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 (2018年11月) 案例看美国临时禁令的判定重点

版权声明:转载须征得本人同意,并在显要位置注明文章来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1245949/article/details/86657024

 

最近由于高通诉苹果专利侵权一案、又适逢日前(2018年12月12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查知识产权纠纷行为保全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使得「临时禁令(或称为诉前或诉中禁令)」这个专利诉讼中的强大武器于再度成为焦点。同时也因为前述案件和新规定的影响,网上有越来越多分析中国临时禁令或行为保全制度的文章,使得大家能了解中国的相关规定和司法实践重点;不过另一方面,笔者发现网上介绍美国临时禁令的相关文章却不多,因此决定抛砖引玉、以本文简述美国判定基准、并佐以近期的两个判例来介绍美国对于临时禁令的认定重点。

 

 

美国对于临时禁令的判定基准

 

美国法院对于是否给出临时禁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一般的判定标准是根据2008年最高法院对于Winter v. 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 Inc一案中给出的四个指导原则:

  1. 专利权人胜诉的可能性 (that he is likely to succeed on the merits)
  2. 若不给予临时禁令、专利权人可能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害 (that he is likely to suffer irreparable harm in the absence of preliminary relief)
  3. 专利权人与被告之间的损害权衡 (that the balance of equities tips in his favor)
  4. 公共利益的考量 (that an injunction is in the public interest)

 

以下为两个近期相关判例,一个由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所作出、另一个由美国纽约南区法院所作出。

 

 

近期判例一:Indivior Inc. v. Dr. Reddy’s Laboratories (201811月,美国联邦上诉法院CAFC)

 

于一审时,新泽西州地方法院同意专利权人(原告Indivior Inc.)的请求,对被告Dr. Reddy’s Laboratories下达了临时禁令,然而被告上诉至CAFC后却出现了逆转(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临时禁令在美国可以上诉、但在中国则不得上诉,仅可以申请复议一次),CAFC最终撤销了地院所做出的临时禁令。在CAFC的撤销理由中,主要针对了上述四原则中的第一点「专利权人胜诉的可能性」进行了长达13页的讨论(判决书P.9-P.21页),论述主要聚焦在分析以下两点:

 

  1. 说明书中记载的否认声明 (Likelihood of Success: Specification Disclaimer)

虽然诉争专利(US9931305)的权项是一个上位化的写法,但法官认为,由于说明书内容排除了某种传统制作方法,因此减低了专利权人胜诉的可能性。(原文:If, as the specification explains, content uniformity cannot be achieved using conventional drying methods, then using on-conventional drying methods is necessarily a part of the claimed invention—it is essential. …We hold that the ’305 claims exclude films produced solely by conventional top air drying methods. We conclude that Indivior has not shown that it is likely to succeed on the merits of its infringement claim under this construction)

 

附带一提,从这个认定观点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一开始撰写说明书时、对于发明内容的限制条件应该要尽量减少,若需要区别于现有技术、于OA阶段的意见陈述书中再加以叙述区别效果即可,避免一开始就被禁止反言原则(Estoppel)给限制住,导致未来主张权利时陷于不利地位。

 

  1. 请求排除规则的适用 (Likelihood of Success: Claim Preclusion)

请求排除规则(Claim Preclusion,或称为既判力)是指一旦判决确定后,对于同一事件,当事人不可再行起诉,法院亦不可再为裁判。由于诉争专利的母案(US8603514)已经在特拉华州提起诉讼,而且起诉对象及其产品都与本案相同,若是在加上两个案件之间的起诉原因一致的话,那么就可以认定是「同一事件」而适用于请求排除规则,撤销于新泽西州起诉的本案。法官最终认为,虽然专利范围之间有文字上的差异(诉争专利将母案的「dried/drying」替换成「continuously cast」,但意义上并无实质差异,导致在专利范围上无显著区别,因此本案最终可能适用请求排除规则而被撤销,故可判断「专利权人胜诉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原文:We hold that the ’305 claims are patentably indistinct from the ’514 claims and that claim preclusion is likely to apply. As a result, Indivior has not shown that it is likely to succeed on the merits)

 

值得一提的是,在检视是否适用请求排除规则时,法官还使用了一个辅助判断的观点,那就是专利权人在诉争专利收到缺乏显著性的重复专利审查意见(obviousness-type double patenting rejections)时,提出了「期末放弃(terminal disclaimer,或称为权利终期放弃声明)」。法官在判决书中提到,提出期末放弃的行为、可视为支持两专利范围之间无显著区别的「有力线索(strong clue)」。

 

最终,本案法官就以上述两点认定专利权人于本案中并没有很高的「胜诉的可能性」,因而撤销一审中给出的临时禁令。

 

 

近期判例:Ferring B.V. v. Serenity Pharmaceuticals, LLC (201811月,纽约南区法院S.D.N.Y.)

 

在本案中,法官主要针对了上述四原则中的第一点「胜诉的可能性」、和第二点「难以弥补的损害」进行了讨论。在「胜诉的可能性」讨论中,法官认为专利权人并没有很好的说明权项中所述「剂量(dose)」的明确限制范围(Movants have not adequately addressed this suggested "dose limitation," nor have they presented a clear dose limitation of their own)、而且专利权人并没有提出有力证据证明被告药品具有某种诉争专利特征(transmucosal delivery),因此认定专利权人并没有高的胜诉可能性。

 

而本案比较值得关注的点是在「难以弥补损害」的讨论上。专利权人主张若法院不给出临时禁令、疑似侵权人将在专利药品上市后的六个月推出相似药品(专利权人的药品NOCTIVA已在2018年5月上市,而疑似侵权人的诉争药品NOCDURNA将在2018年11月上市)、如此一来将导致专利权人丧失「先行者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或称为先动或先发优势)」而遭受「难以弥补损害」。然而法官不同意此主张并且认为,依照记录、专利权人药品NOCTIVA在上市后的24周内仅在零售店被医药处方(Prescriptions)使用2452次,且此药的网上贩售收入也少于其网上总收入的1%,因此并不构成专利权人所主张的先行者优势地位。也就是说,先行上市的产品(或药品)需要有不错的销售量才符合「先行者优势」论点,不然如果先行产品销量少、消费者普偏不认识此先行产品的情况下,合理推断就不容易会产生所谓的「先行者优势」效果。最终基于上述两理由,纽约南区法院最终并没有同意下达临时禁令。

 

 

结论

 

从上述两案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美国法院对于临时禁令的认定重点,尤其是上述四原则中的「专利权人胜诉的可能性」、以及「若不给予临时禁令、专利权人可能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害」两基准的认定更是重中之重,无论是申请或是被申请临时禁令的一方都应该要好好把握住上述两重点进行论述,才有更高的获胜可能性。

 

作者 Johnny Chen

若对于内容有兴趣的朋友欢迎留言或来信讨论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1245949/article/details/86657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