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Wang:记录自己所想所得(第一次作业)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课程的链接>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作业要求的链接>

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

学会现代软件工程的思想,运用到实际中去

这个作业在哪个具体方面帮助我实现目标 

规划目标,提示学习的方向,养成一个习惯

个人博客主页

https://www.cnblogs.com/jason5689/


 

对快乐的无限追求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汪国真

 

看了这么多有趣的博客后,自己也有点手痒痒了,想述说一下心中所想。

读书读了这么多年,确实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有趣的一次作业。确实从进入大学就有了想写博客的想法,但是碍于自己的懒惰,所以也就一直推迟,直到了这次的作业,hahha~。感谢老师给我们的这一个机会吧,所以我也就不想循规蹈矩的去完成这个作业,所以也不会像去做题一样去一一做好每一个问题,而是会在我的这次小博客中去诠释对每个问题的自我理解

 

简单自我介绍:我是西南石油大学 17软件工程的一枚追求快乐的小程序猿 汪俊臣(Jason Wang)~

哈,闪光点~

(反应快算吗?)

 突然想到昨天和朋友吃饭的时候还聊过这个事情,应该算是我的特点吧~

 我的反应快呐,是体现在做数学题上面,经过我的长时间观察后,好像确实是这个样子的,想来确实还有一丢丢的小骄傲吧。从小学到现在的大二,对于老师现场布置的题目,我差不多都能以一种非常快的方式去完成,快到旁边的同学刚动笔的时候,我差不都就已经做完了~~  然后就会停下来看下附近的同学做题的情景,好吧,这是我飘了。

 咳咳,正事了

 

小时候对游戏的好奇

 我喜欢上电脑是小学三年级的事情了。噗嗤,其实还能追溯到小学二年级,第一次进游戏厅,当时还是那种需要投币的摇杆式游戏机,现在还能回想起当初的场景,眼睛发亮,看着那些大哥哥玩游戏的场景,目光里充满的全是羡慕。于是就过上了省吃俭用的日子了(噗嗤,想不到这么小的我就已经开始学会了节约了),目的就是为了能多打一会儿游戏机。但是小孩子大多都是菜鸟,所以一般都是毫无没有游戏体验感就结束了游戏。

 机缘巧合之下,我找到了一个放了很多“电视机”的地方,看着那些人居然能在这种大脑袋电视机上玩我在游戏厅玩过的游戏(三国战记),而且还能无限复活(惊讶)..于是我就好奇起来,就想着怎么去这个东西上玩游戏,经过各种调查之后才知道玩这个也是要钱的,记得当时还是1块钱玩一个小时。经过计算之后发现在这上面很划算,于是就慢慢来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于是了解到这就是网吧,(当时大概是我7岁的时候吧)到后来我的喜欢逐渐从这种单机游戏转变到更加有趣的网络游戏,这种喜好的热情一直延续到了应届高中毕业。

 这么飘的上学方式导致的也就是高考的失败吧,于是就选择了复读,我想这可能也是彻底改变我的一个选择吧。复读的经历和感想太多、太长,以后会在另一博客写到吧。

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会感觉到快乐

 到了选专业的时候,心中第一想法就是我热爱的计算机,但是由于周围一些“有经验”人的建议,我将我的第一志愿改成了电子信息工程。后来果然被录取到了电信这个专业了,然后当时的内心就很抗拒,就一直想着转专业这个事情。

  刚到大学我就开始去了解电信这个专业,去咨询了很多专业课老师,去了电信院的实验室动手操作了一下。然后内心给我的答案是我不喜欢这个专业,加深了我转专业的想法,于是我就开始去了解软件工程大一上会学到的课程,当时知道了要学到C语言,于是我就计划着如何去自学好这门课程,以免以后转了专业之后不能跟上其他专业课的进度。

  之后,我便开始去图书馆借书,刷C语言网课,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去学习新的知识点,将书上的例子和网课上的例子一个一个的敲在编译器上,那种编译出结果的喜悦感至今难以忘记。为了严格要求自己,还顺便报考了12月的计算机二级,哈哈,果然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很有动力。等到下学期在转专业名单上找到自己的名字,是那么的开心。一切都按照自己的plan进行着,现在依然为当时的选择感到骄傲。

 

刚转专业的不适应、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的科学

   到了大一下,学校开的专业课就是数据结构(清华的这本经典紫书),本以为自己的C语言学的还不错,什么东西都还会一点,当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一脸懵逼的状态了,结构体?链表?指针还能这么用?….     懵逼ing.

  可能是由于刚刚转专业,还沉浸在最开始的喜悦之中,就慢慢的有点懒了,不再那么动手去实践了,以为编程的学习就是理解思想,想明白就行。到了第一次大作业的时候,真是狠狠的打脸了。拿到题目后,不知所措,什么都不会,真正编程果然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也快要到deadline了,我还没怎么开动,我慌了我又不甘心  于是开始了一天的自学,从早到玩,我先是看笔记,再是看网课,再是动手实践,一点点的理解了原理。还记得当时立的flag,不敲个结果出来绝不睡觉,于是开始了熬夜敲代码,直到晚上2:30  看着屏幕上的正确结果,居然泪目了,然后开心的去睡觉了

  于是理解了只有动手实践才能深刻的去领悟,软件工程这个专业既然设计到工程这两个字,就肯定需要动手去实践,去悟出真理,慢工出细活。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这是我看完很多博客人分享自己经验时体会到的心得。  大学的学习,在于去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机械的去吸收老师所讲到的基础知识。我们很多人都应该去转变这种依赖的思维,大学是个学会自主的过程,我们应该告别高中时的那种学习方式,做到主动,去勇敢探索未知的领域,即使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很庆幸我及时的发现了自己的弱点,缺乏自我思考,自我实践

  被动式的吸收知识后使我们逐渐丧失自我判断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对于需要实践的学科来说,这样的做法无疑使很蠢的做法,或许这能应付考试,但是即使考很高的分数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大学中已经学到的高数,线代,C语言、离散、数据结构、数据库、C#,无疑这些课程,老师都是只讲到了基础的部分,更深层,更有意义的部分都是需要让我们自主学习的,所以这也导致了很多同学所说的课程简单无用,这是很不应该的,我们更需的是即使检讨自身,去发现自己还存再得不足。

 

自我总结

  现在的自己对于代码方面还是不太熟练,专业知识的掌握也较浅显,需要后面多多动手实践,花更多时间去查漏补缺,距离成为合格的软件工程毕业生还有很长距离,需学习更多更深入的知识,做到细而精,完善自己

改变学习方式

  回想自己的大学,很大的问题就是太急,不能平静下来去完成自己的事情自己虽然能把成绩考得不错,奖学金什么的都能拿到,但是似乎方向还是有问题,动手实践对于软件工程确实是必须的,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很重要,而不是单纯的将成绩提到,只去学习考试所需要的浅显知识。个人认为,拿奖学金只能证明学习的态度,而不是学习的能力

  为未来准备,打好基础

  对自己不清楚的问题,都要动手去解决,多看书多实践,不泛泛而谈,  ~  多敲代码,主动学习,主动去寻找机会,认真对待每一个比赛~

 

以后

  自从上了大学,当老师的想法就一直浮现再我的内心,选择在大学当一名讲计算机的老师,这应该会是我的一个长期目标吧  哈,想的也挺简单的,想实现时间自由,更多的时间陪着喜欢的人一起(@voice ///_///)    hhaha,对于我做事这个方面,我还是挺自信的~

  在成为老师之前,想去一些优秀的企业发展自己的能力,坚持不断累积知识和技术,量变产生质变,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自己来做选择~

  对于这个十字路口,我自己选择的肯定是保研,为了我的长期目标能够实现,更深的学习阶段肯定是必须的,当然这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

  自身的优势应该会在于GPA方面吧,参加了一些比赛,拿了一些小奖状吧  

当然这肯定是不够的,对于后面的阶段来说,则更为重要,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尽力去做到最好,数学建模竞赛拿个小国一,然后参加个小美赛,还有参加更多专业知识的竞赛,自学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能完成一些项目则更好~

English

  看了这么多博客,大部分都提到了英语能力,这应该是提升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点了,噗嗤,那叫啥  眼界要更长更远~

  对于以后的事情吧,也不能规划的太过于精细,这样的话,生活或许会变得失去了乐趣,缺少惊喜感,更好的做法应该就是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为以后的未知打下基础,让生活充满惊喜,充满乐趣~

 

看完书之后的疑问

问题1:  

来源:第三章软件工程师的成       专和精的关系:

有人说一个人就可以快速成长一名全栈工程师,这让我想起街头卖艺的单人乐队,他们什么都会一些,可以很快地演奏一些曲子。与之对立的,是只研习某一乐器的乐手,你愿意花钱听那种演奏?

疑问:为什么全栈工程师会被理解成所谓的街头卖艺的单人乐队?

理解:个人理解的全栈工程师是对各方面知识都有所涉猎的,肯定也会在某方面有所专精,他们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大的体系,在体系中找寻相互促进的因素点,去发现新的领域。学无止境,博大精深才能够去创造更多的不可能

 

问题二:

来源:第五章团队和流程 非团队和团队

  这七八个人是团队么?不是,他们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临时聚集在一起,各自完成任务就领钱走人。

疑问:笔者认识的团队难道是刚见面就能形成集体凝聚力的那种么?有点不大可能吧~

理解:想想大多数初创团队,刚开始都是由很多技术人员构成,都掌握着自己独到的技术,去通过慢慢的磨练后,才形成一个有着凝聚力的团队,有着自己明确的分工,相互依赖合作,共同去完成任务,团队是通过时间的锻炼才能够形成的,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瞬间就能达到的

 

问题三:

来源:实践中的软件工程

没有最好的编程语言,只有最合适的编程语言

疑问:什么是最合适的编程语言?

理解:不要因为一门技术很火就盲目的去学习,也不要因为一个方向不好找工作就不去学习,无论哪一门语言,只要你学的足够好都能够找到好工作。互联网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没有哪一门语言可以一劳永逸让你只靠它生活,我们不敢保证现如今很火的一门语言在未来的某一天被一门新的技术所取代,所以选择了互联网就意味着你走上了终身学习的道路,你需要不断的去学习,当整个世界都在前进,你不动,那就是在退步!

资料链接:https://blog.csdn.net/sinat_33921105/article/details/78383152

 

问题四:

来源:第八章需求分析软件产品的利益相关者

一个使用某个软件功能的用户和具体开发这个功能的工程师之间可以相隔很多环节。例如:用户-客户-系统集成商-应用集成商-二级应用集成商-软件团队-工程师。

疑问:难道每一层级不能建立相应的关系,去更深入的了解需求么?

理解:如果想要准确的掌握用户的各种需求,就要深入的咨询用户,每一层级之间都应该建立相应的联系,准确把握用户想要表达的需要,而不是逐级传递,导致最后的信息差异,沟通是解决问题的一大关键点

 

问题五:

来源:第16 IT行业的创新要成为领域的专家,才能创新

  这个想法看起来没有什么错,我们不就是为了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才来上学,拿学位,希望拿到学位之后成为专家,然后再开始这个领域的创新?

此问题来源于书中:为什么领域的专家有时候没有领域外的创新者那么有新意?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理解:大概是专家们对自己的领域太过了解熟悉,对一些问题,有着自己固化的思想,不能跳出这个局限去想问题。或许是对自己在领域内的知识太过于自信,认为只有研究出那种最高端的理论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而没有考虑到知识的实用性,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现实世界人们还有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创新。所以越是一个领域的专家,越应该开阔思维,多学习了解其他领域的思维思想。从而可以更好的去创新。

 

源代码管理工具

一直觉得这玩意儿很没用,又觉得很神奇,代码不是可以直接放电脑里面么,几个人要交流代码,不是可以直接把源代码发过去就好了么~~  然后怀着好奇的心情去下了几个源代码管理工具玩一玩

1.TFS觉得这玩意儿很神奇,微软的东西还支持java ,可以的~

优点:任务版上能将需求、项目进度一览无余,对于小团队而言,比甘特图更有用,集成了项目管理、版本控制、BUG 跟踪,能有效实现 SCRUM,能与很多编译器无缝接合。

缺点:搭建、维护TFS比较复杂,硬件要求也比较高。能应用起来的团队、公司的数量极少,多数真正用起来,也就是源代码管理这部分,这也仅仅是占TFS极小部分功能。

2.GitHub:这个东西好像很火的  据说可以查看很多其他人的源代码,学习其他人的编程方法和思路

优点:

GitHub提供Git存储库服务,基于web,允许你使用Git的源代码管理功能,或者其特性。GitHub提供Git存储库服务,基于web,允许你使用Git的源代码管理功能,或者其特性。

缺点:

可能不是捕捉创意过程和记录创意点子的最佳工具。对于这种特殊功能模拟可以选择LayerVault 或其他相似工具。之前,我们已经强调过Github非常适用代码跟踪,但是却不是最好的设计跟踪工具。将图片内容转化为代码,或者将设计用于产品设置,看起来依旧不是那样顺利。

3.Apple XCode苹果的东西,一眼看过去就是很清爽

 

 

优点:可以自动创建分类图表。

        自动提供撤消、重做和保存功能,无需编写任何编码。

缺点:更新版本后,某个插件可能会失效。

4.Git:

 

 

优点:

适合分布式开发,强调个体

公共服务器压力和数据量都不会太

速度快、灵活

任意两个开发者之间可以很容易的解决冲突

离线工作

缺点:

  资料少(起码中文资料很少)

  学习周期相对而言比较长

  不符合常规思维

  代码保密性差,一旦开发者把整个库克隆下来就可以完全

 

结语:
    哈哈,听着夏目友人帐的轻音乐,竟然很快的就完成了这个作业,可能写的很杂,但是也算用心了吧,写博客真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把握当下,做得更好,和你一起呀@voice,超有动力的,

为的只是对快乐的无限追求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jason5689/p/10556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