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性能优化-CPU性能优化思路

目录

CPU性能指标

性能工具

如何迅速的分析CPU性能瓶颈

性能优化方法论

CPU优化

参考


 


CPU性能指标

CPU使用率
1.CPU使用率描述了非空闲时间占总CPU时间的百分比,根据CPU上运行任务的不同,又被分为
   用户CPU,系统CPU,等待I/O CPU,软中断和硬中断等
2.系统CPU使用率,表示CPU在内核态运行时间的百分比(不包括中断),系统CPU使用率搞说明内核比较繁忙
3.等待/IO的CPU使用率,iowait,表示等待I/O的时间百分比,iowait高说明系统与硬件设备的I/O交互时间比较长
4.软中断和硬中断的CPU使用率,分别表示内核调用软中断处理程序,硬中断处理程序的时间百分比,他们的使用率高,通常说明系统发生了大量的中断
5.虚拟化中的窃取CPU使用率(steal),表示被其他虚拟机占用的CPU时间百分比
6.客户CPU使用率(guest),运行客户虚拟机的CPU时间百分比


平均负载(load average)
也就是系统平均活跃进程数,它反映了系统的整体负载情况,主要包括三个数值,分别指过去1分钟,过去5分钟,过去15分钟的平均负载


上下文切换
1.无法获取资源而导致的自愿上下文切换
2.被系统强制调度导致的非自愿上下文切换
上下文切换,本身是保证linux正常运行的一项核心功能,但过多的上下文切换,会将原本运行进程的CPU时间,消耗在寄存器,内核栈以及虚拟内存等数据的保存和恢复上,缩短进程真正运行的时间,成为性能瓶颈


CPU缓存的命中率
由于CPU发展的速度远快于内存的发展,CPU的处理速度也就比内存的访问速度快很多,这样CPU在访问内存的时候,免不了等待内存的响应,为了协调者两者的性能差距,CPU缓存(通常是多级缓存)就出现了

关于CPU性能分析的 指标筛选清单

性能工具

把性能指标和性能工具联系起来
1.从CPU的性能指标出发,当需要查看某个性能指标时,要清朝哪些工具可以做到
要根据不同的性能指标,对提供指标的性能工具进行分类和理解,在实际派出性能问题时,就可以清楚知道,什么工具可以提供你想要的指标,而不是毫无根据的挨个尝试,
比如top发现了软中断CPU使用率高后,下一步就需要知道具体的软中断类型,/proc/softirqs
比如找到软中断类型是网络接收,那就继续往网络接收方向思考,系统网络接收情况是什么样,什么工具可以查看网络接收情况

根据指标查找工具

2.从工具出发,当安装了某个工具后,要知道这个攻击能提供哪些指标
在生产环境中,可能没有权限安装新的工具包,只能最大化利用好系统中已经安装好的工具,这就需要你对他们又足够的了解
具体到每个攻击的使用方法,一般都支持丰富的配置选项

如何迅速的分析CPU性能瓶颈

实际生产环境中,我们都希望尽可能快的定位系统瓶颈,然后尽可能快的优化性能
虽然CPU性能指标很多,但他们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很多指标间都有一定的关联,要弄清性能指标的关联性,就要知道每种性能指标的工作原理

可以通过 top,vmstat,pidstat 这三个工具来排查问题,因为这三个工具支持很多指标

top,vmstat,pidstat 分别提供了重要的CPU指标,并通过虚线表示关联关系
1.从top的输出可以得到各种CPU使用率以及僵尸进程和平均负载等信息
2.从vmstat的输出可以得到上下文切换次数,中断次数,运行状态和不可中断状态的进程数
3.从pidstat的输出可以得到进程用户CPU使用率,系统CPU使用率,自愿上下文切换和非自愿上下文切换情况

比如
1.top发现用户CPU使用率有问题,可以用pidstat接着分析是哪个进程导致的
2.top的平均负载比较高,可以跟vmstat的运行状态和不可中断状态进程数做对比,观察是哪种进程导致的负载升高
3.当top输出的软中断CPU使用率升高,可以查看/proc/softirqs中的各种类型软中断变化情况,确定是哪种软中断出的问题,比如发现网络接收中断导致的问题,可以继续用sar和tcpdump分析

 


性能优化方法论

1.要做性能优化,怎么判断它是不是有效?特别是优化之后,能提升多少性能?
2.性能问题通常不是独立的,如果有多个性能问题同时发生,应该先优化哪一个?
3.提升性能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当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时,选用哪一种?是不是总选能最大程度提升性能的方案?

比如前面例子中的一个进程使用直接I/O导致iowait很高,如果将直接I/O改成缓存I/O呢?对于上面的三问就是
1.直接I/O换成缓存I/O,可以把iowait从90%降低到接近0,性能提升很明显
2.没有发现其他性能问题,直接I/O是唯一的性能瓶颈,所以不用挑选优化对象
3.缓存I/O是目前用到的最简单的优化方法,而且这样优化并不会影响应用的功能
但实际情况中,性能评估可能有多重指标,性能问题可能会多个同时发生,而且优化某一个指标的性能,可能又会导致其他指标性能的下降


评估性能优化的效果
需要对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量化,并且要分别测试出优化前,优化后的性能指标,用前后指标的变化来对比呈现效果
1.确定性能的量化指标
2.测试优化前的性能指标
3.测试优化后的性能指标

对于第一点,性能的量化指标有很多,比如CPU使用率, 应用程序的吞吐量,客户端请求延迟等都可以评估性能指标,所以不要局限在单一围堵指标上,至少要从应用程序和系统资源两个维度,分别选择不同的指标,以Web应用为例子
应用程序维度,可以用 吞吐量和请求延迟 来评估应用程序的性能
系统资源维度,可以用 CPU使用率 来评估系统的CPU使用情况

应用程序和系统资源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好的应用程序是性能优化的最终目的和结果,系统欧化总是为应用程序服务的,所以必须要使用程序的指标,来评估性能优化的整体效果
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是影响应用程序性能的根源,需要用系统资源的指标,来观察和分析瓶颈的来源

性能测试的时候需要注意
1.避免性能测试工具干扰应用程序的性能
2.避免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性能指标的评估,这要求优化前,优化后的应用程序,都允许在相同配置的机器上,并且他们的外部依赖也要完全一致


多个性能问同时存在时的选择
根据二八原则,找出20%的位置,就可以优化80%的性能,所以并不是所有性能问题都值得优化
在优化之前应该把所有性能问题分析一遍,找出最重要的,可以最大程度提升性能的问题,从它开始优化。怎么判断哪个性能问题最重要,有一个简化的判断过程
1.如果发现系统资源达到了瓶颈,比如CPU使用率是100%,那么首先优化的一定是系统资源使用问题,
  完成系统资源瓶颈的优化后,我们才要考虑其他问题
2.针对不同类型的指标,首先去优化那些由瓶颈导致的,性能指标变化幅度最大的问题,比如生产瓶颈
  后用户CPU使用率升高了10%,而系统CPU使用率却升高了50%,这个时候就应该首先优化系统CPU使用


多种优化方法时的选择
理论上就应该选择提升性能最大的方法,但性能优化并非没有成本,性能优化会带来复杂度的提升,降低程序的可维护性,还可能在优化一个指标时,引发其他指标的异常
比如DPDK(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DPDK是一种优化网络处理速度的方法,它绕开内核网络协议栈的方法,提升网络的处理能力,但他要求独占一个CPU一级一定数量的内存大页,并且总是以100%的CPU使用率运行,所以如果CPU核数很少就不行了
选择性能优化方法时,就要综合考虑,不能一步登天,试图解决所有问题
 

CPU优化

应用程序优化
从应用程序角度来说,降低CPU使用率的最好方法是派出所有不必要的工作,只保留最核心的逻辑,减少循环次数,减少递归,减少动态内存分配等,常见的优化如下
1.编译器优化,比如gcc -O2 选项,开启后会自动会应用程序的代码进行优化
2.算法优化,使用复杂度耕地的算法,可以加快处理速度,如O(nlongn)的排序算法
3.异步处理,避免程序因为等待某个资源而一直阻塞,从而提升程序的并发处理能力,比如把轮询改为
  事件通知,就可以避免轮询消耗CPU的问题
4.多线程替代多进程,相对于进程的上下文切换,线程的上下文切换并不切换进程的地址空间,可以
  降低上下文切换的成文
5.善用缓存,经常访问的数据或计算过程中的步骤,可以放到内存中缓存起来

系统优化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优化CPU的运行,一定要充分利用CPU缓存的本地性,加速缓存访问,另一方面要控制进程的CPU使用情况,减少进程间的相互影响
具体来说,有如下方法
1.CPU绑定,把进程绑定到一个或多个CPU上,可以提高CPU缓存的命中率,减少跨CPU调度带来的上下
  文切换问题
2.CPU独占,跟CPU绑定类似,进一步将CPU分组,并通过CPU亲核性机制为其分配进程,这些CPU就由
  指定的进程独占,不允许其他进程再来使用这些CPU
3.优先级调整,使用nice调整,正值调低优先级,负值调高优先级
4.位进程设置资源限制,使用cgroups来设置进程的CPU使用上线
5.NUMA(Non-Uniform Memory Access)优化,支持NUMA的处理器会被划分为多个node,每个node都有与
  自己的本地内存空间,NUMA优化就是让CPU尽可能只访问本地内存
6.中断负载均衡,无论是软中断还是硬中断,他们的中断处理程序都可能会耗费大量的CPU,开启
  irqbalance服务或者配置 smp_sffinity,就可以把中断处理过程自动负载均衡到多个CPU上
 

避免过早优化

高德纳的名言,过早优化是万恶之源
优化会带来复杂性的提升,降低可维护度,另外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当前情况进行的优化,很可能并不适应快速变化的新需求,在新需求出现时,这些复杂的优化,反而可能阻碍新功能的开发
所以,性能优化最好是逐步完善,动态进行,不追求一步到位,而要首先能保证蛮族当前的性能要求,当发现性能不满足要求或者出现性能瓶颈时,再根据性能评估的结果,选择最中意的性能问题进行优化

参考

hping3

perf tool 

sysbench

stress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hixiaoxiaoniao/article/details/85119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