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求索(12): 从传统ACID到分布式系统中的CAP和BASE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wen_fei/article/details/85239715

大数据求索(12): 从ACID到CAP和BASE

一、关于ACID

关系型数据库最强大的功能之一就是事务,能够保证数据的强一致性。事务有如下几个特性:

1.1 A(Atomicity) 原子性

原子性很容易理解,也就是说**事务里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做完,要么都不做,事务成功的条件是事务里的所有操作都成功,只要有一个操作失败,整个事务就失败,需要回滚。**比如银行转账,从A账户转100元至B账户,分为两个步骤:1)从A账户取100元;2)存入100元至B账户。这两步要么一起完成,要么一起不完成,如果只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失败,钱最终会少了100元。

实现事务的原子性,要支持回滚操作,在某个操作失败后,回滚到事务执行之前的状态。

1.2 C (Consistency) 一致性

一致性也比较容易理解,也就是说数据库要一直处于一致的状态,事务的运行不会改变数据库原本的一致性约束。定义如下:

Consistency ensures that a transaction can only bring the database from one valid state to another, maintaining database invariants: any data written to the database must be valid according to all defined rules, including constraints,cascades,triggers, and any combination thereof.

摘自ACID (computer science)

更加深刻的理解可以参考如何理解数据库事务中的一致性的概念?

1.3 I (Isolation) 隔离性

并发事务之间互相影响的程度,比如一个事务会不会读取到另一个未提交的事务修改的数据。在事务并发操作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脏读:**事务A修改了一个数据,但未提交,事务B读到了事务A未提交的更新结果,如果事务A提交失败,事务B读到的就是脏数据。
​ **不可重复读:**在同一个事务中,对于同一份数据读取到的结果不一致。比如,事务B在事务A提交前读到的结果,和提交后读到的结果可能不同。不可重复读出现的原因就是事务并发修改记录,要避免这种情况,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要修改的记录加锁,这回导致锁竞争加剧,影响性能。另一种方法是通过MVCC可以在无锁的情况下,避免不可重复读。
​ **幻读:**在同一个事务中,同一个查询多次返回的结果不一致。事务A新增了一条记录,事务B在事务A提交前后各执行了一次查询操作,发现后一次比前一次多了一条记录。幻读是由于并发事务增加记录导致的,这个不能像不可重复读通过记录加锁解决,因为对于新增的记录根本无法加锁。需要将事务串行化,才能避免幻读。
事务的隔离级别从低到高有:
Read Uncommitted:最低的隔离级别,什么都不需要做,一个事务可以读到另一个事务未提交的结果。所有的并发事务问题都会发生。
​ **Read Committed:**只有在事务提交后,其更新结果才会被其他事务看见。可以解决脏读问题。
​ **Repeated Read:**在一个事务中,对于同一份数据的读取结果总是相同的,无论是否有其他事务对这份数据进行操作,以及这个事务是否提交。可以解决脏读、不可重复读。
​ **Serialization:**事务串行化执行,隔离级别最高,牺牲了系统的并发性。可以解决并发事务的所有问题。

通常,在工程实践中,为了性能的考虑会对隔离性进行折中。

1.4 D (Durability) 持久性

持久性是指一旦事务提交后,它所做的修改将会永久的保存在数据库上,即使出现宕机也不会丢失。

可以好好理解下面这个初看容易迷糊的回答:

原子性:记录之前的版本,允许回滚

一致性:事务开始和结束之间的中间状态不会被其他事务看到

隔离性:适当的破坏一致性来提升性能与并行度 例如:最终一致~=读未提交。

持久性:每一次的事务提交后就会保证不会丢失

引用自:如何理解数据库事务中的一致性的概念? - 沈询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346392/answer/156411587

二、关于CAP

2.1 C (Consistency) 一致性

一致性指“all nodes see the same data at the same time”,即更新操作成功并返回客户端完成后,所有节点在同一时间的数据完全一致,所以,一致性,说的就是数据一致性。

对于一致性,可以分为从客户端和服务端两个不同的视角。从客户端来看,一致性主要指的是多并发访问时更新过的数据如何获取的问题。从服务端来看,则是更新如何复制分布到整个系统,以保证数据最终一致。

一致性是因为有并发读写才有的问题,因此在理解一致性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结合考虑并发读写的场景。

从客户端角度,多进程并发访问时,更新过的数据在不同进程如何获取的不同策略,决定了不同的一致性。

三种一致性策略

对于关系型数据库,要求更新过的数据能被后续的访问都能看到,这是强一致性

如果能容忍后续的部分或者全部访问不到,则是弱一致性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要求能访问到更新后的数据,则是最终一致性

CAP中说,不可能同时满足的这个一致性指的是强一致性

2.2 A (Availability) 可用性

可用性指“Reads and writes always succeed”,即服务一直可用,而且是正常响应时间。

对于一个可用性的分布式系统,每一个非故障的节点必须对每一个请求作出响应。所以,一般我们在衡量一个系统的可用性的时候,都是通过停机时间来计算的。

可用性分类 可用水平(%) 年可容忍停机时间
容错可用性 99.9999 <1 min
极高可用性 99.999 <5 min
具有故障自动恢复能力的可用性 99.99 <53 min
高可用性 99.9 <8.8h
商品可用性 99 <43.8 min

2.3 P(Partition Tolerance)分区容错性

分区容错性指“the system continues to operate despite arbitrary message loss or failure of part of the system”,即分布式系统在遇到某节点或网络分区故障的时候,仍然能够对外提供满足一致性和可用性的服务。比如现在的分布式系统中有某一个或者几个机器宕掉了,其他剩下的机器还能够正常运转满足系统需求,或者是机器之间有网络异常,将分布式系统分隔未独立的几个部分,各个部分还能维持分布式系统的运作,这样就具有好的分区容错性。

简单点说,就是在网络中断,消息丢失的情况下,系统如果还能正常工作,就是有比较好的分区容错性。

三、CAP理论的证明

这点可以参考文章分布式系统的CAP理论

四、CAP的3进2

CAP理论的核心是:一个分布式系统不可能同时很好的满足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这三个需求,最多只能同时较好的满足两个。也就有了下面这张经典的图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根据 CAP 原理将 NoSQL 数据库分成了满足 CA 原则、满足 CP 原则和满足 AP 原则三 大类:
CA - 单点集群,满足一致性,可用性的系统,通常在可扩展性上不太强大。没有P意味着舍弃了分布式系统,通常的关系型数据库就是这种。
CP - 满足一致性,分区容忍性的系统,通常性能不是特别高。很多分布式的数据库都是设计成CP的,在发生极端情况下,优先保证数据的强一致性,代价就是舍弃系统的可用性。比如丢失一些请求等。比如redis、MongoDB等,Zookeeper中也使用了CP。
AP - 满足可用性,分区容忍性的系统,通常可能对一致性要求低一些。要高可用并允许分区,则需放弃一致性。一旦网络问题发生,节点之间可能会失去联系。为了保证高可用,需要在用户访问时可以马上得到返回,则每个节点只能用本地数据提供服务,而这样会导致全局数据的不一致性。AP是大多数网站架构的选择,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而由于当前的网络硬件肯定会出现延迟丢包等问题,所以

分区容忍性是我们必须需要实现的。

一致性与可用性的选择

注意,这里的一致性指的是强一致性。

数据库事务一致性需求
  很多web实时系统并不要求严格的数据库事务,对读一致性的要求很低, 有些场合对写一致性要求并不高。允许实现最终一致性。

比如,你在12306买票的时候肯定遇到过这种场景,当你购买的时候提示你是有票的(但是可能实际已经没票了),你也正常的去输入验证码,下单了。但是过了一会系统提示你下单失败,余票不足。这其实就是先在可用性方面保证系统可以正常的服务,然后在数据的一致性方面做了些牺牲,会影响一些用户体验,但是也不至于造成用户流程的严重阻塞。上面的买票的例子,其实舍弃的只是强一致性。退而求其次保证了最终一致性。也就是说,虽然下单的瞬间,关于车票的库存可能存在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抽象的说法,可以是一些步骤等),还是要保证最终一致性的。

数据库的写实时性和读实时性需求
  对关系数据库来说,插入一条数据之后立刻查询,是肯定可以读出来这条数据的,但是对于很多web应用来说,并不要求这么高的实时性,比方说发一条消息之 后,过几秒乃至十几秒之后,我的订阅者才看到这条动态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对于一致性的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参考这个博文关于分布式一致性的探究

五、BASE理论

eBay的架构师Dan Pritchett源于对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实践总结,在ACM上发表文章提出BASE理论,BASE理论是对CAP理论的延伸,核心思想是即使无法做到强一致性(Strong Consistency,CAP的一致性就是强一致性),但应用可以采用适合的方式达到最终一致性(Eventual Consitency)。

BASE是指基本可用(Basically Available)、软状态( Soft State)、最终一致性( Eventual Consistency)。

5.1 基本可用

基本可用是指分布式系统在出现故障的时候,允许损失部分可用性,即保证核心可用。

电商大促时,为了应对访问量激增,部分用户可能会被引导到降级页面,服务层也可能只提供降级服务。这就是损失部分可用性的体现。

5.2 软状态

软状态是指允许系统存在中间状态,而该中间状态不会影响系统整体可用性。分布式存储中一般一份数据至少会有三个副本,允许不同节点间副本同步的延时就是软状态的体现。MySQL replication的异步复制也是一种体现。

5.3 最终一致性

最终一致性是指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副本经过一定时间后,最终能够达到一致的状态。弱一致性和强一致性相反,最终一致性是弱一致性的一种特殊情况。

总的来说,BASE它的思想是通过让系统放松对某一时刻数据一致性的要求来换取系统整体伸缩性和性能上改观。缘由就在于大型系统往往由于地域分布和极高性能的要求,不可能采用分布式事务来完成这些指标,要想获得这些指标,我们必须采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完成,这里BASE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六、参考文章

  1. 分布式系统的CAP理论
  2. CAP和BASE理论
  3. 如何理解数据库事务中的一致性的概念?
  4. 关于分布式一致性的探究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n_fei/article/details/85239715
今日推荐