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原生家庭宿命论背后:20岁后,请重建你的精神世界

01

热播剧《都挺好》刷屏

原生家庭决定论话题上热搜

最近热播剧《都挺好》刷屏,我忙里偷闲看了七八集。没看过的读者别着急,一点都不妨碍理解这篇文章。

整个剧主要讲的苏家三兄妹和父亲以及互相之间折腾的一地鸡毛的家庭故事。

第一集刚开始,我看得生气,后面却又看得满眼是泪。

已定居美国的苏家长子苏明哲突然接到电话——母亲去世了。买机票回国,接机的是苏家老三苏明玉。

苏明玉一看就是个成功女性,但怎么都观众看着生气。母亲葬礼期间,一直在处理自己公司的事,而且对家人冷冰冰的:机场接大哥时连个拥抱都没有,而且一直在打电话;跟大哥说的一样,母亲葬礼,她提起来母亲,都像是在说别人;回到二哥苏明成家里就坐在摇椅上看手机,二嫂给她现磨咖啡端过去她爱理不理,二嫂问她吃啥她说「不吃,谢了」;母亲去世,她看不出伤心,对父亲也不像大哥二哥那样…

苏明成说:她不就是有点臭钱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表示赞同。

然而,苏明玉陪父亲苏大强回老宅取东西时,剧情一转,回到苏家小时候之后,我就对之前的想法感到羞愧,而且越看眼泪越多。

不要随意评价一个人,因为你不知道她的过去,她如今的冷漠,都是从曾经的伤害里长出来的。

如果你了解她的原生家庭,你就知道,冷漠只是她的保护色,掩盖她曾受过的伤。

从小到大,苏明玉像是个多余的人,因为两份原罪:

第一:本来她就是超生的,而且因为超生,父亲苏大强还被调岗了。苏大强在跟老同事聚会时说:就是因为多生了一个老三,才被贬到图书馆去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她是女孩。这是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

苏明玉在这个家里多余到什么地步?

吃饭的时候,母亲只给两个哥哥夹鸡腿;

从小到大,两个哥哥的早餐永远是火腿+鸡蛋,自己永远只有泡饭;

中考的时候,母亲连个复习资料都舍不得给她买;

高三学习很累,放学回家,二哥欺负她让他给自己洗衣服,她不服,这时候母亲却向着二哥说话,让她洗衣服;

大哥清华毕业,考了两年考到美国斯坦福留学,家里没钱,父母砸锅卖铁也要让大哥去上学!

二哥高考没考好,爸妈花钱给他买个二本上,毕业后又花钱托关系给二哥找工作,二哥工作之前想出去旅游,父母又给他2000元;

而苏明玉,高考前三模考全班第一全校前十,想冲刺清华,回家后却发现自己的卧室被卖了。

苏明玉问:妈你凭什么把我房间卖了,为什么啊?

母亲说:为什么,你大哥去美国不需要钱啊,你二哥找工作不需要钱啊,不卖房子,我供得起她们么?我们的房子,卖了还要征求你的意见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时为了进一步省钱,母亲不让她考清华,「一个女孩子,读这么好的大学又什么用?」,让她去读免费的师范学习,如果不去,就要她去打工。

苏明玉大哭,母亲说:你还委屈了,我们把你生下来,养这么大,我们容易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苏明玉崩溃:我让你生我了么!我让你养我了么!你把我生下来就要对我负责,不是光图快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母亲啪一耳光扇过去!

这关系彻底闹僵了。

后来更过分,苏明玉去读师范了,母亲却又卖了房,给二哥买婚房。苏明玉知道后,回家跟母亲理论。

母亲却说:你怎么能和两个哥哥比呢?我们只负责养你到18岁,你以后还要嫁人,到老了,我们也不需要你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苏明玉走了,再也没回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苏明玉后来混得最好。

母亲葬礼基本上都是她一个人张罗的,出钱又出力,仅仅是因为葬礼那天公司有急事接了个电话,被二哥出口重伤:你要不想来你就赶紧走吧,反正你也没资格来参加妈的葬礼…滚!马上滚!苏家没有你这样的人,你不配当苏家的人!

苏明玉走后在车里痛哭,估计也看哭了很多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重男轻女的母亲,软弱无能的父亲,从小缺爱的苏明玉,啃老不断奶的苏明成,牺牲自己家庭愚孝父亲的苏明哲,这部剧里,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和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子。

随着《都挺好》热播,#原生家庭能决定一生吗?#上热搜一天。

02

原生家庭会影响你

但不能决定你的一生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马东在《奇葩说》上问过心理学家武志红:很多人把长大后的所有不顺心,不如意,改不了的毛病,克服不了的性格障碍,过不了的接人待物的那些门槛,都归结为原生家庭,有那么严重吗?

武志红回答:有!

去年我奶奶去世,那天晚上我接到爸爸的电话,让我第二天回家,我说好的,我没问太多。

回家的路上,我躲在高铁的卫生间里哭了一场,眼泪哗哗的流下来,没人知道我为什么哭。

我哭不是为奶奶去世难过,我是难受,我难受正是因为奶奶过世我竟然没有半点伤心。我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不难过,因为我从小到大没有感受到奶奶疼过我,没有。但那一刻我接受不了一个事实:为什么亲人和亲人之间最终要这样?我希望奶奶曾经疼过我,我希望听到她去世的消息时我能难过,为她而哭,这才是亲人和亲人本该有的关系。回到家,看到我大伯家的哥哥哭,说实话我很羡慕。

现在我跟爸妈的关系很好,爸妈也很恩爱,但曾经不好的回忆还是影响了我很长一段时间。我清楚的记得,小时候爸妈经常吵架,有时候还会动手,妈妈有时候还要回我老娘家,他们吵架,我就回房间蒙着被子哭。

我至今还记得,有一次爸妈吵的很凶,我怎么说他们都不理,我跑回自己房间,他们继续吵架,我在隔壁把书全部扔到地上,然后我就坐在地上一边哭一边把书全撕了,我说我也不上学了…

读高中上大学后,我发现自己不知道如何处理男女感情,我渴望爱,想得到爱,想好好爱又不知道如何处理爱,怕失去爱,甚至有时候会怀疑。很长一段时期,我觉得人都是自私的,不可能毫不保留的爱一个人。

有一天,我看姜思达《透明人》的一期节目也是看到眼泪默流。

小时候父亲经常不在家,不是朋友聚会就是忙于应酬,导致他的童年父爱缺席,「父亲对孩子的情绪经常容易激动,就他那个激动是突然的,他今天不在家,明天不在家,今天晚上跟这个人吃饭,明天晚上跟那个人喝酒的,就我心里是没有安全感的,我不知道他下一秒会做出什么事情。

节目里的对话让人心疼:

姜思达:小的时候,我只能接受,我爸爸妈妈两年见我一次面,我只能接受,当小学5年级,我跟学校同学一起出游回来的时候,我妈一个人过来告诉我「我们离婚了」,我只能接受这件事,我改变不了什么。

马思纯:我觉得小的时候发生的一些事,其实在你的性格形成上会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你父母的离婚有没有对你有什么影响?

姜思达:肯定有,肯定有,导致我一个典型的行为是,我比较靠自己,特别难相信别人,哪怕这个人再熟,再熟,我都没有办法特别百分之百的把自己的心交给对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马思纯:即使是你爱的人?

姜思达:其实是的。很痛苦。

姜思达说,爸妈离婚后,他跟妈妈生活,但每周爸爸会接他出去玩一次,结果就是,妈妈跟他在一起的时候骂爸爸,爸爸跟他在一起时骂妈妈,「你也不知道哪一句是真实的,哪一句是血口喷人,但我平时跟我妈生活在一起,我就经常倾向于相信我妈,但当我表现出来时,我爸就会巨失望,他的反馈到我这里,我又怀疑自己,我不知道该相信谁,我连我的至亲都做不到相信,我怎么相信别人。

妈妈问姜思达:你希望咱三个人(跟爸爸)团聚吗?

姜思达哽咽着说:别问了,别问了,不希望不希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微博热搜上有一句话: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没有安全感的家庭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同理心特别强。别人看来,同理心强是优势,只有他们知道,那是不幸。姜思达说:你不用烦的心,也不用照顾的情绪,你却统统在顾忌,然后这个负担很大。

小时候爸妈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说事,说自己笨说自己差,长大后就容易自卑;小时候经常被爸妈身体暴力、语言暴力的,长大后就容易没有安全安;小时候爸妈经常吵架,婚姻不幸福的,长大后就容易不信任感情,就容易在感情里过度敏感…

不止这些,父母的性格,三观,为人处事的方式,都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过,我们不应该放大原生家庭的影响,原生家庭会给我们很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我们的一生,我们的命运还是靠我们自己把握。

很多人会把自己目前不太理想的生活和不太成功的人生归结为自己原生家庭的不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样是不对的,毕竟,我们了解原生家庭理论,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理解他人,目的是解决问题,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带着怨和恨继续生活。

童年决定了我们人生初期的生命质量,但成长却是我们自己一辈子去完成的事情。

有的人因为原生家庭,陷入怨恨,把什么都怪罪于此,认为起点决定了重点,放弃了自己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有的人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学会放下,学会解开心里的一个个疙瘩,逆天改命,让自己摆脱了原生家庭的束缚,让自己的人生蜕变。

有多少人的原生家庭比张韶涵差?
张韶涵,小时候家境不算好,小学起她就在菜馆帮忙端菜,收盘子洗碗。15岁时,开始负责养全家人,送外卖、洗车、摆摊、做服务员…

后来她进入艺坛,经过自己的努力红了,成名后赚的钱全打到母亲账户,自己只留一点生活费。结果事业高峰时,她心脏病复发,需要住院做手术,这时候母亲却卷走了所有钱,2100多万人民币。

之后,张韶涵复出,结果母亲又回来了,并且对媒体说张韶涵不养家、不照顾爸妈、酗酒吸毒,媒体大肆报道,张韶涵事业再次陷入危机,这一切只是因为妈妈想从她那要更多钱。

张韶涵被击垮了么?被毁了么?没有,她说:坏事发生的时候,我就把它当成一个噩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雾满拦江去年写过一篇文章《张韶涵:不要在我面前说原生家庭》,意思是说,她的原生家庭之惨,恐怕很难有人比得上,但她没有哭诉没有放弃,而是选择战胜它,她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从谷底重新站起来。

朗朗,9岁时随父到北京拜师,结果被羞辱,朗朗被扫地出门。朗朗的父亲知道后,并没有保护他,而是扔给他一瓶药冲他吼:要不吃了这药去死,要不你就去跳楼!

这就是钢琴家曾经所接受的教育,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为什么?因为他走出来了,他战胜了它。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huguanghalo/article/details/8882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