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程序员讲述职业规划时,全世界都沉默了

先撇去行业选择来说,其实对大多数人而言,“人生不是什么冒险,而是一股莫之能御的洪流。”

去年冬季有很多程序员突然被裁,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

很多人并没有清晰地职业规划和对自身的理性解剖。

“想转行又不知道能去做什么?”

“不知道30岁以后还能做什么?”

“想去大厂但……”

……

这样的疑问比比皆是。

35岁程序员讲述职业规划时,全世界都沉默了

其实在生涯规划体系中,有一个能力管理的矩阵,能简单直接地考察自己的能力。不妨自己动手画一下:

纵轴是个人喜好程度,横轴是水平高低。

第一象限是优势区:什么是自己喜欢又擅长的呢?

这是你最“犀利”的地方,这部分能力需要我们进一步聚焦、精进和外化,如编程能力。

毕竟现在60分的人遍地都是,只有90分的人才有好的机会。

第二象限是潜能区:什么是自己喜欢但不擅长的呢?

其实有很多程序员虽然擅长写代码但本身并不喜欢这行,一直述说心目中的那个“我想从事……”,但“没时间去发展啊”。

继续日复一日地埋怨,日复一日地陷入纠结不快乐的工作里。

这涉及到职业界里的一个未知之谜:为什么人有时间刷抖音玩吃鸡,却没时间复习两个单词看两页书呢?

35岁程序员讲述职业规划时,全世界都沉默了

如果你知道要成为怎样的人,知道需要学习什么的能力,就不会陷入消磨时间的娱乐中了。随着年纪增长,注意力逐渐分散:家庭、孩子、生活……你会发现时间是最宝贵的,所以不要在年轻的时候将时间浪费在他人精心设计抹杀你注意力的游戏和视频。

在20多岁的年纪里,将时间放在自身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象限是盲区,不擅长也不愿意去触碰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随口一说某某是我的盲区,应该是在尝试从事后才可以得出结论,毕竟很多人是因为懒才躲避某些事。

马云曾说过:“在春风得意时布好局,才能四面楚歌时有条路。要想让人永远值钱,就必须用你现在有能力的时候,把钱(时间)拿出来一部分规划好不确定的未来。”

第四象限是退路区,不喜欢但擅长的能力,它能保留你在绝路时能有一碗饭吃。如果没有,那就扩大弱连接的机会,即结交人脉。

寒冬时程序媛李娟在被裁第二天便接到校友的橄榄枝:校友是一企业的高管,正在组织团队,以工资涨幅30%的薪资挖走李娟。此前李娟一直在校友会做志愿者,认识不少的优秀校友。

正如乔布斯说的,“人生就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有些经历也许一开始看不到它的意义所在,但也许若干年后便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35岁程序员讲述职业规划时,全世界都沉默了

不管是寒冬裁员还是“35岁职场危机”,程序员们明显感觉到IT行业的动荡与危机。如何“用自己的超级确定性,来对冲外界的不确定”呢?

用程序语言来说,就是刷新、迭代。

这里引出三个字母模型”:打造“T型”能力,刷新“L型”舒适区,在“U型”中攀爬。

在“T型”里,职场里很多人的能力只是短短的“一横”和“一竖”:简单了解行业知识、简单的技术技能,足够应付日常工作。所以遇到危机时,这些不牢靠的“一横一竖”便首当其中被裁,且重新找工作很费劲。

只有“T型”人才,以某个能力为主线,例如以技术为主线,再横向发展其他能力,如上文提到的技术博客专家、技术公众号,做个复合型人才才能稳定地对抗时代的洪流。

许多人有个误区,以为在一家大公司工作多年,到达舒适区后便稳定了。可对于自身能力来说,此时反而是最危险的,因为它是“L型”的,能力下降并趋于平静。

硅谷社交网络Hackers/Founders的创始人 JonathanNelson 说过:“如果你已经在一家大公司工作超过10年后遭到解雇,那么你的技术将会落后六个时代(这时代技术迭代很快,没学习新技术的程序员也没什么竞争力)。”

“U”型如同投资领域的“微笑曲线”:风险危机是不确定的,当你到达底部时,依靠自身的能力矩阵再加上各方面的资源积累,总可能会触底反弹的,不要放弃,迅速调整状态,重新攀登。

记住,当你年轻正春风得意时,时间是最大的财富,多学习、多积累人脉、多储备能力项,遇到危机时路就有多条。当然,选对行业也很重要。

自己是从事了五年的全栈工程师

如果你依然在编程的世界里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规划,可以加入web前端学习交流群:784783012 里面可以与大神一起交流并走出迷茫。新手可免费领取学习资料,看看前辈们是如何在编程的世界里傲然前行不停更新最新的教程和学习方法(详细的前端项目实战教学视频),有想学习web前端的,或是转行,或是大学生,还有工作中想提升自己能力的,正在学习的小伙伴欢迎加入

点击:加入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14227711/2364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