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范,技术芯——读达芬奇有感

前言:此文是在观看了《达芬奇的人生密码》纪录片后,结合自己对艺工交叉的理解,对上一篇博文《我最喜欢的互动媒体作业》的补充与完善。

数字媒体类专业的学生,想必对“艺工融合”、“艺工交叉”这些词汇并不陌生,反正从我大一刚入学开始就经常听到老师提及,在数字媒体领域这似乎已经成为了老生常谈的话题。稍显正式的解释,所谓“艺工融合”,指艺术和工学(主要指工程技术)的交融结合,以集成性和跨学科性为本质特征,以艺术工学化、工程艺术化为基本属性,艺工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emmmm虽然说得有点抽象,但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暂且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代码与美工的结合:代码用来实现技术功能,美工则用来把这些技术用富有美感、赏心悦目的方式展现出来。至此我们大概知道了关于what的问题。So,why 要提倡艺工融合呢?How to 艺工融合呢?或许,我们能从"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身上找到答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点击链接可观看:
《达芬奇的人生密码》(上集)
《达芬奇的人生密码》(下集)

谈及达芬奇,我猜你脑中一定会浮现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这样的传世名画,一定会最先想到这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可是,这些画作成就对于这位天才来说,仅仅是冰山一角。达芬奇不仅仅是杰出的画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物学家……他还擅长雕塑、音乐、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他全部的科研成果尽数保存在他的手稿中,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达芬奇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以大家最熟悉的绘画方面为例,达芬奇将解剖学、数学、物理学等知识运用到画作中来描述事物,而他对于这些科学知识的掌握又源于对生活中周边实体事物的观察与钻研,这种用科学来还原科学的方式,使得他的人物肖像画画的和真人最为接近。他说,“绘画是自然(这里的自然是指万物)的唯一模仿者,绘画包罗自然的一切形态在内,它能够将自然界中转瞬即逝的美生动地保存下来。”绘画作品有两个作用:第一是传播知识;第二是让人能欣赏到美。达芬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识到绘画的这两项作用的人而且他的绘画作品,完全起到了这两个作用。达芬奇主张绘画不仅要求形似,而且更要求神似;要求画像在比例、透视等方面都正确,更要求它们的动态能表现出他们“心灵的意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达·芬奇曾说 :

“绘画是一门科学。绘画科学的第一条原理:–绘画科学首先从点开始,其次是线,再次是面,最后是由面规定着的形体。物体的描绘,就此为止。事实上,绘画不能越出面之外,而是依靠面以表现可见物体形状的。

绘画的第二条原理–绘画第二条原理涉及物体的阴影,物体靠此阴影表现。我们将阐明阴影的原理,而后进一步阐明阴影如何使画面具备雕塑一样的凹凸感。

绘画科学包含什么内容?绘画科学研究物象的一切色彩,研究面所规定的物体的形状以及它们的远近,包括随距离之增加而导致的物体的模糊程度。这门科学是透视学(即视线科学)之母。

透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单研究物体的轮廓线。第二部分研究距离增加时色彩之淡褪。第三部分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之模糊程度。

单研究物体轮廓线的第一部分叫素描,也即勾勒物体外形的学问。于是由此发源了另一种专门研究光线与阴影的学问–明暗学,这是一门需要长篇阐述的科学。而视线的科学产生了天文学,天文学诠释视线和锥体截面,所以是一种简单透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达芬奇看来,人类对艺术与科学的认识过程同样"要以感性经验为基础,而且是以最高贵的感觉–视觉为基础",“我们的一切知识来源于知觉”,“绘画的确是一门科学,并且是自然的合法的女儿”。由此可见,达芬奇对美的认识不仅建立在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之上,且带有先于笛卡尔"经验主义"认识论的某些性状,而这种美学思维,也使他在理性与经验中间作了准确的定位。达芬奇认为,“科学是将领,实践是士兵”,“画家的心应当像什么–画家的心应当像一面镜子,将自己转化为对象的颜色,并如实地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这表明他对艺术创作的预备阶段持经验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但同时,达芬奇又主张"画家与自然竞赛,并胜过自然"。这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艺术理想化与典型化的问题。此外,达芬奇也反对抛弃理性而专注经验的艺术实践,"热衷于脱离科学而专搞实践的人,正如一个水手,登上了一条没有罗盘、没有舵的船,永远拿不准船的方向。实践必须永远建筑在坚实的理论之上。"这句话正是达芬奇对理性与经验关系的最好注脚。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5676554 查看本文章

将科学与实践、理性与经验辩证地统一起来,达·芬奇为文艺复兴以降的美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学方法和艺术实践观,这是他对于美学的贡献之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历史上只有一个达芬奇,或许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达芬奇的高度,但是世界上同样只有一个我们自己,艺工融合,也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刚刚结束的学期内同学们的作品。由于篇幅限制,此处只给大家分享我最喜欢的四份,每份最后都有原博文的链接。我之所以选出这四个作品来给大家分享,重点不仅仅在代码,更是重在“艺工融合”。

No.1 《丹青画板》——基于P5.JS的国风“绘画系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丹青画板》绘画系统的作者以笔墨纸砚作为设计出发点,以国画的创作环境为参考,用笔刷代替狼毫,用色盘代替文墨,用画布代替宣纸,用准备与调试的过程来比作砚台研磨,动静结合,为使用者开创了一片古香古色的创作天地。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这种风格,在三种不同的画布上,随着笔触与颜色的变幻,创作者仿佛置身于一卷徐徐展开的画卷之中,在这里可以肆意勾笔,泼墨挥毫,体验国画的味道与神韵。在作者的原博客文章中,从设计框架、具体原理、对比与思考三个部分对自己的绘画系统进行了阐述,思路明确,条理清晰,功能与交互方式细节处理得当,设计独具匠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链接在此:https://zhuanlan.zhihu.com/p/53695818

No.2 手绘与码绘——趣味交互式绘画系统的实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绘画系统的作者运用玫瑰曲线的图形变换实现了很好看的绘画动态效果,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乃至现在都非常非常喜欢的万花筒,方寸之间,仪态万千。除此之外,如作者所说,这个系统可以让人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之美,因为不仅所有复杂图形都由函数生成,而且图形间变化也依靠向量的线性插值实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链接在此:https://blog.csdn.net/Ayaprogram/article/details/85395961

No.3 基于Processing和Leap Motion的绘画系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之所以推荐这个,是因为作者在绘画系统的交互方式上想到了Leap Motion,创作者不必借助任何指点工具只凭借肢体动作就可以完成绘画创作,大大增强了创作者的沉浸式体验感。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棒,上学期人机交互课上曾经玩过Leap Motion,但几乎没什么人能想到用这种方式来写互动媒体的绘画系统,因此这份作品在众多绘画系统中显得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链接在此:https://blog.csdn.net/ltxaaaaa/article/details/85224502

No.4 【互动媒体】像素风画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款绘画系统功能齐全,教程详细,作者很贴心地手把手教你。以一个个可自己随意调节的像素格为单位的绘画机制灵活有创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于使用者画工技巧的要求,能使创作者的想象能力得到尽情发挥,给创作者带来全新的创作体验。对于儿童,此绘画系统可以作为一款很好的益智游戏,有助于小孩子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对于成人,此绘画系统是创意绘画工具的良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链接在此:https://blog.csdn.net/weixin_37897027/article/details/85408965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Keddy17766475969/article/details/861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