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05】:CSS三大特性

继承性

  • 作用:给父元素设置一些属性,子元素也可以使用,这个我们就称之为继承性
  • 示例代码:
 <style>
     div {
     color: red;
     }
</style>
<div>
    <ul>
        <li>
            <p>我是段落</p>
        </li>
    </ul>
</div>

<!--p会变成红色-->
  • 注意点:
    • 并不是所有的属性都可以继承,只有以colorfont-text-line-开头的属性才可以继承
    • 在CSS的继承中不仅仅是儿子可以继承,只要是后代都可以继承
  • 继承性中的特殊性
    • a标签的文字颜色和下划线是不能继承的
    • h标签的文字大小是不能继承的
<style>
    div {
        color: red;
        text-decoration: none;
        font-size: 30px;
    }
</style>
<div>
    <a href="#">我是超链接</a>
</div>

<div>
    <h1>我是大标题</h1>
</div>

<!--a的颜色和下划线不会发生变化, H的字体大小不对  -->
  • 应用场景:
    • 一般用于设置网页上的一些共性信息,例如网页的文字颜色、字体、文字大小等内容
body {
    font-size: 30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color: #666;
}

层叠性

  • CSS全称 Cascading StyleSheet(层叠式样式表),其中的层叠就是指层叠性
  • 作用:层叠性就是CSS处理冲突的一种能力
  • 示例代码
<style>
    p {
        color: red;
    }
    .para {
        color: blue;
    }
</style>
<p id="identity" class="para">我是段落</p>

<!-- 最终显示蓝色, 因为红色被覆盖掉了 -->
  • 注意点:
    • 层叠性只有在多个选择器选中“同一个标签”,然后又设置了“相同的属性”,才会发生层叠性

优先级

  • 作用:当多个选择器选中同一个标签,并且给同一个标签设置相同的属性时,如何层叠就由优先级来确定

  • 优先级判断的三种方式

    • 间接选中就是指继承
    • 如果是间接选中, 那么就是谁离目标标签比较近就听谁的
    <style>
        li {
            color: blue;
      }
        ul {
            color: red;
        }
    </style>
    <ul>
        <li>
            <p id="identity" class="para">我是段落</p>
        </li>
    </ul>
    <!-- 最终显示蓝色 -->
    • 相同选择器(直接选中)
    • 如果都是直接选中, 并且都是同类型的选择器, 那么就是谁写在后面就听谁的
    <style>
        p {
          color: blue;
        }
        p {
          color: red;
        }
    </style>
    <ul>
        <li>
            <p id="identity" class="para">我是段落</p>
        </li>
    </ul>
    <!-- 最终显示红色 -->
    • 不同选择器(直接选中)
    • 如果都是直接选中,并且不是相同类型的选择器,那么就会按照选择器的优先级来层叠
    • id > 类 > 标签 > 通配符 > 继承 > 浏览器默认
<style>
    #identity {
        color: purple;
    }
    .para {
        color: pink;
    }
    p {
        color: green;
    }
    * {
        color: blue;
    }
    li {
        color: red;
    }
</style>
<ul>
    <li>
        <p id="identity" class="para">我是段落</p>
    </li>
</ul>
<!-- 最终显示紫色 -->
  • 注意点:
    • 通配符选择器也是直接选中

优先级权重

  • 作用:当多个选择器混合在一起使用时,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权重来判断谁的优先级最高
  • 权重的计算规则
    • 首先先计算选择器中有多少个id,id多的选择器优先级最高
    • 如果id的个数一样,那么再看类名的个数,类名个数多的优先级最高
    • 如果类名的个数一样,那么再看标签名称的个数,标签名称个数多的优先级最高
    • 如果id个数一样,类名个数也一样,标签名称个数也一样,那么就不会继续往下计算了,那么此时谁写在后面听谁的
  • 示例代码
<style>
    #identity1 .box2 {
        color: red;
    }
    .box1 .box2 {
        color: green;
    }
    div ul li p {
        color: blue;
    }
</style>
<div id="identity1" class="box1">
    <ul>
        <li>
            <p id="identity2" class="box2">我是段落</p>
        </li>
    </ul>
</div>
<!-- id多最终显示红色 -->
<style>
    .box1 .box2 {
        color: blue;
    }
    div .box2 {
        color: green;
    }
</style>
<div id="identity1" class="box1">
    <ul>
        <li>
            <p id="identity2" class="box2">我是段落</p>
        </li>
    </ul>
</div>
<!-- id一样, 比类多, 最终显示蓝色 -->
<style>
    #identity1 ul li p {
        color: red;
    }
    #identity1 ul p {
        color: green;
    }
</style>
<div id="identity1" class="box1">
    <ul>
        <li>
            <p id="identity2" class="box2">我是段落</p>
        </li>
    </ul>
</div>
<!-- id一样, 类一样, 比标签多最终显示红色 -->
<style>
    .box1 li #identity2{
        color: blue;
    }

    #identity1 ul .box2{
        color: red;
    }
</style>
<div id="identity1" class="box1">
    <ul>
        <li>
            <p id="identity2" class="box2">我是段落</p>
        </li>
    </ul>
</div>
<!-- id一样, 类一样, 标签一样, 最终显示红色 -->
  • 注意点:
    • 只有选择器是直接选中标签的才需要计算权重, 否则一定会听直接选中的选择器的

!important

  • 作用:用于提升某个直接选中标签的选择器中的某个属性的优先级的,可以将被指定的属性的优先级提升为最高
  • 示例代码
<style>
    #identity {
        color: purple;
        font-size: 50px;
    }
    .para {
        color: pink ;
    }
    p {
        color: green !important;
    }
</style>
<ul>
    <li>
        <p id="identity" class="para">我是段落</p>
    </li>
</ul>
<!-- 最终显示绿色 -->
  • 注意点:
    • !important只能用于直接选中,不能用于间接选中
    • 通配符选择器选中的标签也是直接选中的
    • !important只能提升被指定的属性的优先级,其它的属性的优先级不会被提升
    • !important必须写在属性值得分号前面
    • !important前面的感叹号不能省略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qiuxirufeng/p/10181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