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eraLink简介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carson2005/article/details/55004861

CameraLink是一种专门针对机器视觉领域的通信协议,使用低压差分信号LVDS进行传输。它是在ChannelLink标准的基础上多增加了6对差分信号线,其中4对用于并行传输相机控制信号,其它2对用于相机和采集卡(或其他图像接收设备)之间的串行通信。CameraLink标准中,相机信号分为四种:

(1)      视频数据信号

视频数据信号是CameraLink的核心,该部分其实就是ChannelLink协议。注意包括5对差分信号;视频部分发送端将28位的数据信号和1个时钟信号,按照7:1的比例将数据转化为5对差分信号,接收端使用ChannelLink芯片将5对差分信号转化成28位的数据信号和1个时钟信号。28位的数据信号包括4位视频控制信号和24位图像数据信号;

(2)      视频控制信号

视频控制信号有4位,分别为:帧同步信号、行同步信号、数据有效信号和时钟信号;值得注意的是,时钟信号单独采用一对LVDS信号线进行传输,不管相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时钟信号始终有效,它是ChannelLink芯片的输入时钟,ChannelLink芯片之所以能在4对信号线中传输28位数据,就是因为对时钟信号7倍频的结果;

(3)      相机控制信号

CameraLink标准定义了4对LVDS线缆用于实现相机控制,它们被定义为相机的输入信号和图像采集卡的输出信号。

(4)      串行通信信号

CameraLink标准定义了2对LVDS线缆用来实现相机与采集卡之间的异步串行通信控制。这两个串行信号分别是相机输出端至采集卡输入端、采集卡输出端至相机输入端的控制信号;需要提醒的是:相机的电源并不是由CameraLink连接器提供的,而是通过一个单独的连接器进行供电;

由于单个CameraLink芯片只有28位数据可用,有些相机为了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需要几个CameraLink芯片。按照使用要求不同,视频传输模式分为三种:

(1)      Base模式:

也称之为基本模式或初级模式,通常配置为一个CameraLink芯片和一根电源线;

(2)      Medium模式:

中级模式,配置为两个CameraLink芯片和一根电源线;

(3)      Full模式:

高级模式,配置为2个CameraLink芯片,两根电源线;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arson2005/article/details/55004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