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知识小计

1、动脉硬化,血糖高,并且血流速度较慢。脑供血不足

2、心率和血压的关系?

心室每次收缩射入主动脉的血液,只有一部分在收缩期内流走,其余部分则需要在舒张期内流向外周。如果心率突然增快而搏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 则因舒张期变短 ,流向外周的血量减少,致使舒张末期主动脉内存留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在此基础上,由于“水涨船高”的关系,虽然收缩压也将升高,但动脉压升高可使血流速度加快,在收缩期内有较多的血液流向外周,致使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升高显著,而脉压减小。与此相反,当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的幅度大于收缩压降低的幅度,致使脉压增大。

3、甲亢患者心跳都在100次以上,身体24小时不停地工作

4、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心跳是正常平稳,心跳的频率和正常人是一样的,只是心跳的力度比常人大,血压高。

5、心率的知识

6、心率和血压值之间有啥关系?

1)心率少于40次/分,心脏舒张期时间延长,心室充盈量达极限,但是心输出量是减少的,大动脉流向外周的血量减少,那么血压自然是下降

2)心率在50~100次/分,心率加快,心舒张期缩短,大动脉流向外周的血量增多,血压升高

3)心率超过180次/分,心率过快,舒张期过短,心室充盈不足,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大动脉流向外周的血量减少,血压下降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6059396 查看本文章

心率对血压的影响,主要在于影响舒张压~

7、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这份共识更是对不同患者人群的心率目标做出了规定:

1、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建议静息心率<70/分;

2、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建议心室率<110次/分;

3、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建议静息心率控制在50-60次/分;

4、高血压伴主动脉夹层患者建议心率控制在50-60次/分。

8、一般血糖低于2.8mm0L/L时出现低血糖症状,临床表现为肌肉震颤,心悸,出汗,饥饿感,软弱无力,紧张,焦虑,性格改变,甚至认知障碍等

9、正常人24小时心率为59~87次/分。白天偏高,剧烈活动可达180次/分。通常最高心率年龄增加而减低,老年人最高心率一般不超过130次/分,女性高于男性。夜间睡眠时偏低,约50次/分,甚至40次/分。可见的正常人窦性心率的变化范围很大,睡眠时仍>90次/分,应视为异常,要考虑到是否患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相反如持续减慢,平均心率<60次/分,活动后心掌上升不到90次/分,就要注意窦房结等传导系统是否发生了病变。

10、早搏

首先应明确这样的观念:有早搏不一定有心脏病;各种类型的早搏都可发生于正常人。一组183例正常人的动态心电由监测数据显示: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分别为46.0%、28.4%。因此,24小时内有少量的早搏(<100次=。一般来说,室上性早搏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也不会发展成致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如没有临床症状可不予治疗。

11、心律失常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动态心电图可捕获瞬时心电变化,对于判断是否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持续的时间,具有常规心电图无法比拟的优势。正常成人中,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50%~70%,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短阵室上速占20%,而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则往往提示有严重的心脏疾患。观察病人出现心悸、气短、晕胶等不适时所描记的心电图是否正常,可以明确上述症状是否心脏疾患引起。

12、心肌缺血及其规律

  对冠心病病人进行监测可了解心肌缺血发作的次数、持续的时间、昼夜发作规律,对更好地认识病情有很大帮助。大部分发作时在病人清醒时或轻微活动后,发作次数明显增加。原因是由于心率加快与冠脉舒缩的改变,以及活动后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引起。而心动过缓时发生,则系由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心跳减慢,心输出量下降,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周围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低,血流缓慢,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当冠状动脉供氧不能满足心肌需氧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

  影响心肌耗氧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肌收缩力是三个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平均动脉压和心肌收缩力两个参数的变化很小,故临床上可单用心率表示心肌缺血阈。

  心肌缺血与早已证实的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存在相似的昼夜规律。冠心病患者上午易发心肌缺血可能与此刻儿茶酚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血小板聚集升高、纤溶活性下降、抗凝血酶Ⅲ水平降低等因素有关。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hehec2010/article/details/8915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