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网络层-续

三、 路由技术

路由器收到IP分组之后:

  • 解封装到L3,提取目的IP地址
  • “与”确定目的网络,查路由器
  •  重新封装(下三层),按表指示转发
    •  

路由表样式:

 

路由表的来源:

  • 直连路由——学习感知
  • 静态路由——人工配置
  • 动态路由——生成、更新和维护

静态路由中,有一种常用的静态路由:默认/缺省路由

  • 找不到路的时候可以从这里转发
  • 避免错误丢包
  • 缩减路由表的规模
  • 减少路由器的运行负担
  •  

动态路由

  • 计算最优路径
    •  量度标准: 
  • 装载最优路径到路由表
  • 引导IP分组的转发
  • 优缺点:

     

路由选择协议

  •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Distance Vector 简称DV)
    •   常用于小型网络
    •        RIP是一个典型的DV
  •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Link State 简称LS)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属于DV协议

  • 采用了跳数(hop)作为量度(metric)
  • 当量度超过15跳,目标网络被认为不可达
  • 默认地,每30秒钟交换一次矢量/向量信息(全部路由表)
  •  

RIP地弊端:

  • 无穷计数,产生路由环
  • 站得不高,看得不远

 解决办法:

  • 定义路径代价最大值:15跳
  • 水平分割
  • 毒性逆转
  • 抑制定时器

链路状态路由(Link State Routing)简称LS

1.  发现:

发送Hello数据包,收到的路由器会回发应答

2.  设置:

3.  构造:

构造--链路状态分组/公告:Link State Packet/ Advertisement

 

4.  发送:

用age可以解决路由器崩溃和序列号损坏

 5.  计算

  • 分发完成,构造出全网图(Graph)
  • 每个路由器,采用最短路径算法,便利图
  • 生成树 / 汇集树

L-S路由算法的特点

总结:

开放的最短路径优先: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链路状态路由的一个实例

OSPF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 OSPF可以在大型网络中使用
  • 无路由自环
  • OSPF支持VLSM、CIDR
  • 使用带宽作为度量值()
  • 收敛速度快
  • 通过分区实现高效的网络管理

单区域OSPF

  • 庞大的自治系统AS,分割成若干区域Area,每个区域里运行OSPF。
  • 在这些区域里,必须有一个编号为0,简称Area0(区域0),也叫骨干区域。
  • 所有的其他区域必须连接到骨干区域,在一个区域中,连接OSPF,叫做单区域OSPF。
  • 如果AS不划分区域,就只能有一个骨干区域。

 

单区域OSPF术语:

TTL=1情况,虚连接除外

使用的代价是带宽,计算时用

OSPF分组(packet)类型

OSPF运行的步骤:

可以通过选举DR(Designated Router)使得同步次数下降为n-1:

选区过程:

  • 选取全网段内OSPF路由器中priority最大的,次选Router ID最大的
  • 原则:
    •   非指定(选举制)
    •   中途不更换(终身制)
    •   不重新选举(世袭制)

OSPF采用了一些措施来维护路由信息:

OSPF克服路由自环的原因

  •  每一条LSP / LSA都标记了生成者的Router ID
  • 计算的结果时一颗树,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时单向不可回复的
  •  区域之间通过规定骨干区域避免了区域间的环

无类域间路由CIDR(Classless Inter Domain Routing)

解决的问题

  • 分类造成数百万个地址浪费
    •   
  • 路由表膨胀
    •   早期网络数不多,现在网络数超过百万

分配地址方法:按需分配 

 

分组到达路由器后

  • 提取分组中的目标IP地址(Destination IP)
  • 确定目标网络:目标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操作
  • 查找路由表
  • 最长地址前缀匹配:多条路由时,选择网络位长的

遏制路由膨胀

网络地址翻译NAT(Net Address Translate)

私人地址:不可路由的地址

作用:实现私有IP地址和共有IP地址之间的转换

PAT(Port Address Translate)超载

  • 多个私有IP地址和一个公有IP地址之间的转换

通过NAT转换器(NAT Box)的位置和功能

  • NAT转换器完成私人地址和共有地址的转换;并且维护一个地址转换表
  • 当有外网的分组到达时,NAT转换器查找地址转换表,转换分组目标地址之后,转发该分组到内网
  • NAT转换器可以是一个专用的服务器,也可以运行在内网的边界路由器,也可以在家用路由器(AP)

NAT协议的缺点

  • 打破了IP地址的唯一性
  • 破坏IP网络的无连接特性,NAT转换器维护着连接状态
  • 违背了最基本的协议分层原则
  • 如果传输层不是采用TCP或UDP,NAT将不能正常运作
  • 有些应用会在分组载荷中插入IP地址,但是NAT转换器对此一无所知,将导致该类应用不能正常运作
  • NAT让一个公有IP地址可承载61,440(65536—4096)个私人地址(超载,PAT)
  • 另外,有些网络中使用私人地址,但提供NAT服务——网内无多大影响,不可对外访问

总结:

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 向源报告差错
  • 装在IP分组传输,也会遭遇丢包、拥塞等情况,但不生成自己的差错报告
  • 测试网络:ping、tracert

作为载荷封装到IP数据域里面

类型

ping时

  • 源机向目的站点发送一个ICMP回声请求报,
  • 目的站点接收到,必须向源站点发回一个ICMP回声应答报文
  • 源站点收到应答报文,则判断目的站点的是可达的,否则为不可达

PMTU:Path MTU(路径MTU)

  •  

选取一个最小的MTU——不断尝试

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的请求帧:

目标机的应答帧

  数据途径中间路由器包括默认网关的时候,源IP和目的IP都不会发生变化,源MAC和目的MAC会随之变化。

ARP表的变化

  • 通过广播ARP请求中的源设备信息添加和更新表
  • 利用自己的ARP请求之应答信息来添加和更新表
  • 删除超过一定时限的信息

拥塞控制

  • 开环:   一开始用良好的设计,避免情况的发生
  • 闭环:   建立在反馈环路的概念上
    •  监视系统
    •  传递拥塞信号
    •  调整运行,控制拥塞

检测标准

 解决办法:

流量整形

调节数据传输的平均速率(和突发数据流)

算法

  • 漏桶(leaky bucket)
    •    
  • 令牌桶(token bucket)
    •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zxj-262410/p/10620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