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初步学习

昨天和今天下班后初步学习了redis在linux下的安装、启动和停止方式,以及简单的使用。

redis简介:
Redis是Remote Dictionary Server的缩写, Redis是一个开源、基于C语言、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高性能NoSQL的键值对数据库。在众多场合中均可使用Redis代替传统的数据库或者缓存系统。
与Memcached类似的NoSQL型数据库,但是他的数据可以持久化的保存在磁盘上,解决了服务重启后数据不丢失的问题。

2013年11月Redis2.8发布
2015年4月Redis3.0.1发布
          Redis 3.0的最重要特征是对Redis集群的支持
Redis约定次版本号为偶数的版本是稳定版,奇数版本是非稳定版。



主要特性:
存储结构丰富
字符串类型
散列类型
列表类型
集合类型
有序结合类型

内存存储与持久化
1秒内读写10万个键值
异步写入硬盘
功能丰富
用作数据库
缓存系统
队列



首先,redis安装
第一步:
redis下载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3.0.5.tar.gz
第二步:
将tar.gz解压缩,tar -zxvf
第三步:
进入到redis_xx(版本号目录下)的src目录下
执行 make install命令,安装完毕。

其次:
启动,三种方式
1、在redis的src目录下,在终端输入redis-server,回车,redis服务启动
2、指定配置文件,redis-server 配置文件(../redis.conf)
3、使用启动脚本utils/redis_init_script启动(一般生产环境推荐使用)

这里说下第三种方式:
第一步:新建目录 /etc/redis用来存放reids的配置文件
第二步:修改redis_init_script文件(这两个属性改为下面redis相关路径(这需要提前把常用的redis工具抽出来放在用户目录( 可自定义)下)
EXEC=/usr/local/redis/bin/redis-server
CLIEXEC=/usr/local/redis/bin/redis-cli),复制redis_init_script脚本文件到/etc/init.d目录中,并命名为redisd
第三步:复制redis.conf到/etc/redis目录下并命名为6379.conf
第四步:修改6379.conf配置文件为后台启动(设置daemonize为yes)
第五步:执行随系统自动启动命令
linux(ubuntu)下:执行sudo update-rc redisd defaults
centos下:执行chkconfig redisd命令,
然后使用:service redisd start命令将服务启动。

服务停止方式:
1、ctrl+c(非后台启动)
2、客户端模式下,执行shutdown命令
3、kill -term pid

redis配置
redis.conf #redis-server的配置文件
sentinel.conf #监控

主要配置项:
1、基本配置项
2、持久化(Persistence) 重要
3、Replication(重要)
4、Security配置
5、Limit配置
6、SlowLog配置
7、Advanced配置
8、Includes配置

基本配置项:
daemonize 如果需要在后台运行,把该项改为yes
pidfile 配置多个pid的地址  默认在/var/run/redis.pid
bind  绑定ip,设置后只接受来自该ip的请求
port 监听端口,默认为6379
timeout 设置客户端连接时的超时时间,单位为秒
loglevel 分为4级,debug、verbose、notice、warning
logfile 配置log文件地址
总结:上述基本配置项中,port为必配项,其余项一般情况下保持默认即可。

持久化配置项:
databases 设置数据库的个数,默认使用的数据库为0
save 设置redis进行数据库镜像的频率
rdbcompression 在进行镜像备份时,是否进行压缩
Dbfilename 镜像备份文件的文件名
Dir 数据库镜像备份的文件放置路径

Limit配置项:
maxclients客户端的并发连接数,默认10000。
maxmemory配置Redis Server可占用的最大内存值

Security配置项:
Requirepass 设置登录时需要使用的密码

猜你喜欢

转载自xiaoyun34286136.iteye.com/blog/2259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