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 · 比知行合一更重要的是意行合一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通知本人,并标明出处和作者。擅自转载的,保留追究其侵权的权利。golang群:570992072。qq 29185807 个人公众号:月牙寂道长 公众号微信号yueyajidaozhang https://blog.csdn.net/screscent/article/details/84837322

本文来源于本人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g8Tdi20gPhyAPq-W_-k6gw

人生修行在于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认知,并达到认知和行为的一致性。这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本就是非常困难的。在于认知的提升,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的过程。

人的一生,都是自己认知构建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个体的经历,是很难复制,已经重复回放的。从外部去改变或者控制个人认知,是很难的。有时候搞不好,会弄巧成拙。

对于知行合一,其实都能懂。但这里呢,有什么问题呢?

道理谁都明白,谁都会说,但是要做,就很难。

这里的难,难在哪里?

难在,仅仅是知道,而并非意愿。

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非常典型的人内心的斗争。

冬天的早上,闹钟响了,你知道该起床了,不起床,就要迟到了。可你的内心在想,外面很冷,被窝里很暖和,我再睡一会。 

这里面,你知道,你改起来了,因为不起来,就会迟到。而你心里的意愿是,我想要暖和,舒服,想继续睡。

意与知,相悖。那么内心就出现了两种斗争。哪个会胜出?

然而你又在想,迟到要扣工资,给领导印象不好,绩效变差,等等后果涌现出来,你立刻起床。

这里是什么?是迫于无奈。并非你的意愿。

现实生活中,这种迫于生计,奔波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长久的压抑,造就了,抑郁症的泛滥。

那么我再换一个场景。

夜晚,躺着在床上,脑袋里面想着一个问题。问题是我们都知道知行合一是个很高的境界,很多人都在修行,希望达到知行合一。可为什么,我们又会说,知易,行难。突然我想通了,光知不够,还要有意。

已经是凌晨3点了,不行,我该睡觉了。脑袋里确很兴奋。我又解决了了一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我要写下来。于是乎我爬起来,整理思绪。

这里面发生了什么?我有着强烈的意愿,要去做一件事。不管是凌晨3点,为了思考这个问题,我失眠如此,我也不会感觉到任何痛苦。甚至是我乐在其中。

意比知,更难得。

由此延伸,离开舒适区,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没有所谓的舒适区,只有,我们的意愿是否强烈和匹配。一个人的舒适区,可以固化的,只坚持在自己本身的小圈子里,不去接受新的东西。一个人的舒适区,也可以是不停变化的,不断学习,不断延伸的。

有些人,就是天生爱冒险,爱学习,爱接触新知识。这个是他的舒适区。你让他离开舒适区?

你要的不是改变舒适区,要的是改变你的意愿,去迎接新的区域,新的事物。当你真心的接受,新的区域,新的事物的时候,你就的意愿就有了。行动,就不难。

如何将此应用到管理中?

简单的应用。外部驱动,相信的力量。

在国内,大部分人是没有信仰的,但却有相信的力量。

网红“奶奶庙”,你想要什么神,就可以有什么神。这里有的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信,其实就是自身的意愿,有着强大的驱动力。无法从自身的认知突破达到这种意愿,那么就借助外物,来驱动自己达到强烈的意愿。类似于催眠的效果。

外部驱动的,只能在某一方面。所以,国人很多时候的信仰,非常难以置信,其实这不是一种信仰。

说的不好听的就是,一帮伪教徒,为了自我催眠,自我暗示的行为罢了。

当然,这种外部驱动方式,很多时候,也是极其有效的。

但真正的修行,一定是从自身内部突破的。我称之为顿悟。在我的人生中,有着几个重要时期的顿悟,每次的顿悟,都让我受益匪浅。

真正要做到的不断提升。首先要做到的是,实事求是,不可妄自菲薄,不可妄自尊大,保持开放。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承认这点,非常重要。做到自知之明,认清自己的局限性。

自己的优势,继续保持,继续成长。自己的局限性。保持开放心态,打开,接受。让自己喜欢上新事物带来的体验。

你渴望接受,这就是意愿。

那么随缘点拨,来源就是内在突破的契机,授予相应的知识。

何为修行,其实说的是修自己,知意行合一。

龚浩华

月牙寂道长

qq:29185807

2018年12月05日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可以转到你的朋友圈,让更多人一起学习。

第一时间获取文章,可以关注本人公众号:月牙寂道长,也可以扫码关注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crescent/article/details/8483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