题:一旦模型复杂,计算机变的非常卡,模型移不动,其主要原因大量的几点顶点数据靠的是单核来完成,频率低就无法满足复杂模型数据计算。

(2)实时渲染(实时预览) 计算特点

       这个阶段主要是把三维模型通过即时图形生成,把真实的模型展现在屏幕上,看到实际设计效果 ,用Shade显示出简单的灯光效果、阴影效果和表面纹理效果,当然,高质量的着色效果是需要专业三维图形显示卡来支持的,它可以加速和优化三维图形的显示。但无论怎样优化,它都无法把显示出来的三维图形变成高质量的图像,这是因为Shade采用的是一种实时显示技术,硬件的速度限制它无法实时地反馈出场景中的反射、折射等光线追踪效果,Shade窗口,提供了非常直观、实时的表面基本着色效果,根据硬件的能力,还能显示出纹理贴图、光源影响甚至阴影效果,预览是为了更好的建模,复杂模型对硬件要求,频率和显卡。

常见问题:在屏幕上展现出来,模型复杂计算机生成无法做到实时,他需要单核高频和显存足够的强大图形处理能力的显卡。

(3)最终渲染(渲染器)计算特点 

       这个阶段是把三维模型通过软件计算生成图像的过程。三维模型是用语言或者数据结构进行严格定义的三维物体或虚拟场景的描述,它包括几何、视点、纹理、照明和阴影等信息。图像是数字图像或者位图图像, 基于一套完整的程序(渲染引擎)计算出来的,硬件对它的影响只是一个速度问题,而不会改变渲染的结果,影响结果的是看它是基于什么程序渲染的,比如是光影追踪还是光能传递CPU将模型中设置好的参数按照渲染软件所设定的运算方式计算出来,包括:具体从某个角度观看模型,光照、距离、消隐/遮蔽、Alpha、过滤,甚至纹理贴上去该是啥样,使数字模型转变为真实的可视化图形,再交由显卡将这一张图片显示出来。

把创建好的三维模型,通过渲染器完成三维模型计算形成图像文件或图形文件,主要计算方式:
1)传统渲染主要靠多核CPU完成,
2)借助GPU强大的浮点运算能力完成渲染的多点计算

总之设计软件主要完成:建模、材质贴图和实时预览(实时渲染)、最终渲染,体现计算机性能最关键是建模和渲染。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wangdanf/p/8942189.html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