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工作,为何别人成就不断?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写明出处。 https://blog.csdn.net/wo541075754/article/details/88048460

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维尼佛雷德·加拉格尔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碎片化的学习时间,但也正是因为互联网让我们的时间更加碎片化。对照以下场景和习惯,看看你命中了几条?

早上起床,打开手机查看朋友圈,看看在睡觉期间都发生了什么大事,还没有“批阅”。或默默的审阅一遍,或点赞或评论,如此一番才能从床上爬起来。

排队期间、上班路上,刷几个段子、几条抖音、几篇有趣的文章,或听上几款知识付费的音频,觉得精神食粮与口腹之欲同样重要。

看到新奇的事,赶紧发一个朋友圈,发完之后每隔几分钟都要刷几遍,等待被点赞,等待被评论。为什么他/她已经也发了一条朋友圈,却没给我的消息点赞……

各大平台的短信,给你推荐他们(APP)的新功能、新玩法、新产品、新营销。投诉是不管用的,你得挨个删除。

各类APP给你推送新鲜、有趣、爆款、有吸引力的文字、美图或视频,点进去之后又被后续的链接、更爆笑的视频吸引,一不小心,几十分钟一个小时就过去了。

上班了,各种邮件提醒,纷沓而至,不管跟你有没有关系,都会被抄送。时不时就来一封邮件,打乱你现在的节奏,点开一看却与你无关。

好不容易朋友碰面吃饭,没聊几句,大家都低头玩手机。临走来张合拍,发个朋友圈,多么完美的聚会!然后回到等待点赞、评论的阶段。

好不容易到晚上了,想静下心来看会书,充电,结果不停的聊天消息发来。你已经看到了,是回复还是不回复?回复吧,然后聊的有点嗨,该睡觉了。

上面是大多数人的日常状态。在没有这些互联网产品时,我们有大块的世界自由支配,深入学习研究。而互联网的出现,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拉模糊了上班与下班的界限。高质量的工作和学习变得越来越少。

看了一段搞笑视频,开怀大笑,马上得到了快乐的回馈;想成为一个作家,却需要读大量的书籍,练习千上万的文字,持续的付出。相比之下,可能更乐意选择短暂的快乐。我们心知肚明,短暂的快乐不能为我们带来更多价值,持续的努力才能实现人生梦想。

美国教程卡尔·纽波特为此专门写了《深度工作》一书,也是他定义了“深度工作”这个词汇。书中用大量人物的经历来证明深度工作的有效性。浮浅工作只会让我们认为工作量等于工作效率,长期以往,被职场或竞争对手所淘汰是在所难免的。

书中定义了一个生产力定律,高质量产出=时间*专注度。现实中,大多数人缺都陷入浮浅工作,被琐碎事物和外界诱惑的干扰。为了提升自我满足感,用“今天我做了几件事”来衡量所取得的成就。越是如此,越会挑选简单、容易,相对价值低的琐碎事项去完成。

作者提供了很多种方法来应对浮浅工作,但有些方法并不具有普适性,这里挑选几条与大家分享。

分析日常工作

在应对浮浅工作之前,首先要分析你的日常工作是不是都归属于浮浅工作。如果基本上都是浮浅工作,那么是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轻易替代你?如果是这样,要么考虑换一个岗位,要么赶紧锻炼一下自己的深度工作能力。在此种状态下,失业可能只是分分钟的事。

节奏工作(学习)法

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工作节奏,长期坚持,这样不用费太多意志力就可以进入专注状态。

比如,集中时间处理电子邮件,手机设置为静音状态,指定时间段杜绝一些干扰集中精力学习或工作。

锻炼、学习、写作等都可以采用此种方式。

创造适宜的环境

《深度工作》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某位作家签约了一本书,而他本人最专注工作的环境是在飞机上,于是就订了往返日本的飞机,利用飞机上的30个小时完成了手稿。哈利波特的作者在写作最后一部时也是搬进了酒店,在酒店中无人打扰的情况下进行创作。

作为普通人,可以没有那么极端。但要静下心来,沉浸于思考当中,就得创造适宜的环境,最起码要能减少干扰。“闹市读书”并不适合所有人。

主动创造短暂的无网、静音环境,减少刷朋友圈或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时间,抵挡各类诱惑。

循序渐进,刻意练习

任何能力或有益的习惯都需要可以练习,深度工作也不例外。先从小块时间的专注深入工作练习,然后,慢慢的延长深入工作的时间。最终达到把快速进入深度工作培养成一种习惯,一种能力。

小结

随着职场竞争的白热化,生活时间的碎片化,拥有深度工作的人才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另外,深度工作中的工作,不仅仅只工作,而是任何需要花精力和时间专研、努力的事情。

最后,为大家奉献《深度工作》的读书思维导图,只需关注公众号,回复“深度工作”即可。


程序新视界

关注程序员的职场生涯,大量优质学习资源

csdn-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o541075754/article/details/8804846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