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ase 学习(五) Hbase原理解析

一,HBase系统架构

二,HBase的Region详解

  2.1 region的实例解析

  2.2 Region的寻址

三,HBase的写逻辑

  3.1 Hbase的写入逻辑

  3.2 MemStore刷盘

  3.3 Hlog

    3.3.1 Hlog简介

    3.3.2 Hlog结构

    3.3.3 Hlog的生命周期

  

 

正文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cloud1001/p/7615526.html

一,HBase系统架构

  如下图所示:Hbase的系统架构

  

  从上图得出:Hbase是由Client、Zookeeper、Master、HRegionServer、HDFS等几个组建组成。

    Client:Client包含了访问Hbase的接口,另外Client还维护了对应的cache来加速Hbase的访问,比如cache的.META.元数据的信息。

    Zookeeper在HBase的作用:

    Hbase通过Zookeeper来做master的高可用、RegionServer的监控、元数据的入口以及集群配置的维护等工作。

    通过Zoopkeeper来保证集群中只有1个master在运行,如果master异常,会通过竞争机制产生新的master提供服务

    通过Zoopkeeper来监控RegionServer的状态,当RegionSevrer有异常的时候,通过回调的形式通知Master RegionServer上下限的信息

    通过Zoopkeeper存储元数据的统一入口地址

    Hmaster:

    为RegionServer分配Region
    维护整个集群的负载均衡
    维护集群的元数据信息
    发现失效的Region,并将失效的Region分配到正常的RegionServer上
    当RegionSever失效的时候,协调对应Hlog的拆分

    HregionServer:

    HregionServer直接对接用户的读写请求,是真正的“干活”的节点。它的功能概括如下:
    管理master为其分配的Region
    处理来自客户端的读写请求
    负责和底层HDFS的交互,存储数据到HDFS
    负责Region变大以后的拆分
    负责Storefile的合并工作

    HDFS在Hbase的作用:

    HDFS为Hbase提供最终的底层数据存储服务,同时为Hbase提供高可用(Hlog存储在HDFS)的支持,具体功能概括如下:
    提供元数据和表数据的底层分布式存储服务
    数据多副本,保证的高可靠和高可用性

二,HBase的Region详解

  前面已经介绍了Region类似于数据库的分片和分区的概念,每个Region负责一小部分Rowkey范围的数据的读写和维护,Region包含了对应的起始行到结束行的所有信息。master将对应的region分配给不同的RergionServer,由RegionSever来提供Region的读写服务和相关的管理工作。这部分主要介绍Region实例以及Rgeion的寻找路径。

  2.1 region的实例解析

  

  

  上图模拟了一个Hbase的表是如何拆分成region,以及分配到不同的RegionServer中去。上面是1个Userinfo表,里面有7条记录,其中rowkey为0001到0002的记录被分配到了Region1上,Rowkey为0003到0004的记录被分配到了Region2上,而rowkey为0005、0006和0007的记录则被分配到了Region3上。region1和region2被master分配给了RegionServer1(RS1),Region3被master配分给了RegionServer2(RS2)

  备注:这里只是为了更容易的说明拆分的规则,其实真实的场景并不会几条记录拆分到不通的Region上,而是到一定的数据量才会拆分,具体的在Region的拆分那部分再具体的介绍。

  2.2 Region的寻址

  既然读写都在RegionServer上发生,我们前面有讲到,每个RegionSever为一定数量的region服务,那么client要对某一行数据做读写的时候如何能知道具体要去访问哪个RegionServer呢?那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如上图所示,访问路径有3步:

  第1步:Client请求ZK获取.META.所在的RegionServer的地址。

  第2步:Client请求.META.所在的RegionServer获取访问数据所在的RegionServer地址,client会将.META.的相关信息cache下来,以便下一次快速访问。

  第3步:Client请求数据所在的RegionServer,获取所需要的数据。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那就是Client会缓存.META.的数据,用来加快访问,既然有缓存,那它什么时候更新?如果.META.更新了,比如Region1不在RerverServer2上了,被转移到了RerverServer3上。client的缓存没有更新会有什么情况?
  其实,Client的元数据缓存不更新,当.META.的数据发生更新。如上面的例子,由于Region1的位置发生了变化,Client再次根据缓存去访问的时候,会出现错误,当出现异常达到重试次数后就会去.META.所在的RegionServer获取最新的数据,如果.META.所在的RegionServer也变了,Client就会去ZK上获取.META.所在的RegionServer的最新地址

三,HBase的写逻辑

  Hbase的写逻辑涉及到写内存、写log、刷盘等操作,看起来简单,其实里面又有很多的逻辑,下面就来做详细的介绍

  3.1 Hbase的写入逻辑

  下面是写流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氛围3步骤:

  第1步:Client获取数据写入的Region所在的RegionServer
  第2步:请求写Hlog
  第3步:请求写MemStore

  只有当写Hlog和写MemStore都成功了才算请求写入完成。MemStore后续会逐渐刷到HDFS中。

  备注:Hlog存储在HDFS,当RegionServer出现异常,需要使用Hlog来恢复数据

  3.2 MemStore刷盘

  为了提高Hbase的写入性能,当写请求写入MemStore后,不会立即刷盘。而是会等到一定的时候进行刷盘的操作。具体是哪些场景会触发刷盘的操作呢?总结成如下的几个场景:

  1、全局内存控制

  这个全局的参数是控制内存整体的使用情况,当所有memstore占整个heap的最大比例的时候,会触发刷盘的操作。这个参数是hbase.regionserver.global.memstore.upperLimit,默认为整个heap内存的40%。但这并不意味着全局内存触发的刷盘操作会将所有的MemStore都进行输盘,而是通过另外一个参数hbase.regionserver.global.memstore.lowerLimit来控制,默认是整个heap内存的35%。当flush到所有memstore占整个heap内存的比率为35%的时候,就停止刷盘。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减少刷盘对业务带来的影响,实现平滑系统负载的目的。

  2、MemStore达到上限

  当MemStore的大小达到hbase.hregion.memstore.flush.size大小的时候会触发刷盘,默认128M大小

  3、RegionServer的Hlog数量达到上限

  前面说到Hlog为了保证Hbase数据的一致性,那么如果Hlog太多的话,会导致故障恢复的时间太长,因此Hbase会对Hlog的最大个数做限制。当达到Hlog的最大个数的时候,会强制刷盘。这个参数是hase.regionserver.max.logs,默认是32个。

  4、手工触发

  可以通过hbase shell或者java api手工触发flush的操作。

  5、关闭RegionServer触发

  在正常关闭RegionServer会触发刷盘的操作,全部数据刷盘后就不需要再使用Hlog恢复数据。

  6、Region使用HLOG恢复完数据后触发

  当RegionServer出现故障的时候,其上面的Region会迁移到其他正常的RegionServer上,在恢复完Region的数据后,会触发刷盘,当刷盘完成后才会提供给业务访问

  3.3 Hlog

    3.3.1 Hlog简介

  Hlog是Hbase实现WAL(Write ahead log)方式产生的日志信息,内部是一个简单的顺序日志。每个RegionServer对应1个Hlog(备注:1.x版本的可以开启MultiWAL功能,允许多个Hlog),所有对于该RegionServer的写入都被记录到Hlog中。Hlog实现的功能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保证数据安全。当RegionServer出现问题的时候,能跟进Hlog来做数据恢复。此外为了保证恢复的效率,Hbase会限制最大保存的Hlog数量,如果达到Hlog的最大个数(hase.regionserver.max.logs参数控制)的时候,就会触发强制刷盘操作。对于已经刷盘的数据,其对应的Hlog会有一个过期的概念,Hlog过期后,会被监控线程移动到 .oldlogs,然后会被自动删除掉。

  Hbase是如何判断Hlog过期的呢?要找到这个答案,我们就必须了解Hlog的详细结构。

    3.3.2 Hlog结构

  下图是Hlog的详细结构: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都个Region共享一个Hlog文件,单个Region在Hlog中是按照时间顺序存储的,但是多个Region可能并不是完全按照时间顺序。

  每个Hlog最小单元由Hlogkey和WALEdit两部分组成。Hlogky由sequenceid、timestamp、cluster ids、regionname以及tablename等组成,WALEdit是由一系列的KeyValue组成,对一行上所有列(即所有KeyValue)的更新操作,都包含在同一个WALEdit对象中,这主要是为了实现写入一行多个列时的原子性。

  注意,图中有个sequenceid的东东。sequenceid是一个store级别的自增序列号,这东东非常重要,region的数据恢复和Hlog过期清除都要依赖这个东东。下面就来简单描述一下sequenceid的相关逻辑。

  • Memstore在达到一定的条件会触发刷盘的操作,刷盘的时候会获取刷新到最新的一个sequenceid的下一个sequenceid,并将新的sequenceid赋给oldestUnflushedSequenceId,并刷到Ffile中。有点绕,举个例子来说明:比如对于某一个store,开始的时候oldestUnflushedSequenceId为NULL,此时,如果触发flush的操作,假设初始刷盘到sequenceid为10,那么hbase会在10的基础上append一个空的Entry到HLog,最新的sequenceid为11,然后将sequenceid为11的号赋给oldestUnflushedSequenceId,并将oldestUnflushedSequenceId的值刷到Hfile文件中进行持久化。
  • Hlog文件对应所有Region的store中最大的sequenceid如果已经刷盘,就认为Hlog文件已经过期,就会移动到.oldlogs,等待被移除。
  • 当RegionServer出现故障的时候,需要对Hlog进行回放来恢复数据。回放的时候会读取Hfile的oldestUnflushedSequenceId中的sequenceid和Hlog中的sequenceid进行比较,小于sequenceid的就直接忽略,但与或者等于的就进行重做。回放完成后,就完成了数据的恢复工作。

    3.3.3 Hlog的生命周期

  Hlog从产生到最后删除需要经历如下几个过程:

    • 产生
      所有涉及到数据的变更都会先写Hlog,除非是你关闭了Hlog

    • 滚动
      Hlog的大小通过参数hbase.regionserver.logroll.period控制,默认是1个小时,时间达到hbase.regionserver.logroll.period 设置的时间,Hbase会创建一个新的Hlog文件。这就实现了Hlog滚动的目的。Hbase通过hbase.regionserver.maxlogs参数控制Hlog的个数。滚动的目的,为了控制单个Hlog文件过大的情况,方便后续的过期和删除。

    • 过期
      前面我们有讲到sequenceid这个东东,Hlog的过期依赖于对sequenceid的判断。Hbase会将Hlog的sequenceid和Hfile最大的sequenceid(刷新到的最新位置)进行比较,如果该Hlog文件中的sequenceid比刷新的最新位置的sequenceid都要小,那么这个Hlog就过期了,过期了以后,对应Hlog会被移动到.oldlogs目录。
      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要将过期的Hlog移动到.oldlogs目录,而不是直接删除呢?
      答案是因为Hbase还有一个主从同步的功能,这个依赖Hlog来同步Hbase的变更,有一种情况不能删除Hlog,那就是Hlog虽然过期,但是对应的Hlog并没有同步完成,因此比较好的做好是移动到别的目录。再增加对应的检查和保留时间。

    • 删除
      如果Hbase开启了replication,当replication执行完一个Hlog的时候,会删除Zoopkeeper上的对应Hlog节点。在Hlog被移动到.oldlogs目录后,Hbase每隔hbase.master.cleaner.interval(默认60秒)时间会去检查.oldlogs目录下的所有Hlog,确认对应的Zookeeper的Hlog节点是否被删除,如果Zookeeper 上不存在对应的Hlog节点,那么就直接删除对应的Hlog。
      hbase.master.logcleaner.ttl(默认10分钟)这个参数设置Hlog在.oldlogs目录保留的最长时间。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tashanzhishi/p/10918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